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570110)

作品数:6 被引量:49H指数:4
相关作者:孙坤苏雪张辉张玉娜温江波更多>>
相关机构:西北师范大学大连医科大学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生物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中国沙棘
  • 2篇沙棘
  • 1篇形态学
  • 1篇形态学分析
  • 1篇杂交
  • 1篇植物
  • 1篇生活力
  • 1篇生态适应
  • 1篇生态适应性
  • 1篇适应性
  • 1篇特有植物
  • 1篇青藏
  • 1篇青藏高原
  • 1篇种群
  • 1篇种子
  • 1篇种子萌发
  • 1篇自然群体
  • 1篇自然杂交
  • 1篇自然种群
  • 1篇萌发

机构

  • 5篇西北师范大学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苏州大学

作者

  • 5篇孙坤
  • 4篇张辉
  • 4篇苏雪
  • 3篇温江波
  • 3篇张玉娜
  • 2篇陈纹
  • 1篇王忠裕
  • 1篇张嘉宁
  • 1篇杜玉娟
  • 1篇马瑞君
  • 1篇许海波
  • 1篇陈学林
  • 1篇巩鹏
  • 1篇唐洁涓
  • 1篇杨洁
  • 1篇王云瑾
  • 1篇李金霞

传媒

  • 3篇西北师范大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广西植物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年份

  • 1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中国沙棘花粉生活力检测方法比较研究被引量:11
2009年
比较分析了I-KI染色法、蓝墨水染色法、TTC染色法、过氧化物酶染色法和离体萌发法5种花粉生活力检测方法在测定中国沙棘花粉生活力中的适用性,并探索了花粉适宜的离体萌发条件.结果表明,I—KI染色法、TTC染色法未能将中国沙棘花粉染上色,因此不适合其生活力的检测;蓝墨水染色法和过氧化物酶染色法能够快速地测定中国沙棘花粉生活力,但测定值均偏高,误差相对较大;离体萌发法适合中国沙棘花粉生活力的测定.在筛选中国沙棘花粉适宜的培养基时,发现中国沙棘花粉在蔗糖(O.15~0.20g·mL^-1)+硼酸(0.1×10^-4g·mL^-1)的培养基上萌发速度较快,有活力的花粉能够完全萌发且萌发率趋于稳定;附加琼脂的固体培养基对花粉的萌发影响不大.
孙坤张玉娜苏雪张辉李金霞温江波
关键词:中国沙棘花粉生活力
中国沙棘×肋果沙棘自然杂交带的形态学分析被引量:6
2008年
对青海祁连境内中国沙棘×肋果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ssp.sinensis×H.neurocarpassp.neurocarpa.)自然杂交带的形态变异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主成分分析表明,杂交带内个体在营养性状上具有中国沙棘到肋果沙棘的过渡性.Anderson"杂种指数"研究发现,其遗传组成比较复杂,在棱果沙棘杂交起源过程中由于深度杂交引起双亲基因渗入的可能性极大,而不是以往认为的仅是由F1代强势主导的自然杂交带.
杜玉娟王云瑾杨洁张辉孙坤
关键词:中国沙棘棱果沙棘渐渗杂交
肋果沙棘(Hippophae neurocarpa S. W. Liu et T. N. He)自然种群的风媒传粉特征被引量:15
2009年
野外调查了青藏高原特有植物肋果沙棘的花期物候、开花式样以及风媒传粉特征,对其花粉生活力、柱头可授性及单花花粉量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肋果沙棘有许多适应风媒传粉的特征:雌雄异株,花小,无花冠,先叶开放,雄花萼片纵裂形成对流的"风洞",花粉近球形,单花花粉量大;雌花柱头细长捻状,伸出萼筒,授粉面大,密布乳突。花粉生活力可以持续16.5 d,柱头可授性为10-20d。肋果沙棘传粉多发生在昼夜温差大的5月中下旬,在多变的气候条件下,种群花期可持续约12-25d,但在晴朗的天气条件下具有爆发性的集中开花机制,是对恶劣条件的适应。重力玻片法检测表明,离花粉源15m左右远的地点花粉密度最大,135m仍能接收到花粉,夜间接收到的花粉数量也很可观,这些研究结果表明,该植物集中在有利的晴朗天气昼夜进行长距离的风媒散粉,能较好地适应青藏高原的复杂环境。
张玉娜孙坤张辉苏雪温江波
关键词:自然种群风媒传粉
青藏高原特有植物肋果沙棘种子萌发对不同温度的响应被引量:12
2009年
研究了青藏高原特有植物肋果沙棘(Hippophae neurocarpa)种子萌发对不同温度的响应.结果表明:肋果沙棘种子萌发温幅较宽,在15-35℃范围内均有较高的发芽率.肋果沙棘种子在温度为15℃和20℃时发芽率达90%以上,显著高于30℃和35℃处理的发芽率;生长结束时胚根及下胚轴长度(37.22±2.910,52.41±3.030mm)也大于30℃(33.32±1.313mm)和35℃(23.28±1.641mm)的长度,表明肋果沙棘种子在较低温度下萌发和生长情况较好.此外,肋果沙棘种子在各温度处理下,1-2d内开始萌发,4-7d完成萌发过程,具有迅速萌发的特性.较宽的萌发温幅、在较低温度下的高萌发率以及迅速萌发的特性保证了肋果沙棘能够在低温环境和较为短促的生长季节里顺利完成萌发过程,迅速占有生存资源与空间,这体现出该植物对青藏高原高寒环境的一种生存适应机制.
孙坤唐洁涓苏雪陈纹张玉娜温江波
关键词:种子萌发青藏高原生态适应性
PPARs、NF-κB及SOD在梗阻性黄疸大鼠肝脏损害中的作用被引量:4
2010年
本实验检测梗阻性黄疸大鼠肝脏中PPARs、NF-κB及SOD的表达,明确它们在梗阻性黄疸肝脏损害中的作用及意义。 材料与方法 1.材料:健康成年SD大鼠12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7天组、胆道结扎(bile duct ligation BDL)7天组、sham19天组和BDL19天组,每组30只。
巩鹏许海波张嘉宁王忠裕
关键词:梗阻性黄疸PPARSNF-ΚB肝脏损害SOD成年SD大鼠
中国特有植物卧龙沙棘自然群体的RAPD分析被引量:3
2007年
应用12个随机引物对卧龙沙棘全部2居群共28个个体进行了RAPD分析。结果表明,卧龙沙棘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多态位点百分率为78.05%,Nei’s基因多样性h=0.2553,Shannon’s多态性信息指数Ι=0.3841。分布范围狭窄的卧龙沙棘在亚种水平的遗传多样性明显高于分布较广的中国沙棘。在居群水平上,卧龙沙棘同样具有很高的遗传多样性,平均多态位点百分率为63.42%,Nei’s基因多样性h=0.2193,Shannon’s多态性信息指数I=0.3287。卧龙沙棘的基因分化系数Gst=0.1425,表明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居群内。AMOVA的结果也表明,在全部的遗传变异中,19.18%的遗传变异存在于居群之间,与Gst值基本一致。这一结果符合卧龙沙棘风媒、异交的繁育系统特点。
陈纹孙坤张辉苏雪陈学林马瑞君
关键词:RAPD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