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471027)
- 作品数:2 被引量:85H指数:2
- 相关作者:彭少兵崔克辉黄见良汤蕾蕾贺帆更多>>
- 相关机构:华中农业大学国际水稻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热带水稻光合特性及氮素光合效率的差异研究被引量:21
- 2006年
- 在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农场试验条件下,选用6个不同的热带水稻材料,其中包括2个常规籼稻、2个杂交籼稻和2个新株型稻(NPT),研究氮肥农学利用率(AE)和氮素光合效率(PNUE)及其相关叶片参数的基因型差异,并探讨了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新株型稻的净光合速率(Pn)大于常规籼稻,杂交籼稻居中。各基因型间的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蒸腾速率(Tr)和Ci/Gs的差异趋势不同。不同基因型叶片的氮浓度(N%)和比叶重(SLW)存在一定的差异。常规籼稻的单位叶绿素的净光合速率(Pn/Chl)较NPT低,杂交籼稻为中间类型;叶片净光合速率和单位面积含氮量(Na)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本研究所选用的热带杂交籼稻的PFP(氮肥偏生产力)和AE比新株型稻和常规籼稻高,两者最低的均为常规籼稻。氮素光合效率与AE间存在显著正相关,表明后期的氮素光合效率对氮肥利用率具有一定的指示和预测作用,这对于判断水稻品种氮肥利用率将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曾建敏彭少兵崔克辉黄见良
- 实时实地氮肥管理对不同杂交水稻氮肥利用率的影响被引量:64
- 2008年
- 【目的】探讨两系和三系杂交水稻在实时实地氮肥管理模式下对氮素的吸收和氮肥利用率的差异。【方法】试验于2004和2005年在大田条件下,以两优培九、汕优63为材料比较研究了实时实地氮肥管理模式下不同叶绿素仪(SPAD)预设阈值对其吸氮特性与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水稻叶片叶色存在基因型差异,汕优63顶叶的SPAD值比两优培九平均低1.7~2.0个数值单位。在实时氮肥管理模式下,施氮量与SPAD预设阈值呈指数相关关系。对于汕优63而言,Nrate=0.9956e0.132SPAD(r2=0.8338**),对于两优培九则为Nrate=0.1565e0.173SPAD(r2=0.9508**)。在SPAD预设阈值介于36~40的范围内,若要保持两个品种同一时期顶叶的SPAD值相同,汕优63比两优培九需要多施用氮肥37.3kgN·ha-1。【结论】在实时实地氮肥管理模式下,当氮肥平均用量接近160kgN·ha-1时,两优培九的吸氮能力、氮肥吸收利用率和氮素籽粒生产效率与汕优63相当;其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氮肥农学利用率高于汕优63;其氮素收获指数低于汕优63。此外,两优培九比汕优63表现出较高的耐肥抗倒伏能力。
- 贺帆黄见良崔克辉王强汤蕾蕾龚伟华徐波彭少兵Ronald J.Buresh
- 关键词:杂交水稻氮肥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