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171149)

作品数:10 被引量:1,076H指数:9
相关作者:龙花楼李婷婷屠爽爽佟玉权邹健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历史地理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经济管理
  • 2篇建筑科学
  • 2篇历史地理
  • 1篇社会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6篇乡村
  • 5篇整治
  • 5篇土地整治
  • 4篇农村
  • 3篇人口
  • 3篇土地利用
  • 3篇土地利用转型
  • 2篇新农村
  • 2篇新农村建设
  • 2篇整治潜力
  • 2篇人均纯收入
  • 2篇人口转型
  • 2篇山东农民
  • 2篇农村集体建设
  • 2篇农村集体建设...
  • 2篇农民
  • 2篇农民人均
  • 2篇农民人均纯收...
  • 2篇乡村转型
  • 2篇空心村

机构

  • 15篇中国科学院
  • 6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大连海事大学
  • 1篇中央财经大学

作者

  • 12篇龙花楼
  • 5篇李婷婷
  • 3篇邹健
  • 2篇刘彦随
  • 2篇胡智超
  • 2篇李裕瑞
  • 1篇戴学珍
  • 1篇佟玉权
  • 1篇屠爽爽
  • 1篇李杰
  • 1篇徐敏
  • 1篇张杏娜

传媒

  • 5篇经济地理
  • 2篇地理科学进展
  • 1篇地理学报
  • 1篇地理研究
  • 1篇Journa...
  • 1篇2013全国...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5篇2013
  • 5篇2012
  • 1篇2011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黄淮海平原农区参与式空心村整治的案例与启示——以河南郸城赤村、王村为例
黄淮海平原农区是我国农村空心化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在区内科学推进空心村整治进而实现'增地、稳粮、促发展'具有国家战略意义。本文以区内河南郸城的赤村和王村为例,基于座谈、访谈和问卷调查资料,深入剖析其空心村整治的过程、效果...
李裕瑞刘彦随龙花楼崔卫国
关键词:空心村土地整治新农村建设
文献传递
山东省乡村转型发展时空格局被引量:47
2014年
依据乡村转型度、"人口—土地—产业"乡村发展三要素的两两协调度及乡村协调度,定量刻画了山东省乡村转型发展类型,揭示了1990-2009年期间各转型发展类型的特征和时空分布格局。结果表明:①山东省乡村转型发展普遍存在5种类型,依次为:产业低速转型低度协调型、要素平稳转型较低协调型、产业转型趋近土地转型中度协调型、产业转型超越土地转型较高协调型与土地和产业加速转型高度协调型。②乡村转型度与乡村协调度随协调转型度的增加呈现出对称分布特点;乡村转型度与乡村协调度呈现出局部周期性变动、总体趋势增加的变化特征。③产业转型与土地转型表现出很高的协调性;人口转型与土地转型之间的协调性及人口转型与产业转型之间的协调性均随转型程度加深而同步上升。④山东省乡村转型发展时空格局表现为:"八五"时期,山东省乡村地区加速转型,以乡镇企业快速发展为该时期主要特征;"九五"时期乡村转型发展类型普遍向转型速度较低的类型转变;"十五"时期乡村转型发展速度呈现出中心地区较低、边缘地区较高的特点;"十一五"时期乡村转型发展呈现空间均质化的稳定转型态势。
李婷婷龙花楼
关键词:小波分析
新世纪以来乡村地理学国际研究进展及启示被引量:48
2012年
回顾和总结了新世纪以来国际乡村地理学研究的相关进展与动向,涉及乡村内涵和研究领域、研究理论和方法及其发展趋势。结果表明:新世纪以来国际乡村地理学研究开始转向探究乡村性的表现,即从原先关注乡村的物质性转向关注其政治经济结构与社会建设;在研究方法上,倾向于综合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多元方法。未来国际乡村地理学的发展方向与研究热点主要涉及全球化背景下的一些全球性议题,为此,乡村地理学研究亟需加强跨学科联系与合作,并注重研究尺度的外扩与内敛。最后,结合国际乡村地理学的最新研究进展,联系中国实际,提出了未来中国乡村地理学研究需要重点关注的方向。
龙花楼张杏娜
我国乡村转型发展动力机制与优化对策的典型分析被引量:88
2011年
选取能源开发、粮食安全和经济能否持续高速发展等问题较为突出的中西部能矿资源富集区、中部传统农区和东部经济高速发展区,分别对其乡村转型发展动力机制进行研究,并提出这三大典型类型区乡村转型发展的优化对策。结果表明:①乡村转型发展受内在因素和外援驱动力的共同作用,形成各异的社会经济形态和地域空间格局,进而呈现不同的城乡关系,而城乡关系作为乡村转型发展优劣的重要衡量标准,反过来依此可审视内在因素与外援驱动力是否合理配套。②中西部能矿资源富集区呈现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大的城乡非均衡极化发展;中部传统农区呈现城乡低水平均衡发展;东部经济高速发展区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龙头地区,其城乡系统呈现较高发展水平的均衡发展。③为了顺利实现未来各典型类型区的乡村转型发展,中西部能矿资源富集区应强调增强其乡村内生发展能力;中部传统农区应侧重推进其产业分工协作与城乡土地资源统筹配置;东部地区则应注重培育乡村新型产业体系。
龙花楼李婷婷邹健
关键词:动力机制
Local Responses to Macro Development Policies and Their Effects on Rural System in China's Mountainous Regions:The Case of Shuanghe Village in Sichuan Province被引量:7
2013年
China has promulgated a series of policies including the Western Development Program, the Grain for Green Project, agricultural support policies and building a new countryside strategy to eliminate east-west differences and urban-rural disparities since the late 1990s. This paper gives a holistic examination on local responses to the four typical macro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policies and their effects on rural system based on a case study of a mountainous village in southern Sichuan Provinc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olicies have not moved the case study village from its historically marginal status. To some extent, its socio-economic situation might have been worsened by accelerated out- migration of the youth, loss of agricultural land due to afforestation and industrial plants, increased fire hazard due to afforestation and reforestation, increased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due to industrial enterprises attracted to the village and a steep decline i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due to loss of and inefficient use of cultivated land. Factors causing local villages' dilemmas include the nonuniformity of actors' objectives, finiteness of villagers' abilities, and the imperfect incentive and restraint mechanism for local government's activities under existing policy framework composed of uncoordinated one-size-fits- all policies. We suggest that China's rural policy in the new period should gradually shift from a sectoral to a place-based one, from top-down incentives to the development of bottom-up projects, and fully recognize the diversity of rural space, so as to lift localcapacities and make good use of the knowledge shared by different actors. Moreover, it is also necessary to integrate the various sectoral policies, and improve the interministerial and interdepartmental coordination of rural policies at regional and local levels.
LI Yu-ruiLIU Yan-suiLONG Hua-louWANG Jie-yong
关键词:农业支持政策
京沪高速铁路对沿线城市效率和空间公平的影响被引量:35
2016年
选择京沪高速铁路沿线72个城市为样本,从效率与公平两个角度探讨了京沪高铁的开通给不同规模、不同区位条件的站点城市和非站点城市带来的可达性变化的空间分异规律。研究表明,京沪高铁的开通提高了沿线城市,尤其是站点城市的可达性效率,增强了高铁沿线的"廊道效应";同时,高铁的开通增大了站点城市和非站点城市之间以及非站点城市内部的差异,加剧了样本区域发展的不均衡,但减小了站点城市内部的差异,促进了其均衡发展。
戴学珍徐敏李杰
关键词:可达性京沪高铁
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重构的土地整治策略
长期城乡二元结构导致乡村发展制度不稳、机制不活,农业与农村发展基础设施欠账太多,使得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缺乏重要抓手和空间支撑平台,严重影响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亟需通过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重构乡村生产、生...
龙花楼
关键词:土地整治城乡一体化
黄淮海平原农区参与式空心村整治的案例与启示——以河南郸城赤村、王村为例
黄淮海平原农区是我国农村空心化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在区内科学推进空心村整治进而实现"增地、稳粮、促发展"具有国家战略意义。本文以区内河南郸城的赤村和王村为例,基于座谈、访谈和问卷调查资料,深入剖析其空心村整治的过程、效果...
李裕瑞刘彦随龙花楼崔卫国
关键词:空心村土地整治新农村建设
山东农民人均纯收入时空演变格局研究
利用聚类和"重心"的研究方法,对山东近20年来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时空演变格局和地域分区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山东1990010年的农民人均纯收入时序特征可划为4个阶段,即依次经历了平均值明显提高,区域差异震荡;平均值...
李婷婷龙花楼
关键词:农民人均纯收入
中国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整治战略
本文界定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整治潜力为:在农村人口持续非农化迁移背景下推行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整治和中心村社区建设,实现农村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的协调与稳定发展、区域土地利用最优化配置状态下的腾地潜力。在2015年和2020年的...
龙花楼邹健胡智超
关键词:土地整治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整治潜力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