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09Y005)
- 作品数:4 被引量:4H指数:1
- 相关作者:马燕坤更多>>
- 相关机构:云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 由记忆、想象与重构结合的整体性呈现:人类学对非洲形象的创造
- 2009年
- 人类学起源于西方,被烙上了西方的社会特质与知识结构印记。人类学在对非西方社会研究的基础上获得发展,形成自身的学科命题与知识谱系。人类学以独到的方法留下了"他者"的资料,发挥了记忆性价值。其西方性特质,致使在探索"他者"时难免将西方的认知体系植入"他者",所呈现的"他者"诚然带有想象性色彩。进入新时空,人类学力图重构"他者"。经由记忆、想象与重构的结合,人类学创造了"他者"的形象。人类学与非洲的遭遇,正彰显了此种逻辑。
- 马燕坤李彦
- 关键词:记忆人类学
- 中国人在非洲的生命财产安全探析被引量:1
- 2010年
- 在变化速度成指数级增长的今天,中国逐渐驶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快车道,与世界各国的联系日趋紧密。进入21世纪后,尤其是与非洲的交往日益成为全球化进程中的亮点,双方所形成的跨国性结构越来越成为塑造现代历史的动力。然而,在这一充满机遇的历史进程中,某些难以回避的问题却转换成双方关系发展的潜在威胁。中国人在非洲的生命财产安全就是典型。
- 马燕坤
- 关键词:中国人生命财产安全
- 19世纪非洲生产结构变化与美国的影响
- 2010年
- 非洲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和发展轨迹。一直以来,由自然经济支配的生产结构在非洲的发展中有着重大价值。进入近现代,西方的介入致使非洲的内部化过程遭到冲击,发生了趋殖民主义意向的转变。美国自独立始,就在国家利益建设进程中,通过将认识、目标和行动排列组合,不断创造出美国对非洲扩张的条件与过程。美国(或西方)认同的商品经济模式由此植入非洲,并瓦解了非洲的自然经济传统,最终引发历久弥新的政治后果。即便今天,当非洲在应对政治、经济困境或维护权利和利益时,很容易就转到对自然经济维系的传统生产结构的诉求上去。
- 马燕坤
- 共生中的战略互构: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非关系“三部曲”被引量:3
- 2010年
- 国际关系意义上的中非关系是中国与非洲获得独立主权后才出现的。独立主权的获得不仅意味着中国与非洲享有独立自主处理内外事务的权利,而且双方能在国际环境中不断磨合,达成共识并形成一定的相互依赖性,进而产生新的战略结合点。随着时局的转换,中国与非洲的交往频率与交往质量日益提升,共生性的战略目标应时产生并不断达成。中国与非洲国家之间所形成跨国性结构越来越成为塑造现代历史的动力。
- 马燕坤
- 关键词:新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