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云南省科技创新强省计划项目(2007AB007)

作品数:8 被引量:175H指数:7
相关作者:朱书生杨敏邓维萍杜飞何霞红更多>>
相关机构:云南农业大学云南省德宏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云南省科技创新强省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炭疽
  • 5篇葡萄
  • 4篇栽培
  • 4篇炭疽菌
  • 4篇胶孢炭疽菌
  • 4篇避雨
  • 4篇避雨栽培
  • 3篇炭疽病
  • 2篇葡萄炭疽病
  • 2篇敏感性
  • 2篇白粉
  • 2篇白粉病
  • 1篇蛋白
  • 1篇多菌灵
  • 1篇遗传多样性分...
  • 1篇疫霉
  • 1篇疫霉菌
  • 1篇致病力
  • 1篇霜霉病
  • 1篇炭疽病菌

机构

  • 8篇云南农业大学
  • 1篇昆明学院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云南省德宏热...

作者

  • 8篇朱书生
  • 7篇邓维萍
  • 7篇杨敏
  • 6篇何霞红
  • 6篇杜飞
  • 4篇李成云
  • 4篇王海宁
  • 3篇杨积忠
  • 2篇朱有勇
  • 2篇梅馨月
  • 2篇陈尧
  • 1篇陈磊
  • 1篇刘屹湘
  • 1篇毕扬
  • 1篇蔡萌
  • 1篇王海燕
  • 1篇张丽韬
  • 1篇汪思齐
  • 1篇张永华
  • 1篇闫莹莹

传媒

  • 2篇经济林研究
  • 2篇农药学学报
  • 2篇云南农业大学...
  • 1篇植物保护学报
  • 1篇中国植保导刊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避雨栽培对葡萄果腐病的防治效果及其微气象原理被引量:14
2012年
为了有效控制葡萄果腐病的发生,在云南省石林县和富民县葡萄园内利用HOBO H8温度、湿度测定仪监测了避雨和露天栽培中葡萄植株冠层微气象因子的变化,并以适宜葡萄果腐病菌萌发和侵染的温度、相对湿度以及果面持露时间为根据,分析了避雨栽培植株冠层微气象因子的变化与果腐病发生危害的关系。结果表明,避雨栽培可以减少风雨对果穗造成的伤口,避免雨水飞溅对病原菌的传播,还可以显著减低棚内植株冠层适宜果腐病发生的相对湿度和果面水膜的持续时间,创造了不适宜果腐病菌萌发和侵入的条件,可有效控制果腐病的发生和危害。
杜飞邓维萍梅馨月杨敏何霞红王海宁李成云陈云德李勇张永华朱书生
关键词:避雨栽培温度相对湿度
胶孢炭疽菌及两种疫霉菌对苯酰菌胺的敏感性与β-微管蛋白氨基酸突变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3
2012年
选择对多菌灵、乙霉威和苯酰菌胺具有不同敏感性的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辣椒疫霉菌Phytophthora capsici及恶疫霉菌P.cactorum,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抑制法及氨基酸序列比对法分析了其β-微管蛋白氨基酸突变与敏感性的关系。结果表明,胶孢炭疽菌对苯酰菌胺、多菌灵和乙霉威的敏感性与β-微管蛋白198位或200位氨基酸突变有关:对多菌灵敏感、对苯酰菌胺和乙霉威不敏感的胶孢炭疽菌β-微管蛋白氨基酸198位为谷氨酸(E),200位为苯丙氨酸(F);对多菌灵已产生抗性而对苯酰菌胺和乙霉威不敏感的菌株,其β-微管蛋白氨基酸200位由苯丙氨酸(F)突变为了酪氨酸(Y);对多菌灵高抗、对苯酰菌胺和乙霉威敏感的菌株其β-微管蛋白氨基酸198位由谷氨酸(E)突变为了丙氨酸(A)。辣椒疫霉菌和恶疫霉菌对苯酰菌胺敏感,对多菌灵和乙霉威均不敏感。检测疫霉菌菌株β-微管蛋白未发现氨基酸突变,但发现其β-微管蛋白氨基酸在196~200位与胶孢炭疽菌差异较大,这可能是导致苯酰菌胺仅对疫霉菌有抑制效果的原因。
邓维萍梅馨月杨敏陈磊毕扬蔡萌王海燕阿普前何霞红朱书生
关键词:疫霉菌胶孢炭疽菌Β-微管蛋白敏感性
避雨栽培对葡萄白粉病发生的影响及其微气象学原理初探被引量:25
2011年
为给葡萄避雨栽培中白粉病的防治提供参考,于2008和2009年监测了避雨和露天栽培处理中葡萄白粉病的发生流行与植株冠层气象因子的变化情况,研究了避雨棚内外气象因子变化对白粉病的影响。田间监测结果表明,常规露天栽培处理中雨季来临之前有白粉病发生,但集中降雨后白粉病的病情指数显著降低,而避雨栽培处理均加重白粉病的发生。避雨和常规露天栽培植株冠层气象因子差异分析结果表明,避雨栽培正好创造了适宜白粉病发生的高湿(60%-90%)但叶面干燥的环境,避雨栽培还减弱了葡萄植株冠层的光照强度(6.4%),消弱了光照对白粉病菌的抑制效果,有利于白粉病的侵染和流行。但通过合理施用杀菌剂能有效地控制白粉病的发生和危害。
杜飞朱书生陈尧邓维萍王海宁何霞红杨敏李成云朱有勇
关键词:葡萄避雨栽培白粉病光照强度
不同避雨栽培模式对葡萄主要病害的防治效果和植株冠层温湿度的影响被引量:65
2011年
在云南高原葡萄主要产区弥勒县进行了8种不同规格的避雨栽培模式对主要葡萄病害的防治效果及对葡萄品质和植株冠层微气象因子变化影响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凡是能有效避免雨水淋到葡萄植株上的避雨栽培模式均能有效地控制葡萄霜霉病、白腐病、炭疽病等重要病害的发生危害,但对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均较差。各种模式的避雨栽培均能明显改变葡萄植株冠层的微气象条件。不同模式的避雨棚均能明显增加植株冠层的温度和昼夜温差,日最高温很少高于32℃。湿度监测结果表明,晴天各种避雨栽培模式下植株冠层的平均湿度均大于露天栽培,但植株冠层最高相对湿度均小于90%;雨天避雨栽培植株冠层的平均湿度小于露天栽培,相对湿度均小于95%,均不会导致棚内湿度过高而利于病害的发生和流行。各种避雨栽培模式对植株冠层微气象因子的改变也不会影响葡萄植株和果实的生长,还能提升葡萄的含糖量和外观品质,增加商品价值。综合本文的研究表明,在云南省特殊的高原葡萄产区采用适宜的避雨栽培模式可以有效调控葡萄植株冠层微气候因子,从而达到控制葡萄病害,提升葡萄品质的目的。
杜飞朱书生王海宁何霞红杨敏邓维萍陈尧李成云朱有勇
关键词:避雨栽培霜霉病白粉病白腐病炭疽病
葡萄胶孢炭疽菌对3种麦角甾醇脱甲基抑制剂类杀菌剂的敏感性被引量:31
2011年
系统比较了从云南省主要葡萄产区采集的57株葡萄胶胞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对三唑类脱甲基抑制剂烯唑醇、腈菌唑及咪唑类脱甲基抑制剂咪鲜胺的敏感性、交互敏感性及敏感性与生存适合度的相关性等指标。结果表明:供试菌株对咪鲜胺的EC50值在0.01~1.58 mg/L之间,高于其对烯唑醇(EC50值为0.05~25.45 mg/L)和腈菌唑(EC50值为0.49~192.93 mg/L)的敏感性;部分菌株对烯唑醇和腈菌唑的敏感性显著降低,而对咪鲜胺仍保持较高的敏感性;供试菌株对烯唑醇和腈菌唑的敏感性具有显著的相关性,而对咪鲜胺的敏感性与对烯唑醇和腈菌唑的敏感性之间则无显著相关性。低敏感性菌株的致病力和菌落生长速率与敏感菌株无显著差异,具有较高的生存适合度。
邓维萍杨敏杜飞刘屹湘张丽韬闫莹莹汪思齐杨积忠何霞红朱书生
关键词:胶孢炭疽菌烯唑醇腈菌唑咪鲜胺
葡萄避雨栽培控病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被引量:14
2012年
2008年至2010年,在云南省文山州对葡萄避雨栽培控病技术进行了研究与应用。实践表明,该技术对葡萄霜霉病、白腐病、灰霉病、炭疽病均具有较好的控病效果,在减少葡萄发病的同时,还能提高其产量和质量。该技术体系的推广和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黄新动胡文兰朱书生赵云柱李晋海刘万友魏富刚
关键词:葡萄避雨栽培病害控制
云南葡萄产区葡萄炭疽病病原鉴定及致病力分析被引量:42
2013年
为了明确引起云南葡萄产区炭疽病的病原种类,利用形态鉴定和特异性引物分子检测相结合的方法对从云南省主要葡萄产区采集的60株炭疽病菌菌株进行了鉴定。葡萄炭疽病菌菌株的菌落形态和生长速率与对照菌株尖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acutatum差异不明显,但其分生孢子大小显著小于尖孢炭疽菌,附着胞深褐色,球形或不规则形。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特异性引物CgInt/ITS4从供试葡萄炭疽病菌菌株基因组DNA中扩增出1条约500 bp的特异性条带,而尖孢炭疽菌特异性引物CaInt2/ITS4对葡萄炭疽病菌无扩增条带。研究表明,引起云南葡萄主产区炭疽病的病原为胶孢炭疽菌;供试胶孢炭疽菌对红提葡萄均有致病力,但菌株致病力差异较大,对番茄和草莓存在交叉侵染的能力,且对多菌灵的敏感性较尖孢炭疽菌高。
邓维萍杨敏杜飞杨积忠朱书生
关键词:葡萄炭疽病胶孢炭疽菌致病力多菌灵
云南葡萄炭疽病菌遗传多样性分析被引量:7
2015年
本研究利用β-tub2,ef1-α和his4基因部分序列对60株采自云南省不同葡萄产区的葡萄炭疽病菌菌株进行基因谱系分析。结果表明:引起云南葡萄炭疽病的病原菌种类较为复杂,不仅包括胶孢炭疽菌复合种群中的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还有胶孢炭疽菌复合种群中的其他种或炭疽菌属其他种。来源于不同产地不同葡萄品种上的炭疽菌遗传多样性丰富,但分子水平的多样性与菌株的地理来源、寄主种类、形态特征及对红提致病力方面无明显相关性。
邓维萍杜飞杨敏杨积忠何霞红王海宁李成云朱书生
关键词:胶孢炭疽菌葡萄炭疽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