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901291)
- 作品数:7 被引量:22H指数:3
- 相关作者:李明朱鹭冰刘超凡周行辛崇美更多>>
- 相关机构:复旦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2-甲氧雌二醇对低氧条件下皮肤成纤维细胞自噬水平及纤维化的影响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研究2-甲氧雌二醇(2-methoxyestradiol,2-ME)对低氧条件下人皮肤成纤维细胞自噬水平及纤维化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健康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并传代,取第3~6代细胞,在低氧(1%O2)条件下培养。使用2-ME(0、5、10、25μmol/L)和自噬抑制剂Bafilomycin A1(0、5、10、50 nmol/L)干预,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I型胶原(collagen typeⅠ)、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 1alpha,HIF-1α)、自噬标志物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及P62的水平,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LC3的水平。结果成纤维细胞低氧培养24 h后,HIF-1α、Ⅰ型胶原、CTGF和LC3Ⅱ蛋白质水平显著升高,P62蛋白质水平降低,LC3免疫荧光信号显著增强。Bafilomycin A1干预组成纤维细胞I型胶原和CTGF水平降低,HIF-1α、LC3Ⅱ和P62水平升高,LC3免疫荧光信号增强,该效应呈浓度依赖性。2-ME干预组成纤维细胞HIF-1α、Ⅰ型胶原、CTGF和LC3Ⅱ蛋白质水平降低、P62蛋白质水平升高,LC3免疫荧光信号减弱,该效应呈浓度依赖性。结论低氧条件下2-ME通过下调细胞自噬抑制皮肤成纤维细胞纤维化。
- 周行刘超凡鲁静浩朱鹭冰李明
- 关键词:2-甲氧雌二醇低氧成纤维细胞纤维化自噬
- 系统性硬皮病相关间质性肺病的药物治疗进展被引量:9
- 2018年
- 系统性硬皮病(systemic sclerosis,SSc)是一种表现为皮肤硬化和内脏器官纤维化的自身免疫疾病,SSc相关间质性肺病(SSc-related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SSc-ILD)是患者的主要死因之一,其发生机制不明,治疗难度大。本文介绍了近年来SSc-ILD常用药(糖皮质激素、环磷酰胺及硫唑嘌呤)在临床研究中的新进展,以及有关新型药(霉酚酸酯、吡非尼酮、B细胞靶向治疗药物、抗IL-6受体抗体药物、甲磺酸伊马替尼和巴利昔单抗)治疗SSc-ILD的探索性研究进展。
- 鲁静浩周行刘超凡朱鹭冰李明
- 关键词:系统性硬皮病间质性肺病药物治疗
- 以脂膜炎为皮肤表现的皮肌炎九例研究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探讨以脂膜炎为皮肤表现的皮肌炎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收集2012年10月至2016年7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皮肤科诊治的9例以脂膜炎为皮肤表现的皮肌炎患者的资料,分析其临床与病理特征。结果9例中女6例,男3例,年龄28~73岁。9例患者脂膜炎皮损均表现为触痛性斑块或结节,分别发生在臀、股、腰、背、腹、上肢和腮部,先于、晚于或与皮肌炎特征性皮损和肌肉损害同时发生,其中1例脂膜炎先于皮肌炎特征性皮损30年发生。皮损组织病理示基底细胞液化变性,真皮血管周围及脂肪小叶和间隔内以淋巴细胞、浆细胞为主的炎性浸润,可有脂肪细胞坏死、钙化和膜囊性改变,血管壁纤维素样坏死和管腔闭塞。脂膜炎先于皮肌炎特征性皮损发生的2例患者曾被数次误诊为狼疮性脂膜炎和深部硬斑病。多数患者对联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治疗反应良好,但伴脂肪膜性坏死者,对治疗反应差。结论皮肌炎的脂膜炎表现具有一定组织学特征,与皮肌炎典型皮损的发生可不同步,在皮肌炎典型损害前出现易被误诊,持续跟踪随访对确诊具有重要意义。
- 周行鲁静浩胡东艳刘超凡辛崇美朱鹭冰李明
- 关键词:皮肌炎脂膜炎糖皮质激素类免疫抑制剂
- 伴手掌疼痛性皮疹的皮肌炎合并致死性急进性间质性肺病四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国内首报4例以手掌疼痛性皮疹为突出皮损表现的皮肌炎合并致死性急进性间质性肺病。方法2014年12月至2017年4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皮肤科诊治4例具有手掌疼痛性皮疹的皮肌炎合并致死性急进性间质性肺病患者,分析其临床与病理特征。结果患者中女3例,男1例,年龄47—59岁。4例中3例无肌肉受累。4例患者双手掌、指掌面和侧面均表现为多发红色坚实丘疹或结节,先于、晚于或与皮肌炎其他皮损同时发生。4例手掌疼痛性皮疹先于I型呼吸衰竭3周至5个月发生。早期多误诊为接触性皮炎、湿疹或多形红斑。指掌侧皮损组织病理示真皮血管周围少量淋巴细胞浸润,血管、附属器周围数量不等的黏蛋白样物质沉积。4例中3例抗黑素瘤分化相关基因5抗体阳性。虽经抗炎和免疫抑制治疗,4例均死于呼吸衰竭。结论皮肌炎患者伴发手掌疼痛性皮疹可能预示急进性间质性肺病发生,需及早对皮损活检以助识别,及时加强免疫抑制治疗,争取改善患者预后。
- 鲁静浩刘超凡周行胡东艳辛崇美朱鹭冰李明
- 关键词:皮肌炎间质性皮肤表现疼痛
- 皮肌炎皮疹与间质性肺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 2018年
- 皮肌炎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主要累及皮肤和骨骼肌,也可累及内脏器官(如肺、心脏、胃肠道等)。典型皮肌炎同时有皮损和肌肉损害;临床无肌病性皮肌炎有超过6个月的持续特征性皮疹而无肌炎表现。间质性肺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是皮肌炎患者主要的死因之一,组织病理表现为弥漫性肺实质、肺泡炎症和间质纤维化,临床表现为活动性呼吸困难。
- 鲁静浩周行刘超凡朱鹭冰李明
- 关键词:无肌病性皮肌炎间质性肺病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皮疹间质纤维化内脏器官
- 血管病变在系统性硬皮病发病机制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 2017年
- 系统性硬皮病是以皮肤硬化和内脏器官纤维化为主要表现的自身免疫病,病因与发病机制不明,病理基础为血管病变、免疫异常激活及组织纤维化等。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血管病变可能是系统性硬皮病发病的始发事件,包括小血管痉挛、内膜增生和血管减少等。概述近年来系统性硬皮病相关血管病变的研究进展,包括促血管新生因子(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和抗血管新生因子(如内皮抑素、正五聚蛋白3)及其受体(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的紊乱、血管内皮祖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数量和功能的异常、血管紧张性的调节失衡以及血小板及其释放物的功能异常等方面。
- 刘起凡鲁静浩周行朱鹭冰李明
- 关键词:硬皮病外周血管疾病内皮细胞血小板
- 系统性硬化病成纤维细胞单克隆Ⅲ型前胶原基因转录特性及丹参对其的调控研究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探讨系统性硬化病(ss)患者皮损成纤维细胞单克隆Ⅲ型前胶原基因的转录特性及丹参对其的调控。方法构建含有人Ⅲ型前胶原仅1链(COL3A1)基因不同长度转录调控序列的重组质粒,利用瞬时转染、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技术检测其在ss患者皮损和正常人皮肤胶原合成异质性成纤维细胞克隆中的活性,并筛选出COL3A1近端转录调控靶序列。再通过转染、报告基因测活技术测定丹参注射液及其主要单体(丹参素钠、丹酚酸B、原儿茶醛和丹参酮ⅡA)对ss和正常人胶原合成异质性成纤维细胞克隆COL3A1近端启动区活性的调控。应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基因转染、测活实验中。phCOLH30.1活性的比较采用t检验;丹参干预实验中,phCOLH,0.1活性的比较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若两因素存在交互作用,再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若无交互作用,去除交互项,检验主效应。结果6个COL3A1转录调控序列中,近端启动区-96bp-+16bp在SS组和正常对照组不同成纤维细胞克隆具有最高或较高的活性,且其活性与克隆的胶原合成能力呈正相关。丹参注射液下调COL3A1近端启动区在ss组(阴性对照组高、低胶原合成克隆COL3A1近端启动区相对活性分别为3.879±0.309和2.150±0.262,丹参注射液组分别为2.261±0.619和1.462±0.291,与阴性对照组相比,P均〈0.01)和正常对照组高、低胶原合成克隆中的活性(阴性对照组分别为3.039±0.271和2.223±0.247,丹参注射液组分别为1.681±0.263和1.121±0.361,与阴性对照组相比,P均〈0.01)。丹酚酸B下调COL3A1近端启动区在Ss组高胶原合成克隆中的活性(为2.309±0.524,与阴性对照组高胶原合成克隆相比,P〈0.01)和在正常对照组高、低胶原合成克隆中的活性(分别为2.126±0.320和1.976±0.362,与阴性对照组相比,P�
- 朱鹭冰高地李明
- 关键词:硬皮病成纤维细胞克隆细胞丹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