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四川省产学研创新联盟合作项目(2012ZZ0004)

作品数:4 被引量:41H指数:3
相关作者:左钦月涂升斌李辉陈丽罗科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四川省委党校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产学研创新联盟合作项目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基金四川省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生物学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水稻
  • 2篇基因
  • 1篇代谢
  • 1篇油菜
  • 1篇油菜素内酯
  • 1篇育种
  • 1篇杂交
  • 1篇杂交稻
  • 1篇杂交稻制种
  • 1篇制种
  • 1篇智能机器人
  • 1篇生物合成
  • 1篇水稻基因
  • 1篇水稻基因组
  • 1篇水稻育种
  • 1篇四倍体
  • 1篇同源
  • 1篇同源四倍体
  • 1篇农业
  • 1篇两系杂交

机构

  • 4篇中国科学院成...
  • 1篇中科院成都信...
  • 1篇四川省委党校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仁怀市中等职...

作者

  • 4篇李辉
  • 4篇涂升斌
  • 4篇左钦月
  • 2篇罗科
  • 2篇陈丽
  • 2篇汪松虎
  • 1篇黄维藻
  • 1篇余懋群
  • 1篇张国林
  • 1篇杨琼
  • 1篇邱琳
  • 1篇莫邦辉
  • 1篇陈名财
  • 1篇陈斌
  • 1篇刘唤唤

传媒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杂交水稻
  • 1篇中国生物工程...
  • 1篇植物生理学报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基于气象决策的四川两系杂交稻制种技术研究——以Y58S/F1599仁寿制种为例被引量:4
2017年
针对四川两系杂交稻就地制种技术难题,以Y58S/F1599在仁寿制种为例,研究、验证和应用基于气象决策方案的两系杂交稻制种技术。运用两系杂交稻制种气象决策方法,分析了仁寿最近32 a的气象数据。据此制定了Y58S/F1599在仁寿的最佳制种方案:育性敏感期安排在7月10日—8月5日,对应抽穗扬花期和种子成熟收获期分别为7月25日—8月16日和8月28日—9月4日。照此方案于2014和2015年开展两系制种技术验证和应用试验,均获成功,其中2015年Y58S的育性敏感期在7月13—27日,不育系完全败育,亲本花期相遇,理论制种产量为2.52±0.49 t/hm^2,经检验种子纯度等均达国标。这初步说明在四川应用气象决策方案开展两系杂交稻制种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同时,笔者提出了四川两系杂交稻制种的风险控制策略。
左钦月李辉王芬杨丰恺刘唤唤黄维藻张平俊蔡霞汪松虎涂升斌
关键词:两系杂交稻Y58S制种
油菜素内酯生物合成和代谢研究进展被引量:29
2015年
油菜素甾醇是一类甾醇类植物激素,它们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经过四十余年的研究,科学家在油菜素内酯的生理功能、结构、合成与代谢途径以及信号转导通路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重大研究进展。本文结合作者在油菜素内酯合成和功能方面的研究工作,着重对油菜素内酯的合成和代谢途径、其中的合成和代谢基因以及催化酶进行了总结,并且综述了油菜素内酯合成和代谢调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最后对油菜素内酯的研究难题和应用前景进行了讨论和展望。
李辉左钦月涂升斌
关键词:油菜素内酯生物合成代谢
跨农业:研制水稻智能育种机器人的探讨被引量:3
2014年
当前我国面临粮食需求持续增加但粮食产量增速明显放缓的粮食安全问题,探索育种新技术新方法的创新是实现作物新品种选育重大突破,促进粮食单产和总产较大幅度稳步提高,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关键和核心。在结合传统农业研究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探索一种整合多学科的"跨农业"研究模式,可为实现上述目标提供全新的思维和研究模式。"跨农业"是现代农业概念的延伸和发展,是指在面临全球气候变化、资源短缺和粮食安全等重大农业问题背景下,整合政治、经济、科技和农业等各学科领域的优势资源,开展跨学科、跨领域和跨产业的联合攻关与集成创新,以解决重大农业问题的研究模式和解决方案。目前水稻育种理论、基因组学、表型组学、图像识别与处理技术、自动化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已为这种"跨农业"的研究模式提供了必要条件。论文在"跨农业"思维指导下,结合课题组在"种子基因分型仪及水稻SSR指纹图谱云计算终端"上的联合研制工作,对水稻智能育种机器人的研制背景、基础与技术条件、可行性、研制方案和应用前景等进行了分析、探讨和展望。
李辉左钦月罗科莫邦辉张国林文兴澈杨琼余懋群汪松虎陈斌陈丽陈名财涂升斌
关键词:水稻育种智能机器人基因型表现型
同源四倍体与二倍体水稻基因组及甲基化差异分析被引量:5
2013年
DNA甲基化在真核生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为了解水稻同源四倍体与二倍体之间的基因组及甲基化修饰差异,探究二倍体与同源四倍体的遗传差异和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及模式变化,以冈46B、明恢63、绵恢725、成恢149、海天、什香6个二倍体水稻及相应的6个同源四倍体水稻为材料,采用微卫星分子标记技术(SSR)及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Methylation-sensitive amplification polymorphism,MSAP)分析等方法进行研究.SSR结果显示,所试同源四倍体水稻的基因组与二倍体水稻基因组大部分相同,采用的引物中有3对引物多态性较好,在不同倍性水稻间扩增出特异性条带.经不同倍性甲基化水平分析,同源四倍体材料的平均总甲基化率(24.0%)明显低于二倍体材料的平均总甲基化率(28.15%).两个倍性材料间的全甲基化与半甲基化差异也较大:二倍体材料的全甲基化率平均为6.24%,半甲基化率平均为22.03%;同源四倍体水稻材料全甲基化率平均为7.44%,半甲基化率平均为16.61%.甲基化程度并未因多倍化而增加,这说明同一品种水稻的二倍体与同源四倍体间的DNA发生了甲基化修饰变化.进一步对不同倍性水稻DNA甲基化模式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同源四倍体水稻中平均约有11.6%发生了去甲基化,平均约有24.11%位点发生了过甲基化,过甲基化基因的比例显著高于去甲基化的比例.研究表明同源四倍体水稻可能通过对一些功能基因的甲基化不表达,以缓和基因组加倍剂量效应造成的影响.
杨琼李辉左钦月邱琳陈丽罗科涂升斌
关键词:同源四倍体甲基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