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2005D0016M)

作品数:11 被引量:72H指数:5
相关作者:徐则民唐正光黄润秋费维水王志兵更多>>
相关机构:昆明理工大学成都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交通运输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天文地球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4篇滑坡
  • 2篇玄武岩
  • 2篇斜坡
  • 2篇边坡
  • 1篇道路测设
  • 1篇道路工程
  • 1篇低渗
  • 1篇低渗透
  • 1篇地质
  • 1篇地质特征
  • 1篇岩石
  • 1篇岩质
  • 1篇岩质边坡
  • 1篇石灰岩
  • 1篇数字地面模型
  • 1篇碎屑
  • 1篇碎屑岩
  • 1篇气候
  • 1篇气候区
  • 1篇温度

机构

  • 11篇昆明理工大学
  • 2篇成都理工大学

作者

  • 10篇徐则民
  • 4篇唐正光
  • 2篇黄润秋
  • 1篇何嘉
  • 1篇朱伟明
  • 1篇费维水
  • 1篇申林方
  • 1篇唐鹏
  • 1篇王志兵
  • 1篇张艳飞

传媒

  • 2篇地质论评
  • 2篇地学前缘
  • 1篇岩石力学与工...
  • 1篇矿业研究与开...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矿物学报
  • 1篇中国公路学报
  • 1篇昆明理工大学...
  • 1篇地球与环境

年份

  • 1篇2009
  • 5篇2008
  • 4篇2007
  • 1篇2006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低渗透岩石结构体风化初期的水气分子扩散被引量:3
2007年
低渗透岩石具有孔隙狭窄、连通性差、流动阻力大等特点,这致使地下水渗流速度极低。本文以二长岩及玄武岩结构体的核心及紧靠核心的外环区域为对象对低渗透岩石结构体的初期风化机理进行研究。二长岩及玄武岩核心区的渗透率分别为0.0047×10-3μm2和0.0081×10-3μm2,孔隙度分别为1.58%和0.24%。对两种岩石的核心及外环进行化学全分析表明两个区域的主要元素含量无明显变化,外环烧失量有所增加,Fe2+与Fe3+变化敏感。薄片鉴定发现二长岩核心及外环的斜长石及钾长石均发生了强烈风化,外环中的辉石变为绿泥石。玄武岩的核心区矿物基本无变化,外环的长石及辉石发生了皂石化,部分基质绿泥石化。微观结构上,两种岩石核心区均致密坚硬,外环不同程度地出现了长石及辉石的晶内溶孔。风化初期,水以气态形式扩散进入低渗透岩石内部。水气的扩散方式为介于菲克型扩散与Knudsen扩散之间的过渡型扩散。计算得二长岩和玄武岩中的水气扩散系数分别为48.09×10-8m2/s和3.74×10-8m2/s。
申林方徐则民
关于“对‘边坡演化评价的质量传输模拟方法’的讨论”的回复
2007年
1引言作者发表于《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年第23卷第7期的“边坡演化评价的质量传输模拟方法”一文引起了张明、胡瑞林先生的讨论。现就有关问题结合质量传输模拟的基本思想以及作者在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与两位先生商榷。
徐则民
关键词:边坡
头寨滑坡的工程地质特征及其发生机制被引量:29
2007年
头寨滑坡方量约900×10^4m^3,其中400×10^4m^3滑离源区;后缘到堆积体前缘的斜长、水平投影及高差分别为3423m、3330m和763m,平均坡降13°。堆积体主要由玄武岩碎屑和粘土矿物组成,级配不连续,无分选,空间变化不显著。1.5~5m的巨块石、20cm以下的碎块石—粉砂粒和以粘土矿物为主的层状硅酸盐分别占堆积物的10%、81%和9%。滑床基岩为无斑玄武岩,滑床纵断面从上向下由倾角分别为48°、38°和15°的三段组成,第一段为主滑带。该滑坡是介于典型岩滑和典型土滑之间的风化玄武岩滑坡,是岩体长期演化的结果。以杏仁状玄武岩薄层为基础发育的破劈理化层间错动带是主滑带雏形,而以侧向卸荷为基础的物理—化学耦合风化最终使其转变为松散的易滑介质。褶皱运动产生的构造裂隙与柱状节理的叠加使滑体玄武岩呈现碎裂—镶嵌结构,而沿结构面发生的化学风化形成的腐岩壳使岩体进一步转变为“石夹土”结构,加剧了坡体的时效变形。坡体滑出源区碰撞解体后,来自腐岩壳、具有润滑和密封功效的以粘土矿物为主的细粒组分弥漫于核心石之间,不仅使土石集合体呈现流体特性,而且还使其在进入地效区后能够暂时封闭其下方空气,实现其在气垫上的远程滑移。风化过程及其产物对滑坡的发生及滑体的高速远程滑移均起到了关键性的控制作用。
徐则民黄润秋唐正光
关键词:玄武岩化学风化
岩石结构体风化前锋扩展机理分析初探
2008年
对岩石结构体风化过程作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和总结,发现岩石的风化作用进程主要受控于风化前锋面的扩展,岩石在温度变化时产生的应力使岩石结构体向小颗粒转变;在非饱和带潮湿环境中,水分以汽态方式侵入岩石内部并开始化学风化,随着时间的增长,风化前锋逐渐扩展,岩石结构体最终转化为腐岩结构体。
唐鹏徐则民
关键词:低渗透温度
石灰岩腐岩的基本特征及其形成机制被引量:15
2007年
碳酸盐岩风化剖面非饱和带内的白色粉末状物质应属碳酸盐岩腐岩,剖面上部覆盖有一定厚度的土层是此类腐岩发育的必要条件。对昆明富民石灰岩风化剖面的研究表明,石灰岩腐岩呈白色或灰白色,结构疏松,密度、孔隙度和渗透率分别为1.8081g/cm3、32.65%和774.8139×10-3μm2,其母岩的对应指标分别为2.6966g/cm3、0.05%和0.0084×10-3μm2,综合差异显著。石灰岩腐岩吸水性强、给水能力差,容水度30%,持水度25%。基于铸体薄片的显微观察发现,腐岩粒间孔隙及溶蚀孔隙发育,面孔率达19%;扫描电子显微镜下,可见泥晶方解石集合体之间的蜂窝状溶孔和方解石颗粒之间的粒间孔。石灰岩向腐岩的转变是通过其结构体风化前锋的扩展实现的。微观尺度上,石灰岩结构体属非连续的颗粒集合体,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和很强的潜在吸附能力。覆盖有土层的非饱和带多属潮湿环境,能保持较高的相对湿度。当在压力及浓度梯度驱动下侵入石灰岩结构体的水汽分子凝结为液态水时,可对方解石颗粒产生楔裂作用,削弱粒间或粒内的结构连接,使其集合体发生一定程度的体膨胀,从而形成腐岩壳。随着时间加长,风化前锋逐渐扩展,岩石结构体最终转化为腐岩结构体。石灰岩腐岩是在高湿度包气带环境中经吸湿膨胀作用形成的,是石灰岩物理风化的产物;渗入水的溶滤作用主要发生在腐岩的演化阶段。
徐则民唐正光
关键词:石灰岩风化红土
数字地面模型在道路测设中的应用及精度分析被引量:5
2008年
数字地面模型(DTM)已广泛应用于工程各领域,特别在道路设计方面,但其精度有待探讨.通过实际工程,总结了DTM再道路设计中的应用,并应用不同的方案建立DTM,获取路线设计所需的纵、横地面数据,计算路基土石方数量,对比分析得出其精度尚不能满足道路施工图设计的要求,误差属于稳定的系统误差.并分析了其精度的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措施.
唐正光汪洵泽朱伟明张艳飞何嘉
头寨滑坡玄武岩腐岩的岩石化学和矿物学特征被引量:10
2008年
利用化学全分析、薄片鉴定及扫描电镜等测试、观察手段,分析了头寨滑坡发生的岩体玄武岩及其腐岩玄武岩腐岩的岩石化学和矿物学特征。化学全分析结果表明新鲜玄武岩与核心石在除Fe外,其它组分无明显的改变;核心石在转变为腐岩过程中Si、Ca、Na、Mg等元素逐渐流失,Fe、Al等逐渐富集,同时烧失量LOI和化学蚀变指数CIA显著增加,硅铝比逐渐减少。薄片鉴定表明主要矿物化学风化作用顺序为玻璃质、辉石、斜长石,与造岩矿物风化稳定性序列一致,腐岩中主要的次生矿物为蒙皂石及绿泥石。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到风化前锋形态曲折,风化前锋附近矿物呈现物理裂痕,沿着解理面更易出现,风化前锋两侧的岩石矿物形态差异显著。岩体的化学-物理耦合风化作用不仅表现在宏观尺度上,而且在细观-微观的尺度上更为明显。铁元素的价态变化存在于玄武岩腐岩形成的整个过程之中并导致岩石体积增大,从而产生物理裂纹。
王志兵徐则民
关键词:玄武岩
温湿气候区结晶岩与碎屑岩腐岩特征及其发育过程被引量:3
2009年
发育于斜坡非饱和带的结晶岩与碎屑岩腐岩多夹于残坡积土层和风化岩带之间,保留有裂隙及层理等构造,但质地松软。腐岩结构体与母岩色差显著,保留原岩结构和构造特征,矿物成分以次生粘土矿物、次生石英及褐铁矿最为常见。腐岩次生微孔隙发育,具有低密度、高孔隙度、高渗透率、高容水度及高持水度特征。腐岩发育是通过低渗透岩石结构体风化前锋的渐进性扩展实现的,非饱和带高湿度空气形成的凝结水和降水入渗形成的非饱和渗流是该过程的核心动力。气态水分子能够扩散到低渗透岩石结构体表面内侧一定宽度范围内的孔隙系统之中凝结为液态水并溶蚀造岩矿物。雨季入渗降水在结构体表面形成的薄膜水流通过分子扩散机制接受其内侧结构体粒间溶液中的溶出组分并将其携入饱水带,同时恢复粒间溶液的侵蚀动力。当上述过程循环到一定程度时,结构面内侧便形成一定厚度的腐岩壳。腐岩壳在雨季直接吸收、贮存流经其表面的液态渗入水,在核心石外侧形成富水结构层并在旱季向包气带或其内侧的风化前锋提供水汽。随着时间推移,腐岩壳越来越厚,核心石最终消失;当某一范围内的岩石结构体全部演变为腐岩结构体时,该范围内的岩体也就完成了向腐岩体的转变。
徐则民
关键词:斜坡稳定发育过程
基于失稳机制的岩质路基边坡加固方案优化被引量:9
2008年
以边坡失稳的普遍机制为基础,对边坡岩体的应力环境变迁、表生环境下边坡岩体的演化过程及岩质边坡加固方案优化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坡面卸载诱发的应力场变化决定了边坡失稳的必然性,降水起源的地下水是驱动边坡岩体发生渐进性演变的核心因素;应力场恢复和防水是边坡加固方案优选的首要目标;预应力地锚群应成为岩质边坡加固的首选方案;在坡面设置坚固的防水屏障不仅可以遏制岩体表生演化,而且对防止地锚腱体松弛及防腐也是重要的。
徐则民
关键词:道路工程岩质边坡
岩体化学风化的非连续性及其科学意义被引量:14
2006年
岩体化学风化在空间上具有高度的非连续性,这种非连续性广泛存在于从宏观、细观到微观的所有尺度。宏观结构面是化学风化最主要的发生场所;风化岩体内,新鲜岩块被沿结构面内法线方向发育的腐蚀带包围,呈斑点状分散于腐岩中。微缝等细观损伤普遍存在于各类岩石中;化学风化从岩块内不同空间位置的水力有效空隙向三维空间扩展,决定了细观尺度上化学风化的非连续性。矿物溶解是在晶体中具有过剩表面能的缺陷位置优先发生的,因而具有显著的微观非连续性。由于非连续特性,化学风化可增大水岩界面,提升矿物溶解反应的规模及速率。通过对既有损伤的扩展及在损伤空间堆积残余物,化学风化具有分离—裂化岩体、岩块及造岩矿物的重要作用,这种作用可使以新鲜岩石为主的岩体大规模脱离母岩,而堆积于坡脚的岩石块体在化学风化的继续作用下,可裂解为更小的岩屑或矿物碎屑,为向水体搬运创造条件,从而极大地促进斜坡夷平及地貌重塑进程。
徐则民黄润秋唐正光费维水
关键词:滑坡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