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231171)

作品数:8 被引量:46H指数:4
相关作者:方志祥萧世伦徐金垒刘康李明晓更多>>
相关机构:武汉大学中国科学院陕西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深圳市基础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社会学经济管理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经济管理
  • 2篇社会学
  • 1篇电子电信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手机
  • 2篇手机用户
  • 2篇机用
  • 1篇动车
  • 1篇信令
  • 1篇人口
  • 1篇人口分布
  • 1篇人口移动
  • 1篇时空分异
  • 1篇时空信息
  • 1篇手机上网
  • 1篇数据分类
  • 1篇数据模型
  • 1篇租车
  • 1篇网络
  • 1篇网络构建
  • 1篇流量数据
  • 1篇逻辑
  • 1篇逻辑回归
  • 1篇逻辑回归模型

机构

  • 6篇武汉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 2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深圳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田纳西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4篇方志祥
  • 2篇萧世伦
  • 1篇张恒才
  • 1篇陈洁
  • 1篇陆锋
  • 1篇尹凌
  • 1篇李清泉
  • 1篇杜娟
  • 1篇赵志远
  • 1篇仇培元
  • 1篇徐金垒
  • 1篇李明晓
  • 1篇刘康
  • 1篇谢榕
  • 1篇肖忆南

传媒

  • 3篇地球信息科学...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小型微型计算...
  • 1篇测绘地理信息
  • 1篇Intern...
  • 1篇长江信息通信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5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基于时空信息的重点活动时密集人群多方向疏散需求预测方法
2022年
为了实现对重点活动发生时密集人群的监控和高效疏散管理,文章提出一种重点活动密集人群多方向疏散需求预测方法,旨在为活动应急管理提供决策基础。本方法利用手机信令数据挖掘用户重点活动密集人群的移动规律,确定各方向上的新增用户流量和交通需求量,对活动区域常驻手机用户进行下一时段的移动方向预测,确定各方向的日常交通需求量,进而可以预测重点活动密集人群多方向疏散需求。
张韬曹晟
关键词:时空信息
基于t检验和弹性网的数据分类特征选择方法被引量:4
2015年
数据分类是数据挖掘领域中一类重要的问题,然而,当前的数据挖掘工作面临着大样本量、高维度数据的挑战.从数据特征中选择出有效的数据特征子集,能够使数据降维,是进行进一步数据分类的基础.目前比较流行的特征选择方法对高维数据不太适应,精度也不高.因此,提出一种基于t检验和弹性网的特征选择方法,其基本思想是通过t检验得到特征在不同类之间的差异程度,并利用弹性网回归模型对差异程度较大的特征进行分析,通过回归系数压缩和误分类率得到最终的特征子集.本文通过实验证实了此方法在准确性、稳定性及时间代价上都具有良好的效果.
肖忆南谢榕杜娟
关键词:数据分类T检验
轨迹数据的时间采样间隔对停留识别和出行网络构建的影响被引量:5
2018年
个体轨迹数据已经广泛用于人群活动的研究中。在静止的局部空间开展的活动是个体日常生活的基本元素,在轨迹数据中对应停留部分。因此学者常从轨迹数据中识别停留来研究个体活动信息。然而,轨迹数据的时间采样间隔会对停留识别带来影响。针对该问题,首先提出了一个框架,量化不同持续时间长度的活动在不同时间采样间隔的轨迹数据中被识别为停留的概率。其次,考虑到个体出行网络依赖于停留识别结果,基于该框架,研究分析了时间采样间隔对出行网络分析结果的影响。最后,利用该框架分别对深圳市居民出行调查数据和手机轨迹数据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在面向人群活动的研究和应用中,该框架能支持时间采样间隔的选择决策和面向活动类型的研究结果评价。
赵志远尹凌方志祥萧世伦杨喜平
上海市精细时空尺度人口分布估计与特征分析被引量:12
2017年
城市人口实时分布与动态变化特征是城市规划与综合治理的重要依据。受数据获取手段的局限性,准确地获取城市人口的实时分布状况一直是技术瓶颈,而移动通讯技术的迅速普及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技术途径。本文基于移动通讯信令的连续轨迹数据,实现了城市精细尺度人口分布时空估算的方法流程,并以上海市为研究区,对城市人口分布特征及时空移动过程进行了量化分析。研究表明:(1)在数据方面,基于移动通讯信令数据估算城市人口分布的方式样本覆盖广、时空精度高、时效性较强且支持时空尺度灵活多变的应用研究需求,能够定量地描述城市人口分布时空动态特征且能推算城市真实人口规模;(2)在人口分布时空特征方面,上海市在全市尺度上,各时段人口空间分布较为稳定且差异较小,而在中心城区日间人口较夜间人口呈现更为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3)在人口移动时空特征方面,城市功能承载区与其它区域之间人口移动很少,早晚高峰期各城市功能承载区之间人口移动均体现为中心城区与其它新城之间的移动,且2个方向移动人数较为平衡;各城市功能承载区内均有超过半数的人口全天仅在其所在城区内部活动。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为上海城市规划、应急管理、交通出行等提供更精准的科学依据。
李明晓陈洁张恒才仇培元刘康陆锋
关键词:人口分布人口移动
相对空间下的移动对象动态时空建模与分析
移动对象之间相对动态关系的建模和分析是地理科学领域的重要研究问题,对地理数据库、空间索引和地理空间服务等方面的研究存在十分重要的影响,并广泛应用于应急管理、位置服务与物流、公共安全、城市交通等领域。GIS数据模型对空间对...
冯明翔
关键词:GIS数据模型
文献传递
深圳市出租车服务能力时空分析被引量:2
2018年
以深圳市浮动车数据、行政区划和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针对出租车载客状态的变化行为,提出出租车覆盖量、寻客效率指标,分析出租车服务能力的时空分异规律,同时对出租车服务能力与土地利用类型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论如下:城市出租车服务能力具有明显的时变特征和空间分布差异;各行政区的出租车服务能力随时间变化浮动较大,在中午和晚上下班高峰期,服务能力相对较弱;出租车服务能力有明显的空间分布差异,受到土地利用分布的影响较大;出租车服务能力与商服用地有较强的正相关性,与工矿仓储用地有较强的负相关性。
董智青方志祥杨喜平李清泉
关键词:浮动车数据
城市海量手机用户停留时空分异分析--以深圳市为例被引量:21
2015年
识别海量手机数据中蕴含的行为模式,是地理学的一个研究热点与难点。目前,较多研究针对手机用户移动特征开展,而对停留及其模式的研究则相对较少;其时空分异规律对理解城市人群动态,甚至优化城市系统至关重要。本文根据人们日常时空约束条件定义了手机用户停留,提出了基于海量手机位置数据的手机用户停留模式的提取方法,以深圳市约790万个匿名手机用户一天的海量手机位置数据为例,识别出了覆盖约98%用户的典型停留模式,并结合该城市土地利用的空间分布与分异特征,剖析不同停留模式的手机用户空间分异特征和城市不同区域停留次数的时段分异特征。研究发现:(1)15种停留模式可覆盖约98%的手机用户,而且其一天不同的停留位置数量不超过4个;(2)15种停留模式手机用户在城市区域空间上的分布存在分异现象,严重受制于土地利用的空间分布;(3)城市不同区域停留次数的时段分异特征与该区域常住人口、人口密度,以及区域主要职能和性质存在较强的相关性。研究结论对理解城市手机用户行为模式的群体特征有积极的意义,对城市土地利用的科学决策和城市交通规划与预测有重要参考价值。
徐金垒方志祥萧世伦尹凌
关键词:时空分异
顾及上网行为特征的手机用户停留行为预测方法被引量:1
2020年
随着信息通讯技术的发展,手机成为人类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人类活动逐渐从现实空间延伸至网络空间,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网络空间的上网行为与现实空间的出行行为密不可分。当前个体出行行为预测建模较少考虑上网行为与出行行为间的关系,本文提出一种融合上网行为特征的手机用户停留行为预测模型,通过时空约束定义手机用户的停留行为,在考虑个体出行行为时空偏好的同时,融合手机用户使用的APP组合、上网流量、上网次数等上网行为特征以及天气信息等外部特征,从时间、空间的角度进行特征交叉,构建从特征到模型均具有高可解释性的手机用户停留行为预测模型。实验证明:本文模型预测准确率为80.31%,且在融合上网行为特征、天气等外部因素后,比仅使用个体出行特征进行手机用户停留行为预测提升了12.08%。
方志祥倪雅倩黄守倩
关键词:逻辑回归模型
Detecting visually salient scene areas and deriving their relative spatial relations from continuous street-view panoramas被引量:1
2020年
A salient scene is an area within an image that contains visual elements that stand out from surrounding areas.They are important for distinguishing landmarks in first-person-view(FPV)applications and determining spatial relations in images.The relative spatial relation between salient scenes acts as a visual guide that is easily accepted and understood by users in FPV applications.However,current digitally navigable maps and location-based services fall short of providing information on visual spatial relations for users.This shortcoming has a critical influence on the popularity and innovation of FPV applications.This paper addresses the issue by proposing a method for detecting visually salient scene areas(SSAs)and deriving their relative spatial relationships from continuous panoramas.This method includes three critical steps.First,an SSA detection approach is introduced by fusing region-based saliency derived from super-pixel segmentation and the frequency-tuned saliency model.The method focuses on a segmented landmark area in a panorama.Secondly,a street-view-oriented SSA generation method is introduced by matching and merging the visual SSAs from continuous panoramas.Thirdly,a continuous geotagged panorama-based referencing approach is introduced to derive the relative spatial relationships of SSAs from continuous panoramas.This information includes the relative azimuth,elevation angle,and the relative distance.Experiment results show that the error for the SSA relative azimuth angle is approximately±6°(with an average error of 2.67°),and the SSA relative elevation angle is approximately±4°(with an average error of 1.32°)when using Baidu street-view panoramas.These results demonstrate the feasibility of the proposed approach.The method proposed in this study can facilitate the development of FPV applications such as augmented reality(AR)and pedestrian navigation using proper spatial relation.
Fangli GuanZhixiang FangTao YuMingxiang FengFan Yang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