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171127)
- 作品数:17 被引量:541H指数:11
- 相关作者:杨新军陈佳喻忠磊张立新石育中更多>>
- 相关机构:西北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历史地理社会学农业科学更多>>
- 城市遗产旅游资源的开发潜力-鲁棒性矩阵分析——以西安市为例被引量:1
- 2013年
- 运用资源开发潜力-鲁棒性矩阵模型探讨了西安市15个遗产景点的开发和保护状态。模型从资源的开发潜力和鲁棒性两方面构建指标体系,通过实地调研、访谈和结构性问卷调查,获取数据,采用德尔菲法(Delphi)和层次分析法(AHP)赋予指标权重,最后利用模型将遗产开发与保护状态进行图示。结果显示西安市15个遗产景点的开发保护情况可分为5类:高开发潜力-高鲁棒性,高开发潜力-中等鲁棒性,中等开发潜力-高鲁棒性,中等开发潜力-中等鲁棒性,低开发潜力-低鲁棒性。研究表明,开发潜力-鲁棒性矩阵是遗产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有效工具,对城市遗产旅游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 张立新杨新军喻忠磊石育中余洁
- 关键词:遗产旅游遗产资源
- 遗产旅游地的区际补偿模型及补偿机制设计
- 遗产旅游地存在着繁荣的旅游城市(镇)和社区贫困并存的现象,生活在保护区贫困的原住居民,付出的机会成本没有得到来自任何受益方的补偿。本文将遗产旅游地的功能区划分为受限制区、可发展区和受益区三个部分,通过希克斯-卡尔多补偿原...
- 余洁
- 关键词:遗产旅游地功能区划
- 文献传递
- 基于恢复力定量测度的社会-生态系统适应性循环研究——以榆中县北部山区为例被引量:12
- 2013年
- 定量测度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探索研究社会-生态系统在外部干扰下的适应性循环演化过程和机制。通过对研究区域相关利益主体进行访谈、问卷调查,以及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建立起社会-生态系统对干旱恢复力的计算模型,分析系统的适应性循环过程与机制。1985—2009年间,系统恢复力的变化趋势在整体上呈现了从增高到走低、再增高的过程,系统相应地经历了"开发-保护-释放-更新"这样一个适应性循环过程。半干旱区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的大小由干旱胁迫压力和系统对干旱的敏感程度所决定,政策影响、技术创新和干旱扰动则是影响榆中县北部山区社会生态系统适应性循环演变的主要驱动因素。
- 张向龙张向龙杨新军王俊刘文兆
- 关键词: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
- 关中地区城市干旱脆弱性评价被引量:45
- 2012年
- 城市干旱脆弱性是指城市系统对城市干旱的敏感性以及由于缺乏应对能力而使系统易于遭受损失的性质和状态;对城市干旱脆弱性及其主要贡献因子的评价分析是城市应对干旱扰动的基础。文章从城市干旱敏感性和应对能力出发构建脆弱性评价系统;在"基于区域的综合脆弱性"评价框架下,利用熵值法和贡献度模型,根据关中地区2009年水资源与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对关中5市的干旱脆弱性及其主要贡献因子进行分析。结果显示:①渭南、铜川、西安和宝鸡市干旱脆弱性处于中等水平,咸阳市干旱脆弱性水平较低;②关中平原城市干旱脆弱性空间分异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并不严格一致,敏感性与城市化水平呈正向关系,应对能力同时受社会经济发展和自然因素影响,但自然资源因素发挥着更大作用;③各市干旱脆弱性指标层主要贡献因子各不相同,但呈趋同态势,突出表现在社会干旱敏感性以及应对干旱的技术、自然资源禀赋等因子上。最后,根据评价结果提出相应措施。
- 喻忠磊杨新军石育中
- 关键词:脆弱性贡献度
- 旅游地多岛效应假说刍议
- <正>长期以来,旅游与环境研究未能跳出传统的研究范式或框架,特别是人类旅游活动的环境效应领域亟需理论创新和方法创新。为此,本文作了以下尝试:首先在理论上借鉴城市气候学中的热岛效应原理,提出了全新的旅游地多岛效应假说,包括...
- 李钢杨新军王乃昂郑芳侯迎
- 文献传递
- 基于情景分析的西北农村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研究——以榆中县中连川乡为例被引量:29
- 2015年
- 人地系统及其脆弱性是地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近年来,脆弱性研究对象逐渐由生态系统转变到人地耦合系统即社会-生态系统,由于该耦合系统具有多尺度扰动和多利益主体并存的特点,且易受不确定性的干扰,目前关于系统脆弱性评价方法难以解释系统的不确定性。选择榆中县中连川乡作为研究区域,尝试将社会与生态环境信息结合起来进行脆弱性研究。首先运用情景分析方法,确定当地社会-生态系统未来的情景变化的关键驱动力为干旱气候和政府决策,筛选出在两者组合下系统未来情景概率较高的3种情景S1(干旱减缓,有政策支持),S2(干旱缓解,无政策支持)和S3(干旱加剧,有政策支持)。通过实地调查,对多利益主体(农户、管理者和科研工作者)进行情景访谈,对不同利益主体对不同情景的可接受程度进行测度,结合社会-生态矩阵分析,得到不同利益主体对系统未来的可接受程度,以此判断利益主体在未来变化情景下的脆弱度。结果显示,在S1情景下,当地农民和管理者的脆弱性较低;在S2和S3情景下,当地农民和管理者的可接受度是负向的,表明其脆弱性增加,干旱加剧是影响当地未来发展的决定因素,政策支持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干旱带来的消极影响。根据不同利益主体的态度,提出未来当地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
- 杨新军张慧王子侨
- 关键词: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情景分析
- 恢复力视角下生态型城市植被恢复空间分异及其影响因素--以陕南商洛市为例被引量:13
- 2015年
- 植被恢复是建设生态型城市的重要途径,通过明晰植被恢复空间分异与潜在的植被恢复力,有助于指导可持续性生态城市的建设。以商洛市为例,基于MODIS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数据,利用Sen+Mann-Kendall模型和Hurst模型研究2000—2013年商洛市植被恢复趋势及未来持续能力,并采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分析市域尺度内植被恢复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00—2013年商洛市的植被恢复效果明显,植被覆盖增大的区域占总面积的82.5%,减小的区域占总面积的9.4%;(2)2000—2013年,受城镇的距离及土地集约程度等人文因素的影响,西北部植被恢复略好于东南部。(3)Hurst指数显示,商洛市未来植被恢复的持续性不强。48.0%的区域未来植被覆盖可能会呈现由改善变退化的现象,而持续增大的区域仅占36.7%,植被恢复力仍有待加强。(4)市域尺度上,植被恢复趋势空间差异形成的自然因素包括高程、坡度、坡向、与水体的距离,而人文因素则由距离城镇的距离和土地利用集约度所主导。地理加权回归显示各区县植被恢复趋势的空间影响因素及其强度并不一致,充分说明人地关系变化对植被恢复作用机理的复杂性。
- 温晓金刘焱序杨新军
- 关键词:植被恢复影响因素
- 基于农户尺度的黄土高原农村社会-生态系统体制转换被引量:7
- 2014年
- 以黄土高原生态脆弱农区的社会-生态系统为例,基于农户尺度,通过对系统变量应对内、外部干扰下的响应过程的分析,研究近几十年来当地农户家庭的体制状态转换(Regime Shift)及其差异性,以抵抗外界干扰的适应能力为参考依据,评价转换结果,为我国乡村转型期的人地关系研究提供参考。结果表明:由于种植结构的变化和外出务工等因素的影响,当地农户家庭体制确已发生转换,从农户适应力的角度来看,其对乡村人地关系演变的这种适应和响应是有利的。
- 蒋维杨新军王俊
- 关键词:农户尺度适应力黄土高原
- 旅游地多岛效应:概念、原理、方法及展望
- 长期以来,旅游与环境研究未能跳出传统的研究范式或框架,特别是人类旅游活动的环境效应领域亟需理论创新和方法创新。为此,本文作了以下尝试:首先在理论上借鉴城市气候学中的热岛效应原理,提出了全新的旅游地多岛效应假说,包括旅游地...
- 李钢杨新军王乃昂郑芳郭甜歌
- 西藏旅游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研究被引量:13
- 2012年
- 目的以整合视角对自然、经济、社会及文化的复合系统进行研究,增强系统动态平衡能力。方法界定旅游社会-生态系统及其恢复力,并对西藏7区(市)旅游社会-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及恢复力进行了(半)定量测度。结果西藏7区(市)旅游社会-生态系统的恢复力差异明显,各区域系统在其适应性循环中处于不同阶段。结论研究框架在综合研究和度量人地关系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 陈娅玲杨新军
- 关键词:恢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