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71264)

作品数:8 被引量:10H指数:2
相关作者:刘志强任维张静魏春玲张宁更多>>
相关机构:陕西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生物学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多巴
  • 2篇多巴胺
  • 2篇多巴胺能
  • 2篇多巴胺能神经
  • 2篇多巴胺能神经...
  • 2篇神经元
  • 2篇痛觉
  • 2篇痛觉调控
  • 2篇突触
  • 2篇能神经
  • 2篇能神经元
  • 2篇吗啡
  • 2篇谷氨酸
  • 2篇氨酸
  • 2篇胺能
  • 2篇VTA
  • 1篇单次
  • 1篇导水管
  • 1篇导水管周围灰...
  • 1篇星形

机构

  • 8篇陕西师范大学

作者

  • 7篇刘志强
  • 4篇任维
  • 2篇魏春玲
  • 2篇张静
  • 1篇吴晓杰
  • 1篇刘一辉
  • 1篇张赟
  • 1篇任盼
  • 1篇温洁
  • 1篇张海波
  • 1篇张宁

传媒

  • 3篇生理学报
  • 2篇神经解剖学杂...
  • 1篇中国药物依赖...
  • 1篇生物化学与生...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5
  • 1篇2013
  • 3篇2012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谷氨酸、NMDA和吗啡对培养大鼠星形胶质细胞内钙振荡的影响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研究谷氨酸、NMDA、吗啡对原代培养的大鼠星形胶质细胞的胞内钙信号的影响及受体作用机制。方法:利用LeicaAF6000活细胞工作站,检测谷氨酸、NMDA、吗啡分别灌流前后Fura-2/AM加载的星形胶质细胞内钙信号的动态变化,进一步观察分别阻断代谢性谷氨酸受体5(mGluR5)、NMDA受体(NMDA receptor,NMDAR)和阿片μ受体对诱导的胞内钙振荡的影响。结果:谷氨酸、NMDA、吗啡均可明显升高胞内游离钙的浓度([Ca2+]i),而将其相应受体拮抗后,星形胶质细胞[Ca2+]i升高的现象可以被显著抑制。结论:离体培养的星形胶质细胞膜上存在mGluR5、NMDAR和阿片μ受体,这些受体的激活可以升高星形胶质细胞的[Ca2+]i,且这些受体依赖的[Ca2+]i的调控机制可能是星形胶质细胞与神经元交互作用的重要途径之一。
张静张赟张宁刘志强任维
关键词:谷氨酸NMDA吗啡
孤啡肽受体对痛觉调控作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20年
孤啡肽受体是继经典的mu阿片受体、kappa阿片受体和delta阿片受体之后发现的又一类新型阿片受体,不仅在结构上具有同上述阿片受体相类似的特征,而且可介导相同或相似的细胞内生物学反应.孤啡肽受体对痛觉反应具有独特的调控模式.一方面,在背根神经节以及脊髓水平,孤啡肽受体主要介导镇痛效应,并且在脊髓水平还与其他阿片受体有协同效应以增强镇痛效果.另一方面,在脊髓上水平,孤啡肽受体往往产生痛敏而拮抗了其他阿片受体的镇痛效应.此外孤啡肽受体对痛觉的调控在不同物种间也表现一定的差异性.这为进一步阐明内源性阿片系统的痛觉调控作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杜宜楠张金铭刁志君马宁严传婷刘志强
关键词:孤啡肽受体痛觉调控背根神经节脊髓
单次可卡因注射对VTA区DA神经元兴奋性突触传递和内在兴奋性的影响
2012年
目的:研究单次可卡因注射24 h后VTA区多巴胺能(DA)神经元兴奋性突触传递强度和内在兴奋性的变化。方法:采用离体膜片钳技术,检测单次可卡因注射24 h后VTA区DA神经元自发性慢性内向流(slow inwardcurrents,SICs)、内在兴奋性以及兴奋性突触后电流(EPSCs)的变化。结果:DA神经元的SICs、内在兴奋性和EPSCs均有显著增强。结论:单次可卡因注射后VTA区DA神经元兴奋性突触传递强度和内在兴奋性呈现协同增强效应。
任盼刘志强任维
关键词:中脑腹侧被盖区多巴胺能神经元可卡因突触可塑性
别孕烷醇酮对神经病理性痛的调节作用
2021年
神经病理性痛(NP)是常见的一类慢性痛疾病,临床表现易反复且难治愈的特点,对患者的健康、精神状况以及正常生活质量均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别孕烷醇酮(AP)是神经类固醇激素孕酮的一种代谢衍生物。AP可在神经系统内的痛觉调控相关脑区和核团直接合成,并以自分泌或者旁分泌的作用方式对包括离子型γ-氨基丁酸受体、Ca 2+通道以及Na+通道等离子通道或部分G蛋白偶联受体产生别构调节作用,由此参与对不同类型NP的积极调节作用。AP可通过对痛觉信息传递的抑制作用、对炎症反应的阻滞作用以及对损伤神经的修复作用等机制途径在NP过程中产生抗伤害和神经保护效应,是相关疾病治疗与药物研发的一个全新的思考方向。
杜宜楠
关键词:神经病理性疼痛神经保护
胞体高频刺激诱导VTA多巴胺能神经元兴奋性增强
2013年
中脑腹侧背盖区(ventral tegmental area,VTA)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可塑性变化直接影响着奖赏系统等相关脑区的功能。目前对于VTA多巴胺能神经元可塑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突触的可塑性,而对多巴胺能神经元胞体兴奋性可塑性的研究还未见报道。本实验旨在研究高频刺激对多巴胺能神经元胞体兴奋性可塑性的影响。采用GABAA受体阻断剂印防己毒素(picro-toxin,PTX)、谷氨酸AMPA受体阻断剂6-氰基-7-硝基喹喔啉-2,3-二酮(6-Cyano-7-nitroquinoxaline-2,3-dione,CNQX)、谷氨酸NMDA受体阻断剂DL-2-氨基-5-膦酰基戊酸(DL-2-amino-5-phosphonopentanoic acid,AP-5)灌流大鼠VTA多巴胺能神经元,阻断神经元突触联系,用离体脑片膜片钳技术观察高频刺激胞体后多巴胺能神经元胞体兴奋性是否发生改变。结果显示,高频刺激后,大鼠VTA多巴胺能神经元的输入阻抗增加,基强度降低,放电频率增加,细胞的兴奋性长时程增强。同时,高频刺激诱导后全细胞电流显著减小,超极化激活的混合阳离子流(Ih)也减小。以上结果提示,高频刺激使VTA多巴胺能神经元兴奋性发生长时程的增强,其机制涉及神经元膜电流的变化。
魏春玲刘志强刘一辉任维
关键词:多巴胺能神经元神经元兴奋性
阿片μ受体介导应激诱发的空间参考记忆损伤被引量:3
2015年
学习记忆障碍是应激后最严重的问题之一,其确切的机制有待阐明。内源性阿片系统对包括学习记忆在内的多种生理功能具有重要调控作用,而该系统是否参与应激后学习记忆功能的损伤尚未明确。本研究旨在探讨阿片μ受体在应激诱发的学习记忆障碍中的作用。以昆明小鼠为研究对象,进行连续4天的Morris水迷宫训练,每天水迷宫训练前高台应激30min,并在侧脑室注射生理盐水、阿片μ受体特异性激动剂DAMGO或阿片μ受体特异性拮抗剂CTAP,第五天测试小鼠空间参考记忆能力。结果显示,水迷宫训练前激活μ受体可损伤小鼠空间参考记忆能力,而阻断μ受体对小鼠空间参考记忆能力没有影响;训练前进行30 min的高台应激处理可以损伤小鼠空间参考记忆提取能力;在高台应激后立即向侧脑室注射μ受体激动剂DAMGO可以加重小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损伤,但注射μ受体阻断剂CTAP可以翻转高台应激对小鼠空间参考记忆能力的损伤效应。以上结果提示,应激状态下,内源性阿片μ受体系统参与调控小鼠空间参考记忆能力的损伤效应。
曹兰勤温洁刘志强
关键词:阿片Μ受体学习记忆MORRIS水迷宫
导水管周围灰质在痛觉调控过程中作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9年
导水管周围灰质(PAG)是沿中脑导水管周围分布的一个灰质样结构,参与了对痛觉、恐惧、情绪以及内脏活动等生理功能的调节。其中在痛觉调节方面,PAG具有对痛觉信息上行传递和下行调节的双重作用。一方面,PAG可接收来自脊髓的痛觉信息传入并将其传递给高级痛觉中枢;另一方面高级痛觉中枢也发出纤维投射至PAG以传递痛觉调节信息,由此启动PAG在生理状态下的镇痛作用或是病理状态下的痛敏作用。PAG在痛觉调控过程中的作用将为深入研究中枢神经系统中痛觉调节的作用方式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依据。
杜宜楠马宁张海波张俊敏严传婷张金铭刘志强
关键词:导水管周围灰质痛觉痛觉调控
慢性吗啡预处理减弱急性吗啡对伏隔核谷氨酸能突触传递的影响
2012年
吗啡长期作用后会产生成瘾(addiction),严重影响其临床应用。前额叶(prefrontal cortex,PFC)投射至伏隔核(nucleus accumbens,NAc)的谷氨酸能突触对奖赏效应有重要的调节作用,但该突触在吗啡成瘾中的具体作用尚不完全清楚。为探讨PFC至NAc的谷氨酸能突触在成瘾形成过程中的具体作用及其机制,本研究利用成年大鼠在体记录的方式,记录电刺激PFC至NAc谷氨酸能传入纤维引起的NAc壳区场兴奋性突触后电位(filed excitatory postsynaptic potential,fEPSP),观察慢性吗啡/盐水预处理后依次急性皮下注射吗啡及腹腔注射纳络酮对fEPSP幅值和配对脉冲比率(paired-pulse ratio,PPR)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基础fEPSP相比,慢性盐水预处理组急性皮下注射吗啡能够增强fEPSP幅值并减小PPR,纳络酮能够反转这种现象。慢性吗啡预处理组急性皮下注射吗啡增强的fEPSP幅度较盐水预处理组减小,纳络酮同样能够反转吗啡作用;吗啡注射后PPR仅有降低的趋势,而纳络酮注射能够显著增高基础PPR。这些结果表明,吗啡首次作用可通过突触前机制增强PFC到NAc的谷氨酸能突触传递,而慢性吗啡预处理后,由吗啡再次作用诱导的突触前谷氨酸能突触传递增强有所减弱,提示NAc中可能存在对成瘾药物的神经适应性现象。
吴晓杰张静魏春玲刘志强任维
关键词:吗啡成瘾前额叶伏隔核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