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50525516)

作品数:28 被引量:215H指数:8
相关作者:苑世剑刘钢王小松何祝斌徐永超更多>>
相关机构: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首都航天机械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航空宇航科学技术一般工业技术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5篇金属学及工艺
  • 2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理学

主题

  • 16篇内高压
  • 15篇内高压成形
  • 8篇数值模拟
  • 8篇合金
  • 8篇值模拟
  • 7篇液压
  • 6篇液压成形
  • 5篇铝合金
  • 5篇镁合金
  • 5篇拉深
  • 5篇壁厚
  • 5篇充液拉深
  • 4篇管材
  • 3篇三通管
  • 3篇塑性
  • 3篇筒形件
  • 3篇拼焊
  • 3篇加载
  • 3篇Y型三通管
  • 2篇液压胀形

机构

  • 28篇哈尔滨工业大...
  • 3篇哈尔滨理工大...
  • 1篇首都航天机械...
  • 1篇中汽成都配件...

作者

  • 27篇苑世剑
  • 14篇刘钢
  • 8篇王小松
  • 6篇何祝斌
  • 5篇刘晓晶
  • 5篇徐永超
  • 4篇汤泽军
  • 3篇滕步刚
  • 3篇程东明
  • 3篇韩聪
  • 3篇刘强
  • 3篇初冠南
  • 2篇宋鹏
  • 2篇苑文婧
  • 2篇苗启斌
  • 2篇郭斌
  • 2篇齐军
  • 1篇闫巍
  • 1篇祝世强
  • 1篇陈宇

传媒

  • 8篇材料科学与工...
  • 4篇机械工程学报
  • 3篇塑性工程学报
  • 3篇中国有色金属...
  • 2篇哈尔滨工业大...
  • 2篇航空制造技术
  • 1篇锻压技术
  • 1篇内燃机工程
  • 1篇航空材料学报
  • 1篇应用基础与工...
  • 1篇航天制造技术
  • 1篇精密成形工程

年份

  • 1篇2011
  • 2篇2010
  • 6篇2009
  • 10篇2008
  • 9篇2007
  • 1篇2006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内压对钢质套环液力胀接强度影响的研究被引量:1
2007年
用弹塑性理论对液力胀接过程进行分析,得到不同变形阶段所需要的内压力及残余接触压力的计算公式。通过低碳钢管和中碳钢套环的液力胀接实验,对内压力对连接强度的影响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套环完全屈服前,随着内压力和套环外壁残余应变的增大,连接强度也增大;对于存在屈服平台的套环材料,套环完全屈服后,连接强度保持不变;胀接后残余接触压力和扭矩计算公式可以为设计提供理论指导。
苑世剑刘强刘钢
关键词:内压力
变径管内高压成形的厚度分界圆被引量:5
2008年
为了研究变径管内高压成形过程中工艺参数和管坯几何尺寸对壁厚分布的影响,通过力学分析和全量本构方程,推导出变径管内高压成形厚度分界圆的解析公式.该公式反映了摩擦系数、膨胀系数、管端轴向应力与内压之比、送料区相对长度、管坯相对壁厚、零件过渡锥角等参数与厚度分界圆相对位置之间的定量关系,并与数值模拟规律一致.研究表明:随着摩擦系数、管端轴向应力与内压之比、送料区相对长度的增加,壁厚不变的厚度分界圆距离管端越来越近,即膨胀区壁厚减薄区域是越来越大的;而随着管坯相对壁厚的增加,壁厚不变的厚度分界圆距离管端越来越远,即膨胀区壁厚减薄区域是越来越小的.
苑文婧王小松苑世剑
关键词:内高压成形变径管数值模拟
粉末冶金凸轮与轴管液力连接应力应变分析被引量:1
2007年
采用三维有限元模拟方法对粉末凸轮和轴管液力连接过程中凸轮的等效应力、环向应力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凸轮的环向应变分布规律.采用液力连接技术进行了粉末冶金凸轮和轴管的单元胀接实验,实验过程中测量了凸轮表面的环向应变,并与有限元模拟结果进行对比,证实了模拟模型是可靠的.结果揭示了粉末冶金凸轮和轴管的液力连接过程应力分布的不均匀性及其对凸轮变形的影响,为采用粉末冶金凸轮制造组合式空心凸轮轴提供了理论指导.
刘强葛建国刘钢蔡树杰苑世剑
关键词:弹塑性有限元
铝合金管材热态内高压成形研究被引量:9
2006年
通过热拉伸实验研究5A02铝合金管材在不同温度下的力学性能。根据热拉伸实验结果进行管材热态液压胀形数值模拟,并进行初步的实验研究。数值模拟结果和实验结果表明,5A02铝合金管材的成形性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得到明显改善,理想成形温度为200~230℃。对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之间的差别进行分析和讨论。
齐军何祝斌苑世剑
关键词:铝合金管材液压胀形
轻合金管件热态内压成形
介绍了轻合金热介质内压成形基本原理,研究了温度对镁合金和铝合金管材热态内压成形性能的影响,进行了镁合金变截面件和铝合金变径管成形实验。所建立的热介质内高压成形装置最高加热温度 315℃,压力100MPa,可实现高压热介质...
刘钢何祝斌齐军汤泽军苑世剑
关键词:轻合金内高压成形热成形
文献传递
管材内高压成形多步法数值模拟被引量:6
2007年
利用动态显式有限元程序LS-DYNA,采用多步法和单步法两种方式,以某型号副车架为例,对曲线空心构件的内高压成形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给出了两种方式下副车架内高压成形后的壁厚分布.在模拟的基础上进行弯曲、预成形和内高压成形试验,获得了副车架内高压成形件,给出了典型截面的壁厚分布,并与两种模拟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采用多步法数值模拟技术模拟曲线空心构件的内高压成形过程,考虑了弯曲和预成形对后续的内高压成形过程的影响,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吻合,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映曲线空心构件的内高压成形过程.
韩聪王小松苑世剑
关键词:内高压成形液压成形副车架数值模拟
罗德系数的一点推广及应用被引量:1
2009年
为了深入研究罗德系数的物理意义及应用,利用理论分析方法,推导出罗德系数与应力场特征量J2不变量、应变增量关系的表达式,直观地给出罗德系数与二者间的定量变化规律。对罗德系数与塑性变形复杂程度、变形类型的关系进行表征,揭示应力状态与金属瞬时变形流动行为的内在联系。并以典型塑性工艺过程为例,通过罗德系数的数值分布确定了工件全场的应变类型,进而为金属塑性变形流动行为的定量分析提供理论依据,这对于分析金属塑性成形问题及其在实际中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李峰苑世剑刘钢
关键词:金属流动
加载路径对不锈钢球形件内高压成形过程影响
2009年
为了研究加载路径对不锈钢球形件内高压成形过程的影响,采用实验方法分析了加载路径对成形过程中缺陷形式的影响,获得了80%膨胀率成形管件的壁厚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当初始内压与屈服强度比值小于0.21时,管坯形成两个皱纹,在整形阶段发生开裂;当初始内压与屈服强度比值大于0.25时,管坯在轴向进给阶段即发生开裂.在初始内压与屈服强度比值为0.21~0.25时,可以成形出合格管件,合格管件最大减薄点位于球形件的最大截面处,最大减薄率为24.5%.本文所成形不锈钢球形件内高压成形区间,合理初始内压与屈服强度比值范围为0.21~0.25.
宋鹏王小松苑世剑苗启斌
关键词:内高压成形球形件加载路径壁厚分布
内高压成形理论与技术的新进展被引量:88
2011年
介绍哈尔滨工业大学在内高压成形基础理论、关键技术及工业应用等方面取得的重要进展。在基础理论方面,利用平面应力屈服椭圆描述典型内高压成形过程中应力状态及壁厚变化趋势;揭示变径管内高压成形过程中壁厚分布规律以及多边形截面环向的壁厚分布特点;指明整形阶段圆角充填时存在极限圆角半径;发明了用于测量管材环向力学性能的管材环向拉伸实验方法。在工艺关键技术方面,针对航空航天领域对大直径薄壁复杂管件的需求,发明了Y型薄壁三通管两步成形方法、双层管充液弯曲方法,试制出超薄Y型三通管、整体不锈钢进气道及弯管零件。在工业应用方面,研制了合模力最大达55 MN的工业生产用大型内高压成形机,并成功地用于轿车底盘零件大批量生产。
苑世剑何祝斌刘钢王小松韩聪
关键词:内高压成形液压成形塑性变形应力状态
AZ31B镁合金管材热态内压成形性能的研究被引量:7
2009年
为了研究变形镁合金AZ31B管材的热态内压成形性能,通过单向拉伸测试了不同温度和应变速率下其力学性能的变化,通过胀形实验研究了温度对内高压成形性能的影响,以及相应变形条件下微观组织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在20~300℃时,AZ31B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总伸长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提高,均匀伸长率随着温度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当应变速率在0.001~0.1s-1时,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随应变速率的增大而升高,总伸长率随着应变速率的增大而减小,均匀伸长率随着应变速率的增大先增加后减小;当温度在20~250℃时,镁合金管材的极限胀形率随温度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在175℃时达到最大值.微观组织观察表明,175℃下不完全动态再结晶和孪晶两种微观组织的出现是使镁合金管材极限胀形率提高的主要原因.
苑世剑汤泽军王小松苗启斌
关键词:镁合金力学性能再结晶孪晶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