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重庆市科技合作项目(2004-8770)

作品数:10 被引量:227H指数:10
相关作者:毛文书刘毅王黎娟何金海何勇更多>>
相关机构:绵阳市气象局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重庆市科技合作项目重庆市科技攻关计划重庆市气象局开放式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天文地球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6篇气候
  • 5篇降水
  • 4篇气候特征
  • 4篇小波
  • 3篇旋转主成分分...
  • 3篇周期
  • 3篇夏季
  • 3篇夏季降水
  • 3篇小波分析
  • 2篇时空分布特征
  • 2篇旱涝
  • 2篇NPP
  • 1篇冬小麦
  • 1篇水稻
  • 1篇水稻产量
  • 1篇奇异谱分析
  • 1篇气候变化
  • 1篇气候变迁
  • 1篇气候波动
  • 1篇气候特征分析

机构

  • 3篇南京信息工程...
  • 2篇绵阳市气象局
  • 1篇中国气象局国...
  • 1篇重庆市气象局

作者

  • 3篇何金海
  • 3篇王黎娟
  • 2篇毛文书
  • 1篇何勇
  • 1篇程炳岩
  • 1篇江玉华
  • 1篇刘毅
  • 1篇龙小雨
  • 1篇向波
  • 1篇向鸣

传媒

  • 2篇气象科学
  • 2篇高原气象
  • 2篇中国农业气象
  • 1篇热带气象学报
  • 1篇应用气象学报
  • 1篇南京气象学院...
  • 1篇高原山地气象...
  • 1篇全国优秀青年...
  • 1篇中国气象学会...

年份

  • 1篇2009
  • 4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6
  • 3篇2005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未来气候变化对重庆地区冬小麦产量的影响被引量:28
2007年
分析重庆地区40a来气候变化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用WOFOST作物模型与BCC-T63气候模式相结合,定量化地估算未来50a(2001—2050年)重庆地区冬小麦产量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在目前的品种和生产条件下,未来气候变化后重庆地区冬小麦的产量变化波动不是很大,减产幅度在2.0%~5.0%,平均减产3.0%。
张建平李永华高阳华陈艳英梅勇唐云辉何勇
关键词:气候变化冬小麦作物模型
重庆地区年气温与降水量变化特征及对NPP的影响被引量:23
2007年
选取重庆34个测站1959—2001年共43年逐月平均气温和降水量资料,利用Thornth-waite Memoriae模型,即根据植物生物产量与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之间的关系用实际蒸散量估算NPP(净第一性生产力),采用EOF及MHF小波等方法分析重庆地区年平均气温、降水量及NPP的时空变化特征及相互关系,最后采用Thornth-waite Memoriae模型分析气温、降水变化对NPP的影响,并结合未来气候预测结果对NPP的变化进行了预估。结果表明:重庆区域的年平均气温、年总降水量及NPP空间变化均比较有规律,在整个时间域内,气温呈下降趋势,而降水变化趋势不明显,NPP略有下降,但它们都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变化特征,NPP与降水的变化趋势比较一致;在不同时间尺度上,NPP的变化趋势与降水接近,在10年时间尺度以下时,它与气温变化关系不明显,NPP与降水的年际振动特征明显,而气温的年代际振动特征较显著;重庆地区“暖湿型”气候对NPP增加最有利,而“冷干型”气候对NPP增加最不利,未来50年内重庆地区气温及降水变化趋势将有利于NPP的增加,2030年前后可能达到最大值。
李永华高阳华韩逢庆向鸣唐云辉何永坤
关键词:NPP时空分布特征
重庆区域旱涝指标及其变化特征分析被引量:36
2006年
利用重庆市34站月平均气温及降水量资料,定义了区域旱涝指数,采用小波等方法分析了重庆近40余年年及四季旱涝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文中所采用的区域旱涝指数考虑较为全面,能较好地刻画重庆区域年及各季的旱涝变化特征;重庆旱涝变化有明显的阶段性,不同尺度周期信号在时—频域中的分布具有较强的局部特征。
李永华毛文书高阳华韩逢庆李家启
关键词:小波
重庆市2006年夏季城市热岛分析被引量:29
2008年
利用2006年6~8月重庆市区和郊区的26个自动气象站逐小时的观测数据和重庆市地形高程数据等资料,对重庆市夏季的城市热岛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重庆市存在明显的热岛效应,2006年夏季的平均热岛强度值为1.0℃,最大日平均热岛强度达1.8℃。热岛效应的日变化明显,热岛强度夜间强,白天弱,2006年夏季夜间平均热岛强度为1.4℃,夜间最大达到了2.6℃,热岛效应加重了市区夜间的高温热害。高温干旱的出现主要影响夜间的热岛效应,使夜间的平均热岛强度增加了约0.7℃。通过GIS空间化表明,主城区的温度受地形和城市布局的双重影响,高温中心位于城区沿江一带。热岛效应受天气系统影响强烈,当有天气过程时,热岛效应将明显减弱;而在稳定的晴热天气背景下,热岛效应最明显。
何泽能李永华陈志军高阳华
关键词:高温干旱城市热岛
重庆市气温及降水变化的奇异谱分析被引量:17
2005年
采用奇异谱分析(SSA)方法对重庆市长年代逐月地面气温及降水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重庆市气温序列存在准2年、准4年周期及16个月的年际振荡特征;而降水序列有准4年、准2年周期及8~16个月的年、季振荡特征.
李永华刘德朱业玉高阳华毛文书
关键词:奇异谱分析
重庆地区近40年夏季降水的气候特征
利用重庆地区34个测站,1960—2000年6—8月降水量资料,采用EOF,REOF,小波分析及突变分析等方法,对重庆地区夏季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时间演变规律进行了诊断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重庆地区夏季降水的空间分布既有...
刘毅何金海王黎娟
关键词:夏季降水旋转主成分分析小波分析周期
文献传递
近40 a重庆地区夏季降水的气候特征被引量:39
2005年
利用重庆地区34个测站,1960~2000年6~8月降水量资料,采用EOF,REOF,小波分析及突变分析等方法,对重庆地区夏季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时间演变规律进行了诊断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重庆地区夏季降水的空间分布既有整体一致的性质,也存在南部和北部及东部和西部相反变化的差异,并且可以把整个重庆地区划分为四个主要的降水分布型:渝西北区、渝东北区、渝东南区及渝西南区.各分布型代表站资料反映出近40 a来,重庆地区夏季降水有增加趋势,并且存在着22 a、14 a、及2~4 a的周期变化.
刘毅何金海王黎娟
关键词:夏季降水旋转主成分分析小波分析周期
气候波动对重庆水稻产量的影响及对策被引量:30
2008年
选用代表重庆四个区域的江津、丰都、奉节、酉阳1960-2001年的气象及水稻产量资料,采用Mann-Kendall突变检测方法对水稻产量资料序列进行分段,利用Logistic曲线进行分段拟合求取水稻的趋势产量,进而得到气象产量,利用积分回归等方法分析气候因子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重庆四个地区的水稻单产均在20世纪80年代前期发生突变性增长;采用Logistic分段拟合趋势产量的效果明显优于线性拟合,体现了水稻的实际变化趋势;水稻的气象产量具有较明显的年际变化,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20世纪60年代初期、整个70年代、90年代中后期气象产量较低,而60年代中后期、80年代中期-90年代中前期水稻的气象产量相对较高;造成重庆水稻减产的主要因素为春季低温阴雨和伏旱等灾害,因此,应采取春季保温和增蓄伏前水等措施促进水稻增产丰收。
李永华高阳华张建平唐云辉
关键词:气候波动水稻产量
重庆市严重伏旱气候特征分析被引量:14
2009年
重庆市伏旱是一种客观气候规律,其演变有近100年的周期震荡。2006年重庆及其周边地区的严重干旱是气候自然变迁与人类活动的综合影响,南亚高压偏强偏东、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强偏西及Hadley环流加强有关。造成2006年异常高温的主要原因是太阳辐射、严重干旱和深厚的下沉气流增温;最后给出了高温预警实例。
江玉华程炳岩邓承之龙小雨向鸣向波
关键词:气候变迁
重庆地区年可利用降水资源的变化分析被引量:16
2008年
利用重庆地区34站月平均气温及降水资料,在陆面蒸发经验模型基础上计算了可利用降水资源,采用EOF方法分析了主要分布型,并讨论了其变化规律,最后利用MGF-BP神经网络多步预测模型对重庆地区未来10 a(2006—2015年)可利用降水资源进行了预估。结果表明,重庆年可利用降水资源大体分为4种分布类型,即全区域分布型、东西分布型、南北分布型和中部型,其中全区域型是重庆年可利用降水资源最主要的分布型,各分布型具有较显著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当年气温偏高、降水量偏少时,年可利用降水资源可能偏少,而当年气温偏低,降水量偏多时,年可利用降水资源可能偏多;初步预测表明,2006—2011年,重庆地区年可利用降水资源总体偏少,而2012—2015年则可能偏多。
李永华高阳华廖良兵
关键词:可利用降水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