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070533)

作品数:6 被引量:41H指数:4
相关作者:刘庆尹春英郑东辉周晓波高巧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北京林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亚高山
  • 3篇针叶
  • 3篇针叶林
  • 2篇亚高山针叶林
  • 2篇叶片
  • 2篇川西亚高山
  • 1篇氮吸收
  • 1篇冻土
  • 1篇夜间增温
  • 1篇云杉
  • 1篇增温
  • 1篇针叶树
  • 1篇中国沙漠
  • 1篇生长季
  • 1篇生态效应
  • 1篇生态效应评价
  • 1篇施氮
  • 1篇树种
  • 1篇土壤
  • 1篇土壤呼吸

机构

  • 4篇中国科学院大...
  • 3篇中国科学院成...
  • 2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石河子大学
  • 1篇中国林业科学...
  • 1篇理县林业局

作者

  • 3篇尹春英
  • 3篇刘庆
  • 2篇郑东辉
  • 1篇魏宇航
  • 1篇李娇
  • 1篇周艺歌
  • 1篇卢琦
  • 1篇贾瑞哲
  • 1篇丛日春
  • 1篇乔明锋
  • 1篇李俊清
  • 1篇濮晓珍
  • 1篇唐波
  • 1篇李景文
  • 1篇高巧
  • 1篇于琳倩
  • 1篇李娜
  • 1篇杨欢
  • 1篇肖群英
  • 1篇唐波

传媒

  • 2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宁夏农林科技
  • 1篇内蒙古农业大...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4
  • 1篇201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川西亚高山季节性冻土期针叶林主要树种叶片和细根的生态生理特征被引量:4
2014年
川西亚高山森林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冻土现象,该地区的土壤经历着初冬冻融、深冬冻结、早春冻融等过程,同时,该区域冬季受气候变化的影响强烈。为了全面地认识亚高山森林的生态过程,该研究以川西亚高山针叶林两种主要树种——岷江冷杉(Abies fargesii var.faxoniana)和云杉(Picea asperata)为材料,研究其叶片及细根内丙二醛含量、渗透调节物质的含量、组织含水量、过氧化物酶活性以及硝酸还原酶活性在季节性冻土期的变化,同时还比较了冻土期和冻融期细根的比根长,比表面积,直径以及组织密度的变化。研究结果显示:在季节性冻土期,土壤温度昼夜波动幅度小于空气温度波动幅度,细根却表现出更强的过氧化物酶活性以及更高的渗透调节物质含量,说明细根较叶片对季节性冻土更为敏感。与冻结期相比,冻融期土壤温度、空气温度以及空气相对湿度昼夜波动幅度增加,促使云杉叶片可溶性糖含量以及两针叶树种叶片内过氧化物酶活性、脯氨酸含量显著增加,而细根的组织含水量显著降低,脯氨酸、可溶性蛋白质及可溶性糖含量均显著增加,表明冻融期对两针叶树种的影响较冻结期更为强烈。岷江冷杉和云杉的过氧化物酶活性及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但叶片和细根的膜脂过氧化程度及酶活性变化并不一致,就岷江冷杉而言,细根的丙二醛含量显著增加,而叶片、细根的硝酸还原酶活性均显著降低,云杉仅叶片的丙二醛含量发生变化,且显著降低,说明云杉更能忍耐冻融循环造成的胁迫。研究还发现细根形态在季节性冻土期无显著变化。
肖群英尹春英濮晓珍乔明锋刘庆
关键词:叶片季节性冻融
夜间增温对亚高山针叶林主要树种无机氮吸收的影响被引量:4
2016年
吸收营养物质是植物根系的主要生理功能。氮素吸收是植物体内氮代谢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为了全面地认识亚高山针叶林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对两种主要无机氮(NH_4^+和NO_3~–)吸收特点的变化,该研究以川西亚高山针叶林优势树种——云杉(Picea asperata)和岷江冷杉(Abies fargesii var.faxoniana)为材料,通过红外辐射加热器模拟增温,利用非损伤微测技术(non-invasive micromeasurement technology)研究了这两个树种吸收NH_4^+和NO_3~–特点的变化,同时还探究了NH_4^+和NO_3~–之间的相互作用对植物吸收这两种离子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在云杉根系中,NH_4^+和NO_3~–的最大吸收速率分别发生在距离根尖最顶端17–18 mm区域和17 mm处,而岷江冷杉对这两种离子的最大吸收速率分别发生在距离根尖顶端11 mm和11.5mm处。增温对云杉和岷江冷杉根系吸收NH_4^+和NO_3~–有促进作用。在增温条件下,NO_3~–能够促进云杉根系对NH_4^+的吸收,而NH_4^+则抑制了其对NO_3~–的吸收。无论是否增温,岷江冷杉对NH_4^+的吸收都不受NO_3~–的影响,而在增温条件下,NH_4^+会抑制岷江冷杉对NO_3~–的吸收。
唐波杨欢尹春英孙誉育郑东辉刘庆
关键词:夜间增温N吸收针叶树
川西亚高山针叶林云杉和冷杉生长季和非生长季叶片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被引量:8
2017年
以川西亚高山针叶林主要优势树种粗枝云杉(Picea asperata)和岷江冷杉(Abies faxoniana)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叶片碳(C)、氮(N)、磷(P)浓度及其化学计量比在生长季(8月)和非生长季(1月)的特征,分析其变化规律并对碳氮磷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云杉和冷杉叶片C、N、P浓度及其计量比均受到采样季节的显著影响,云杉和冷杉叶片C浓度均表现为生长季显著高于非生长季,生长季云杉N浓度显著低于非生长季,生长季云杉和冷杉P浓度均显著低于非生长季.C:N、C:P以及N:P均表现为生长季显著高于非生长季.生长季云杉和冷杉叶C:N:P质量比分别为407:13:1、447:14:1,非生长季C:N:P质量比分别为274:11:1、235:9:1.仅C浓度存在显著的树种间差异,表现为非生长季云杉叶片C浓度显著低于冷杉.两树种叶C、N、P浓度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云杉和冷杉叶片C浓度与N浓度、P浓度呈显著负相关,N浓度和P浓度呈显著正相关.本研究表明云杉和冷杉叶中C、N、P化学计量特征主要受生长季节影响,但若要全面了解川西亚高山针叶林C、N、P化学计量特征,还需长期研究并与林下土壤C、N、P化学计量比结合起来讨论分析.
杨欢尹春英郑东辉郑东辉赵文强唐波濮晓珍刘庆
关键词:针叶林生长季叶片
中国沙漠、戈壁自然资源分类体系及其组成特点被引量:9
2014年
我国分布着大面积的沙漠、戈壁,由于受到苛刻的自然条件影响,这些区域自然资源分类、数量与分布状况还不够清楚。针对这些问题,本文采用实地调查与资料收集的方法,根据沙漠戈壁自然资源的特殊性,建立了基于沙漠戈壁生态系统物理过程为主体的自然资源分类体系,并结合自然资源属性、可再生性和恒定性以及资源表现形式等指标,提出了资源群、资源类、资源型以及资源项4个沙漠戈壁自然资源分类的单位。采用上述分类理论体系和分类指标和单位,把沙漠、戈壁地区的自然资源分成2大资源群、3大资源类、9个资源型和22个资源项。并给出了22个不同自然资源类型的主要评价指标。同时,针对这些区域特殊而优势的自然资源,如太阳能、风能、生物资源和矿产资源的组成特点进行了分析。在这些结果的基础上给出了沙漠与戈壁地区自然资源利用与保护的对策。
于琳倩李景文李俊清丛日春卢琦
关键词:戈壁自然资源
城市绿化边缘区及生态效应评价被引量:1
2012年
从理论、实践和期望3个角度论证了城市绿化斑块存在边缘区域,且存在可被利用的边缘生态效应,这一类型斑块所产生的边缘效应,不仅是绿化建设中不可忽略的一点,同时更应利用这一点为城市绿化规划增加科学性。对现阶段的城市绿化评估报告提出质疑,并提出"城市绿化生态率"的评价指标,阐述了城市绿化生态率的量化步骤。同时,将城市绿化与自然保护区的边缘效应进行了对比,得出城市绿化设计的推论,最终得到3条对城市绿化规划的指导意见。
费俊杰周艺歌贾瑞哲
关键词:生态效应城市绿化规划
施氮对青藏高原东缘窄叶鲜卑花灌丛土壤呼吸的影响被引量:16
2014年
开展土壤呼吸对大气氮沉降增加的响应研究对预测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外施氮肥模拟氮沉降,结合壕沟法分离土壤呼吸组分,研究青藏高原东缘主要的灌丛类型——窄叶鲜卑花(Sibiraea angustata)灌丛土壤呼吸对不同施氮水平(N0(对照)、N2、N5和N10分别相当于0、2、5和10 g N m-2a-1浓度的氮沉降)的短期响应。结果表明:试验期间(2012年5—10月份),(1)土壤呼吸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施氮对生长季土壤总呼吸、异养呼吸无显著影响,而对自养呼吸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2)土壤呼吸也存在显著的日变化,施氮对一天中土壤总呼吸及其组分均有显著影响(P<0.001)。总体上,施氮促进了土壤总呼吸、异养呼吸,而抑制了自养呼吸。(3)施氮对土壤总呼吸、异养呼吸平均每月排放CO2通量无显著影响,而对自养呼吸平均每月排放CO2通量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并在不同月份对土壤呼吸及其组分的影响不同。(4)土壤总呼吸、异养呼吸与地下5 cm土壤温度之间具有较好的指数关系(P<0.001),而与土壤含水量相关性较弱。关于土壤呼吸各组分对大气氮沉降响应差异的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李娇尹春英周晓波魏宇航高巧刘庆
关键词:施氮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