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71287)

作品数:8 被引量:19H指数:3
相关作者:薛志敏刘哲宁胡爱民聂彬彬曹龙龙更多>>
相关机构: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中国科学院天津市安定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 2篇哲学宗教

主题

  • 5篇双相
  • 5篇成像
  • 4篇情感障碍
  • 4篇磁共振
  • 4篇磁共振成像
  • 3篇抑郁
  • 3篇双相情感障碍
  • 3篇灰质
  • 2篇抑郁障碍
  • 2篇双相抑郁
  • 2篇双相抑郁障碍
  • 2篇体积
  • 2篇脑灰质
  • 2篇功能磁共振
  • 2篇功能磁共振成...
  • 1篇心理测量学
  • 1篇信度
  • 1篇信效度
  • 1篇杏仁核
  • 1篇遗传学

机构

  • 5篇中南大学湘雅...
  • 3篇中国科学院
  • 3篇天津市安定医...
  • 2篇吉首大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中南大学
  • 1篇福建中医药大...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西安市中心医...
  • 1篇台湾中原大学

作者

  • 6篇刘哲宁
  • 6篇薛志敏
  • 3篇胡爱民
  • 3篇聂彬彬
  • 2篇曹龙龙
  • 1篇梁胜祥
  • 1篇王鹏
  • 1篇贺忠
  • 1篇蒲唯丹
  • 1篇刘畅
  • 1篇王玉

传媒

  • 2篇中国临床心理...
  • 2篇四川精神卫生
  • 2篇精神医学杂志
  • 1篇中华精神科杂...
  • 1篇中国心理卫生...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双相情感障碍Ⅰ型患者脑灰质体积变化的偏侧性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索双相情感障碍I型患者脑灰质体积的变化,进一步研究双相情感障碍I型的病理生理学机制。方法于2012年1月-2014年7月,随机入组22例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诊断标准的双相情感障碍I型患者(患者组)和25名健康对照组,两组年龄、性别及受教育年限匹配良好(P均>0.05)。收集两组头部结构相磁共振影像资料,使用SPM8对结构相影像资料进行分割、标准化、平滑,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两组灰质体积有统计学差异的脑区。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患者组灰质体积降低的脑区包括右侧颞上回(P<0.01)、右侧中央前回(P<0.01)及右侧楔叶(P<0.01);患者组灰质体积增大的脑区包括左侧小脑上部(P<0.01)、左侧颞中回(P<0.01)及左侧颞下回(P=0.001)。结论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双相情感障碍I型患者灰质体积降低的脑区主要集中于右侧,体积增大的脑区主要集中于左侧。
曹龙龙王静娟聂彬彬杨晴薛志敏薛志敏
关键词:双相情感障碍磁共振成像
单、双相抑郁障碍患者大脑灰质体积比较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检测单、双相抑郁组、健康对照组的脑灰质体积差异,为鉴别单、双相抑郁障碍提供参考。方法:入组单相抑郁患者17例、双相抑郁患者19例及健康对照28例,以基于体素形态学分析对脑结构磁共振图像进行预处理。结果:与健康对照比较,单、双相抑郁障碍显示了右小脑前叶灰质体积显著减少;与另两组被试比较,单相抑郁障碍显示右颞上回灰质体积显著减少;相关分析显示双相抑郁障碍右小脑前叶灰质体积与抑郁量表得分呈负相关。结论:单、双相抑郁障碍以右小脑前叶灰质体积下降为共同特征,而右颞上回灰质体积差异显示了两种疾病神经解剖结构差异。
胡爱民薛志敏刘哲宁王鹏贺忠
关键词:双相抑郁障碍
情感障碍患者内侧前额叶-杏仁核异常的神经生物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6年
情感障碍受生物、心理、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关于情感障碍的神经生物机制仍不清楚,但大量研究显示情感障碍的神经生理病理机制与边缘-皮质-纹状体-苍白球-丘脑神经环路密切相关,而内侧前额叶与杏仁核是此神经环路上2个关键的脑区,在情绪与认知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1]。我们综述与情感障碍相关的脑功能磁共振成像、影像遗传学、神经可塑性的研究,并总结抑郁症和双相障碍研究中与内侧前额叶、杏仁核相关的研究结果,以加深对情感障碍神经生物机制的理解,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胡爱民薛志敏刘哲宁
关键词:情感障碍前额叶杏仁核核异常脑功能磁共振成像
基于扩散张量成像的双相障碍Ⅰ型患者全脑白质完整性研究
2019年
目的比较双相情感障碍(BD)Ⅰ型患者和健康对照组脑白质部分各向异性分数(FA),探索BD-Ⅰ型患者的脑白质完整性。方法 2012年1月-2014年7月于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纳入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诊断标准的BD-Ⅰ型患者22例为患者组,同期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周边社区招募性别、年龄及受教育年限与患者组匹配的24名健康者为对照组。采用3.0T磁共振成像系统采集所有被试的脑白质结构相数据,使用FSL、SPM完成FA参数图计算、空间标准化、高斯平滑,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患者组与对照组FA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脑区。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患者组FA值增高的脑区为右侧小脑后叶(P<0.01),降低的脑区包括颞上回、小脑前叶、左侧岛叶和左侧尾状核(P均<0.01)。结论 BD-Ⅰ型患者白质完整性受损,边缘系统、颞叶和小脑白质完整性受损可能与BD-Ⅰ型的病理生理学机制有关。
曹龙龙梁胜祥梁胜祥吴大伟聂彬彬
关键词:双相情感障碍各向异性分数
双相情感障碍Ⅰ型患者灰质密度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研究双相情感障碍Ⅰ型患者与健康人群比较,脑灰质密度具有差异性的脑区。方法选取年龄、性别、受教育年限匹配良好的双相情感障碍Ⅰ型患者(患者组)22例和健康对照(对照组)25名,试验样本均完成头部结构相的磁共振影像资料收集,使用SPM对结构影像资料进行预处理,分析两组灰质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脑区分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患者组灰质密度降低的脑区主要包括右侧颞上回,右侧颞下回(P<0.05);患者组灰质密度增大的脑区主要包括左侧颞下回、左侧颞中回以及左侧小脑脚1区部位(P<0.05)。结论与健康对照比较,双相情感障碍Ⅰ型患者灰质密度降低的脑区主要集中于右侧颞上回、颞下回,灰质密度增大的脑区主要集中于左侧颞下回、颞中回以及左侧小脑脚1区部位。
曹龙龙聂彬彬王静娟薛志敏刘哲宁
关键词:双相情感障碍磁共振成像
抑郁症冗思的影像遗传学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1年
冗思可能是一种特质,不论抑郁加重还是减轻甚至在抑郁症缓解期,其都有可能发生。冗思会诱使抑郁症发作或者复发,其往往预示抑郁症病程更长、症状更严重。本综述总结了抑郁症冗思的神经基础及遗传学易感机制的最新研究成果,希望能对抑郁症冗思的研究和治疗有所帮助。
曹元龙
关键词:抑郁症神经影像学
诈病症状定式访谈中文版的信效度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检验诈病症状定式访谈(SIRS)中文版的信度和效度,为我国司法鉴定和诈病临床评估应用提供一个有效的测评工具。方法:采用仿真模拟设计和已知团体组设计两种方法。仿真模拟设计中,选择按国际疾病与相关健康问题分类第十版(ICD-10)诊断为精神分裂症、情感障碍及其他精神障的住院患者共40名(普通精神病例组)及正常大学生80名(模拟诈病组40名,正常诚实组40名);已知团体组设计中,选择按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诊断为精神分裂症、情感障碍及其他精神障的司法鉴定被试共80名(非诈病组)及可疑诈病者20名(可疑诈病组)。由1名接受过培训的精神科专业人员使用SIRS中文版进行评估,并对其中80名正常大学生同时评定明尼苏达多相人格调查表(MMPI-2)。采用相关分析和Cronbachα系数检验量表内部一致性信度。以MMPI-2中的说谎(L)、稀有回答(F)、校正/防卫(K)3个效度因子为效标。以不同组SIRS中文版的得分差异检验量表的实证效度。结果:SIRS中文版的Cronbachα系数为0.66~0.98。各分量表之间的相关系数在0.47~0.85(P<0.05)。SIRS中文版的诈病维度(不一致的症状与夸大症状)得分与MMPI-2的F分呈正相关(r=0.33~0.48,P<0.05),与L和K分呈负相关(r=-0.23^-0.52,P<0.05)。仿真模拟设计中,除SIRS中文版的评价诚实度的症状、防御性症状、过于特定症状3个因子外,模拟诈病组SIRS中文版10个因子得分均高于正常诚实组和普通精神病人组[如罕见症状因子分(10.2±3.3)vs.(0.7±1.3),(2.4±1.9);P<0.05)];已知团体组设计中,可疑诈病组SIRS中文版13个因子得分均高于非诈病组[如罕见症状(7.4±1.7)vs.(2.8±2.6),P<0.05)]。SIRS中文版在仿真模拟设计和已知团体组设计中的敏感度分别为20%和85%,特异度分别为83.75%和87.5%。结论:诈病症状定式访谈中文版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为诈病的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刘畅薛志敏刘哲宁谭伟象王玉
关键词:诈病信度心理测量学
基于功能磁共振的单相与双相抑郁障碍神经生物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5年
单、双相抑郁障碍患者临床均以情绪低落、兴趣缺乏、乐趣丧失等症状为特征,常常难以准确区分。本文综述了单、双相抑郁障碍功能磁共振比较研究,发现单、双相抑郁障碍的前额叶皮质、扣带回、杏仁核、岛叶等脑区功能紊乱的差异,提示两种疾病神经生物机制的不同病理改变,但两种疾病的生物标记仍然不清楚。在未来的研究中,进一步加深对单、双相抑郁障碍病理机制、神经可塑机制的理解,可以更好地促进临床鉴别诊断的准确性、抗抑郁药物疗效与安全性的提高。
胡爱民薛志敏刘哲宁蒲唯丹
关键词:双相抑郁障碍功能磁共振成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