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9AWW001)

作品数:7 被引量:10H指数:2
相关作者:郝田虎钱翰杨俊蕾程小牧黄淳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文学
  • 1篇艺术

主题

  • 2篇英国文学
  • 2篇英国文学研究
  • 1篇虚构
  • 1篇虚假
  • 1篇学者
  • 1篇艺术
  • 1篇艺术批评
  • 1篇英国戏剧
  • 1篇尤奈斯库
  • 1篇莎士比亚
  • 1篇社会批评
  • 1篇司汤达
  • 1篇中世纪
  • 1篇文本
  • 1篇文论
  • 1篇文论话语
  • 1篇文学
  • 1篇文艺
  • 1篇文艺复兴
  • 1篇西化

机构

  • 5篇北京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作者

  • 2篇郝田虎
  • 1篇黄淳
  • 1篇杨俊蕾
  • 1篇钱翰
  • 1篇程小牧

传媒

  • 1篇戏剧(中央戏...
  • 1篇南京社会科学
  • 1篇江西社会科学
  • 1篇学术论坛
  • 1篇英语广场(学...
  • 1篇法语国家与地...
  • 1篇中国现代文学...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 3篇201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其势已成,其论待精:约翰·罗斯金在中国
2016年
约翰·罗斯金是英国维多利亚时期著名的艺术批评家与社会批评家,也是一位卓有成就的散文家,其思想与创作在英国乃至世界范围内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约翰·罗斯金逐渐走进中国研究者的视野,国内各界学者在罗斯金研究上成绩斐然。本文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内罗斯金研究的状况、发展特点及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同时,通过介绍欧美学界在散文研究方面的观点,为国内的罗斯金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黄淳
关键词:艺术批评社会批评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的莎士比亚及早期英国戏剧研究述评被引量:1
2014年
改革开放初期(1978-1989年),学者们对于以莎士比亚为代表的早期英国戏剧研究倾注了极大热情,做了很多有益的工作,其主要特征包括:(1)有意识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强调人文主义(人道主义);(2)注重基础建设;(3)与西方的文化交流复苏;(4)比较研究勃兴;(5)许多论著生动可读。但整体上工作还比较薄弱。
郝田虎
关键词:英国文学研究莎士比亚
文本概念的中国之旅被引量:4
2013年
文本(texte)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法国从普通的名词转变为耀眼的学术概念,并且与作品(覺uvre)产生对立,是法国理论的重要表征。80年代以来,文本概念进入中国,一方面刺激了中国的学术话语,推动了国内对新理论的接受;另一方面由于文化差异,也造成种种误读。重新梳理这一进程,将帮助我们在历史语境中反思理论的跨文化转换,加深对文本概念在中西不同语境中的理解。
钱翰
关键词:文本跨文化
中国当代文论话语的西化焦虑与进阶分析被引量:3
2013年
中国当代文论话语深受西方理论影响,在功能进阶方面表现出从思维论到方法论,再到知识论的变化,而在相关的文论选本中则对应地展现出西方文论的渐进式旅行。其中,面对西化难题的基本态度逐渐同化为"重视经典,平视西方",为中国当代文论话语的自我价值实现提供了有益的进阶。
杨俊蕾
关键词:西化进阶
新世纪国内学者早期英国文学研究述评被引量:1
2013年
中国的早期英国文学研究在新世纪取得了重要成绩,包括研究队伍的扩大、研究领域的拓展、研究方法的多样化、专著的猛增、译著的增加、成功培养更多的博士、国内外学术交流常态化等。同时也面临诸多问题:扎堆现象、重复现象值得警醒;论著平均水准有待提高;仍有不少领域的研究/翻译较少或几乎没有,亟须加强;学术训练尤其是语文学训练和学术规范培训,需要坚持不懈地加强;基本建设仍然不足,缺乏专门的领导机构,如全国性的中世纪文艺复兴学会。
郝田虎
关键词:英国文学研究中世纪文艺复兴
虚假流派的真实接受:“荒诞派戏剧”的中国之旅被引量:1
2017年
从史实角度来说,"荒诞派"戏剧流派并不存在。这一偶然的批评语汇,被塑造为实质性的文学史概念,而这一概念的使用又根本影响了"荒诞派"戏剧在世界范围内的接受。本文追溯了"荒诞派"这一概念的由来,指出以"荒诞派戏剧"的统称打包处理贝克特、尤奈斯库、阿达莫夫和让·热内这四位剧作家所造成的误区和问题,并以此为鉴,分别梳理这四位作者在中国的接受过程和研究现状,并指出未来的译介和研究亟待建设的方面。
程小牧
关键词:荒诞派戏剧贝克特尤奈斯库
司汤达在中国的“红”与“白”
2018年
司汤达是中国读者与研究者最熟悉的外国作家之一,但国内研究与国外研究的重心不同。整体来说,法国与世界的研究涉及司汤达思想的各个侧面和全部作品,中国研究者却对《红与黑》情有独钟;在研究角度上,国外研究从传记研究、主题批评、心理学、叙事学、美学、艺术史等各个角度切入作品,国内研究主要在社会历史学和翻译学两大领域进行,八九十年代后逐渐转向心理分析研究与主题研究。本文考察其中的发展历程与原因,并以当前国外学界为参照,探讨司汤达研究的新动向。
王斯秧
关键词:司汤达《红与黑》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