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2001BA703B15)

作品数:28 被引量:326H指数:10
相关作者:王辰陆慰萱杨媛华张运剑裘毓雯更多>>
相关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烟台市烟台山医院北京协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6篇血栓
  • 11篇血栓栓塞
  • 9篇肺栓塞
  • 8篇血栓栓塞症
  • 8篇栓塞症
  • 8篇肺血
  • 8篇肺血栓
  • 8篇肺血栓栓塞
  • 6篇肺血栓栓塞症
  • 5篇动脉
  • 5篇静脉
  • 5篇静脉血
  • 5篇静脉血栓
  • 5篇肺动脉
  • 4篇深静脉
  • 4篇急性肺血栓
  • 4篇急性肺血栓栓...
  • 4篇急性肺血栓栓...
  • 4篇超声
  • 3篇动脉栓塞

机构

  • 14篇首都医科大学...
  • 4篇南方医科大学...
  • 4篇北京协和医院
  • 4篇烟台市烟台山...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北京军区总医...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北京积水潭医...
  • 1篇深圳市人民医...
  • 1篇苏州大学
  • 1篇沈阳军区总医...
  • 1篇苏州大学附属...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呼和浩特市第...

作者

  • 14篇王辰
  • 5篇陆慰萱
  • 4篇杨媛华
  • 4篇张运剑
  • 4篇裘毓雯
  • 3篇费建文
  • 3篇钟梅
  • 3篇唐燕
  • 3篇汪丽萍
  • 3篇刘春萍
  • 3篇庞宝森
  • 3篇陈翠华
  • 3篇季颖群
  • 3篇康丽君
  • 2篇马展鸿
  • 2篇曹程
  • 2篇于鹏飞
  • 2篇孙桂芹
  • 2篇戴汝平
  • 2篇张伟华

传媒

  • 4篇南方医科大学...
  • 3篇中华医学杂志
  • 3篇中华结核和呼...
  • 2篇中国危重病急...
  • 2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现代护理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中华核医学杂...
  • 1篇复旦学报(医...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临床军医杂志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呼吸与危...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年份

  • 1篇2012
  • 2篇2010
  • 6篇2009
  • 4篇2007
  • 2篇2006
  • 7篇2005
  • 3篇2004
  • 1篇2002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足月妊娠孕妇下肢深静脉血管及血流频谱变化的超声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探讨足月妊娠孕妇下肢深静脉内径、血液流速及血液指标的变化规律,为孕妇血栓前状态(PTS)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临床辅助依据。方法具血栓形成高危因素足月妊娠孕妇A组128例、健康足月妊娠孕妇B组61例及健康非孕妇女C组42例,利用高分辨率彩色多普勒超声(CDU)对3组妇女双下肢深静脉进行检查,同时监测血液学指标D-D、PLT,HGB,HCT,TT,APTT,PT,FbgC值,比较其统计学差异。结果A组与B组比较:左/右侧股静脉(CFV)内径、左侧股浅静脉(SFV)内径显著增宽,左/右侧腘静脉(POPV)血流频谱峰值降低,HCT、D-D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左侧POPV内径增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A组、B组分别与C组比较:左/右侧CFV、左/右侧SFV、POPV、胫后静脉(PTV)内径显著增宽,左/右侧CFV血流频谱峰值、左/右侧POPV血流频谱峰值显著降低,血液学指标监测均显著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足月妊娠孕妇较健康非孕妇女处于明显的血栓前状态,而具血栓形成高危因素的足月妊娠孕妇较健康足月妊娠孕妇更易处于血栓前状态,双下肢深静脉CDU检查对PTS的诊断有一定的辅助价值。
裘毓雯陈翠华汪丽萍孙桂芹苏桂栋宋天蓉黎静李颖嘉王辰钟梅
关键词:血栓前状态D-二聚体彩色多普勒超声
肺动脉栓塞诊断的比较影像学被引量:14
2007年
目的评价 X 线胸片、超声心动图、核素肺灌注扫描、电子束 CT(EBCT)、MR 肺动脉造影(MRPA)、肺动脉造影(PAG)在肺动脉栓塞(PTE)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自2003年7月至2004年3月间临床确诊的 PTE 患者25例。常规行胸部正侧位摄片、超声心动图、EBCT 肺动脉造影、核素肺灌注扫描、MRPA 及 PAG。PAG 由2名有经验医师共同分析每一支肺动脉及其叶段分支,诊断意见作为标准并与其他方法进行对照。结果 PAG 技术成功率100%,775个受检肺动脉分支中共检出556个分支受累(71.7%)。25例患者中 X 线胸片提示诊断12例。超声心动图诊断9例,右房室增大21例,肺动脉高压18例。核素肺灌注显像结果显示500个肺段中有247个肺段受累(52.0%),与PAG 对照对段的敏感度为64.66%。EBCT 肺动脉造影(EBCTPA)的分析显示775个肺肺动脉分支中共有523个主干及叶段分支受累,段以上分支敏感度为94.06%;10例行 MRPA 的患者中8例检查成功,248各肺动脉分类中共155个分支受累(62.5%),段以上敏感度为81.29%。结论 EBCT 对 PTE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度,X 线胸片和超声心动图为必不可少的检查手段,EBCT 可作为一线影像学诊断方法,核素肺灌注扫描及 MRPA 可作为二线诊断方法。
马展鸿戴汝平曹程祁晓鸥白桦王辰
关键词:肺栓塞诊断显像
急性肺栓塞大鼠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变化被引量:8
2005年
目的探讨急性肺栓塞大鼠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变化情况。方法32只雄性SD大鼠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栓塞24h组、栓塞1周组、栓塞2周组,每组8只;以明胶海绵溶液经大鼠颈静脉注入制备大鼠肺栓塞模型,经右心导管测定肺动脉压、心率、呼吸频率,并行动脉血气分析。上述4组大鼠分别于肺动脉栓塞后2周、24h、1周、2周时处死,取肺组织制备病理切片,HE染色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Western-blot法测定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SPA)mRNA及蛋白水平。结果对照组、栓塞24h组、栓塞1周组、栓塞2周组大鼠肺动脉压平均值分别为(14.2±4.1)、(26.1±7.5)、(26.1±6.8)、(29.0±8.2)mm Hg(1mm Hg=0.133kPa),肺栓塞后大鼠肺动脉压升高(F值为3.09,P<0.05);心率分别为(415±15)、(451±35)、(463±29)、(446±14)次/min(F值为2.24,P<0.05);动脉血氧分压分别为(94.1±8.8)、(80.5±5.8)、(80.4±13.8)、(73.4±14.3)mm Hg(F值为1.25,P<0.05)。实验大鼠肺组织病理切片光镜检查,栓塞24h组可见肺组织多个血管腔有明胶海绵栓塞,栓塞1周组栓子部分溶解,栓塞2周组栓子基本溶解。大鼠肺栓塞后2周内肺组织SPA mRNA及蛋白水平显著下降,对照组、栓塞24h组、栓塞1周组、栓塞2周组肺组织SPA mRNA水平分别为1.43±0.51、0.83±0.33、0.91±0.33、0.87±0.35(F值为2.92,P<0.05);蛋白水平分别为1.00±0.00、0.44±0.18、0.44±0.33、0.52±0.32(F值为3.49,P<0.05)。结论大鼠急性肺栓塞后SPA水平显著降低,这可能与急性肺栓塞大鼠动脉低氧血症的发生有关。
刘春萍张运剑陆慰萱季颖群张伟华王辰
关键词:急性肺栓塞动物实验肺表面活性物质低氧血症
肺血栓栓塞症163例临床对比分析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探讨肺血栓栓塞(PTE)规范化诊治方案在PTE诊治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972-01-01—2006-12-31共35年住院的163例PTE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入选病例以参加"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课题"PTE规范化诊治方法的研究"为时间点将所有PTE病例分为非规范化诊治组和规范化诊治组,进行两组病例资料的对比分析。结果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和基础病是深静脉血栓形成,其次是手术、外伤、骨折、肿瘤等。呼吸困难是最主要的临床症状,两组呼吸困难的发生率分别是92.5%和84.6%。规范化诊治组较非规范化诊治组PTE的诊断例数明显增加,并呈逐年增多趋势;确诊比例增高(P<0.01);确诊时间缩短(P<0.01);规范化治疗的病例增多(P<0.01);住院病死率降低(P<0.01)。结论采用PTE的规范化诊疗程序,极大地推动了PTE的诊治工作。
张华陈一强温红侠邹小英王辰
关键词:肺栓塞药物治疗
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患者溶栓及抗凝治疗的护理被引量:14
2006年
目的探讨溶栓及抗凝治疗急性肺血栓栓塞症(PTE)的护理措施。方法根据入选的15例PTE患者的临床资料,严格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案执行,并予合理的护理。结果治愈6例,7例有显著效果,1例死亡,1例放弃治疗。结论规范化溶栓抗凝治疗及科学合理护理将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黄莉张向霞唐济璟吴惠平
关键词: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溶栓治疗抗凝治疗护理
肺血栓栓塞症患者凝血纤溶系统及肺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被引量:13
2005年
目的探讨肺血栓栓塞症(PTE)患者体内凝血纤溶系统及肺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80例PTE患者(急性大面积PTE组20例、非大面积PTE组60例)、40名正常人(对照组)的血D-二聚体(D-D)、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AI-1)、血浆蛋白S(Ps)、血浆蛋白C(Pc)、凝血酶调节蛋白(TM)、抗心磷脂抗体(ACA)、同型半胱氨酸(Hcy)含量;采用发色底物法检测抗凝血酶Ⅲ活性(AT-Ⅲ)。结果急性大面积PTE组患者血D-D、t-PA、PAI-1、Ps、TM、含量分别为(1.46±0.62)mg/L、(11.4±6.9)μg/L、(88.2±27.5)μg/L、(22.40±9.40)mg/L、(6.8±1.1)μg/L,非大面积PTE组分别是(0.92±0.27)mg/L、(6.6±1.5)μg/L、(60.1±26.1)μg/L、(23.90±10.70)mg/L、(6.3±1.5)μg/L,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的(0.38±0.10)mg/L、(4.7±1.4)μg/L、(35.7±9.2)μg/L、(16.10±6.20)mg/L、(3.0±0.5)μg/L(分别P<0.01、<0.05)。急性大面积PTE组患者血AT-Ⅲ含量为(86.0±11.8)%,非大面积PTE组为(90.1±9.0)%,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的(102.6±9.20)%(P分别<0.01、0.05)。两PET组患者ACA-IgG、IgM、IgA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TE患者存在凝血纤溶系统功能失衡和肺血管内皮损伤。
庞宝森王辰翟振国杨媛华毛燕玲黄秀霞祝锦
关键词: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血液凝固因子凝血纤溶系统肺血栓栓塞症
烟台山医院骨科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10
2012年
目的探讨我院骨科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临床流行病学情况。方法调查了2002年6月至2010年12月我院骨科收治的20146例住院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VTE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史、伴随疾病等危险因素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共发现1134例(5.63%)VTE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病率5.58%,肺血栓栓塞症(PTE)患病率0.48%,PTE病死率13.40%。(2)DVT发生于下肢1068例(94.9%),下腔静脉34例(3.0%),盆腔静脉15例(1.3%),上肢8例(0.7%)。下肢DVT发生于肌间静脉391例(34.8%);其次为胫静脉273例(24.3%)。左侧589例(55.1%)与右侧568例(5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09,P>0.05)。(3)VTE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7.4±10.5)岁,发病高峰在51~60岁(28.8%)。男女VTE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0.145,P>0.05)。(4)VTE患者最常见的危险因素有年龄>40岁(1060例,93.5%)、创伤(1035例,91.3%)、手术(943例,83.2%)、卧床≥5d(613例,54.1%)、吸烟≥400支/年并且戒烟<5年者(485例,42.8%)、合并内科疾病(83例,7.3%)。结论 (1)VTE的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2)VTE患病率男女性别无差异;(3)DVT好发于下肢,且多发生于肌间静脉,其次为胫静脉;(4)VTE患者最常见的危险因素有创伤、手术、高龄、制动、长期吸烟、心肺疾患、恶性肿瘤、VTE既往史等。
费建文姜军艳唐燕周冬梅康丽君
关键词:静脉血栓栓塞流行病学骨科
急性肺血栓栓塞症血尿酸增高的意义被引量:9
2005年
目的探讨实验性肺血栓栓塞症(PTE)后血尿酸(UA)改变及其对判断PTE严重程度的价值。方法64只雄性SD大鼠被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n=30)和肺栓塞组(PTE组,n=34)。PTE组经颈静脉注入自体血栓制备PTE模型,制模后死亡4只,存活30只。两组分别于术后第1、4、7、14和28d各处死6只,测定血UA、动脉血氧分压(PaO2)、平均肺动脉压(mPAP)、右心室压(RVP),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PTE组栓塞后1周内可见肺泡内渗出并出血,肺泡间隔增厚,其内大量炎性细胞浸润;1周后肺泡结构基本正常,间质内炎性细胞减少。栓塞后第1、4和7dPTE组血UA高于Sham组(P均<0.05),PaO2明显低于Sham组(P<0.05或P<0.01),血UA与PaO2呈显著负相关(r=0.638,P<0.001);1周后血UA随病理改善和PaO2上升而恢复正常;两组mPAP、RVP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急性PTE后血UA升高,其对临床诊断PTE和疗效观察的价值需进一步研究。
张运剑许鹏陆慰萱季颖群刘春萍张伟华
关键词:急性肺血栓栓塞症血尿酸增高实验性肺血栓栓塞症苏木素-伊红自体血栓肺泡结构
足月分娩产妇下肢深静脉超声数据及血液指标的探讨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观察产后2~5d足月分娩产妇下肢深静脉超声及血液指标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具血栓形成高危因素产后2~5d足月分娩产妇212例(A组)、健康产后2~5d足月分娩产妇77例(B组)及健康非孕妇女42例(C组)进行各项血液指标监测,包括D-二聚体(D-D)、血小板(PLT)、血红蛋白(HGB)、红细胞压积(HC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bg)值;同时应用高分辨率彩色多普勒超声(CDU)对3组妇女双下肢深静脉内径及血流速度进行检查。结果A组较B组左/右侧股静脉(FV)内径、左/右侧股浅静脉(SFV)内径、左/右侧腘静脉(POV)内径显著增宽,D-D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左/右侧POV血流频谱峰值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分别与C组比较,左/右侧FV、SFV、POV、胫后静脉(PTV)内径均显著增宽,左/右侧FV、左/右侧POV血流频谱峰值均显著降低,PLT、HGB、HCT、D-D、TT、APTT、PT、Fbg均有显著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产后2~5d足月分娩产妇较健康非孕妇女处于明显的血栓前状态,而产后2~5d高危足月分娩产妇较健康同期产妇更易处于血栓前状态。彩色多普勒超声下肢深静脉检查可作为高危产妇筛查指标之一。
裘毓雯陈翠华孙桂芹钟梅李颖嘉王辰汪丽萍
关键词:高危产妇血栓前状态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的现状与进展被引量:13
2004年
张运剑陆慰萱
关键词:肺动脉高压血栓栓塞性肺血栓栓塞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