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2001BA511B10)

作品数:15 被引量:396H指数:11
相关作者:顾万春罗建勋程诗明李文英明军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计划农业部蔬菜遗传与生理重点开放实验室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云杉
  • 5篇苦楝
  • 3篇种质
  • 3篇种质资源
  • 3篇蒙古栎
  • 3篇表型
  • 2篇等位酶
  • 2篇性状
  • 2篇生长节律
  • 2篇同工酶
  • 2篇群体表型
  • 2篇主成分
  • 2篇主成分分析
  • 2篇子代
  • 2篇子代苗期
  • 2篇聚类分析
  • 2篇聚群
  • 2篇AFLP分析
  • 2篇表型变异
  • 2篇表型多样性

机构

  • 14篇中国林业科学...
  • 5篇浙江省林业科...
  • 4篇四川省林业科...
  • 2篇云南省林业科...
  • 1篇中国科学院植...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四川省林木种...

作者

  • 13篇顾万春
  • 5篇罗建勋
  • 5篇程诗明
  • 3篇李文英
  • 2篇陈少瑜
  • 2篇明军
  • 1篇王乐辉
  • 1篇李晓清
  • 1篇孙鹏
  • 1篇周世良
  • 1篇李奇
  • 1篇李斌

传媒

  • 4篇林业科学
  • 3篇林业科学研究
  • 2篇浙江林业科技
  • 2篇西南林学院学...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园艺学报
  • 1篇中南林学院学...
  • 1篇四川林业科技
  • 1篇2006浙江...

年份

  • 3篇2007
  • 7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 2篇2003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苦楝聚群子代苗期生长节律研究被引量:8
2006年
对6个苦楝群体进行苗高生长测定,其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在所观测的9个生长期中,除了生长初期的5 月25日和6月26日之外,群体问F值都达到极显著差异(0.01),群体内都达到极显著差异(0.01)。苦楝苗高生长呈典型“S”生长曲线,其苗高生长曲线方程为:H=192.8/(1+391.7e-0.0894x)。在不同观测周期中,群体间、群体内家系间生长节律经t检验具不同程度的差异显著性。
程诗明顾万春
关键词:苦楝生长节律
苦楝表型性状梯度变异的研究被引量:37
2006年
将24个苦楝群体729个家系的5个地理气候因子及与其对应的苦楝18个表型性状因子进行典范相关分析,第一典范变量的特征根为0·9979(0·01水平极显著),占全部特征根的78%;跟进主成分分析将二元坐标降为1维数据轴,即表型性状梯度轴。采用内插法在苦楝自然分布区内按0·2表型性状梯度差值绘出等值线图,揭示出苦楝表型性状东北—西南梯度变异的地理模式。通过通径分析描述各表型性状对表型性状梯度值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从侧面证实了繁殖器官性状的稳中求变。
程诗明2顾万春
关键词:苦楝主成分分析通径分析
蒙古栎天然群体表型多样性研究被引量:150
2005年
以蒙古栎全分布区的 8个天然群体为试材 ,对当年生枝的顶芽、叶、坚果、壳斗等 15个表型性状进行比较分析 ,讨论群体间和群体内的表型多样性。结果表明 ,蒙古栎种内表型性状在群体间和群体内存在着极其丰富的变异。群体平均表型分化系数 (VST)为 0 5 397,群体间变异 (5 3 97% )略大于群体内变异 (46 0 3% )。蒙古栎表型性状与地理气候因子相关分析表明 ,其种内群体表型变异呈梯度规律性 ,随着经纬度的增加 ,坚果逐渐增大 ,坚果形状由近球形向长椭球形变异 ;叶形由长倒卵形向宽倒卵形变异 ;随着海拔升高 ,坚果逐渐变小。蒙古栎表型性状(顶芽、叶、壳斗、坚果 )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关系。利用群体间欧氏距离进行的UPGMA聚类分析表明 ,蒙古栎群体可以划分为 4类。
李文英顾万春
关键词:蒙古栎顶芽表型变异表型多样性UPGMA聚类分析
苦楝聚群子代苗期生长节律研究
对6个苦楝群体进行苗高生长测定,其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在所观测的9个生长期中,除了生长初期的5 月25日和6月26日之外,群体间F值都达到极显著差异(0.01),群体内都达到极显著差异(0.01)。苦楝苗高生长呈典型“S”...
程诗明顾万春
关键词:苦楝生长节律T检验
文献传递
云杉天然群体表型多样性研究被引量:85
2005年
以系统揭示云杉全分布区天然群体表型变异程度和变异规律为目的 ,以其全分布区 10个有代表性天然群体 ,每个群体 30个个体为试材 ,对针叶、球果、种鳞、种翅和种子等 17个表型性状进行系统比较分析 ,采用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 ,讨论了群体间和群体内的表型多样性。结果表明 :云杉种内表型性状在群体间和群体内存在极其丰富的遗传差异。云杉球果、针叶、种鳞、种翅和种子 5个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分别为 19 14 %、2 6 4 6 %、13 5 8%、19 78%和 174 0 % ,种鳞性状稳定性较其他性状高。表型分化系数 (VST)的变幅为 2 0 9%~ 4 0 6 2 % ,群体间表型分化系数均值为 30 99%。群体间变异 (30 99% )小于群体内变异 (6 9 0 1% )。 17个表型性状间多数呈极显著或显著的正相关 ,球果长度、球果径、种鳞长度、种鳞宽度和种子千粒重为云杉易测定和重要的表型性状。云杉种内群体表型变异在空间分布上呈现以纬度为主的单向变异模式 ,利用群体间欧氏距离进行UPGMA聚类分析表明 ,云杉群体可以划分为
罗建勋顾万春
关键词:云杉表型变异表型多样性种子千粒重分布区
云杉天然群体基因分化与种质资源异地保存抽样策略被引量:2
2007年
采用聚丙烯酰胺垂直板凝胶电泳和水平淀粉凝胶电泳对云杉全分布区10个天然群体的300个个体进行酶电泳分析,研究天然群体的等位基因数量和频率分化,共测定8种酶系统,得到17个清晰酶位点和27个等位基因.10个群体检测到的等位基因数均值为24.7个(变幅为23~27个).据基因频率进行分类,检测到全域基因和广域基因数量分别为19个和7个,分别占总基因的70.37%和25.93%;特有基因只有1个,即铁布群体的Idh-2-C,占总基因的3.7%.10个群体基因频率的均值没有太大差异,相同位点的广域基因频率在群体间均存在差异.通过计算机模拟建立云杉天然群体种质资源保存的群体和群体内个体两个层次的基因捕获曲线.群体的等位基因频率与地理生态因子的相关分析表明:Fdh-2-B基因频率与生态梯度值呈显著负相关(r=-0.661 1*).构建了云杉天然群体核心种质保存的抽样策略,经综合分析,抽取全分布区内铁布、卓尼、阿坝、小金、热务沟、凤县和曲谷7个群体,每个群体保存25个拟式无亲缘关系的个体,可以保护云杉种内95%~99%的基因资源.
罗建勋顾万春陈少瑜
关键词:云杉同工酶基因分化种质资源保存
粗枝云杉无性系种子园生长性状变异和无性系选择初步研究被引量:2
2007年
该粗枝云杉初级无性系种子园面积4.6 hm2,4个大区共保留87个无性系。1区无性系胸径、树高和冠幅的均值分别为8.52 cm、4.36 m和3.11 m;2区无性系胸径、树高和冠幅的均值分别为8.90 cm、5.50 m和3.60 m;3区无性系胸径、树高和冠幅的均值分别为8.89 cm、5.21 m和3.54 m;4区无性系胸径、树高和冠幅的均值分别为10.13 cm、6.50 m和4.17 m。方差分析表明,1区无性系胸径、树高和冠幅无性系间(内)差异极显著;2区无性系胸径、树高和冠幅无性系间(内)差异不显著;3区无性系胸径无性系间(内)差异极显著,树高无性系间(内)差异极显著和差异显著,冠幅无性系间差异极显著,无性系内差异不显著;4区无性系胸径、树高和冠幅无性系间(内)差异极显著。无性系内的生长量平均数变异较无性系间的小得多,初步说明生长性状主要受遗传控制。立地条件对无性系树高影响差异极显著,对胸径影响差异显著,对冠幅影响差异不显著,立地×无性系交互作用对无性系胸径、树高的影响差异极显著。依据各区无性系的树高的多重比较对各区无性系的生长性状进行排序。对种子园的经营管理和利用途径进行了探讨。
李奇张可罗建勋
关键词:粗枝云杉种子园生长性状无性系选择
蒙古栎天然群体等位酶遗传多样性研究被引量:18
2003年
以中国蒙古栎全分布区的8个天然群体和辽东栎1个天然群体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水平淀粉凝胶电泳技术的同工酶分析,共分析了13种酶系统产生22个位点。结果表明:(1)蒙古栎在种和群体水平的遗传变异水平较低,多态位点百分率P分别为52 38%、28 976%,期望杂合度He分别为0 099、0 085,观测杂合度Ho分别为0 092、0 088;(2)蒙古栎群体间遗传分化程度较高,分化度Gst为0 107,遗传多样性中的遗传变异量89 27%存在于群体内;蒙古栎群体水平的基因流Nm值为2 080。(3)蒙古栎群体间的平均遗传距离D较低,为0 0121,各群体之间的遗传一致度I为0 974~1 00;(4)东灵山辽东栎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较低,多态位点百分率P为36 36%,期望杂合度He为0 083,观测杂合度Ho为0 070;(5)利用群体间遗传距离进行的UPGMA聚类结果表明,蒙古栎自然分布区的东北部的4个群体和西南部的2个群体分别聚为一亚类,这与其地理分布格局大致吻合,但群体间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无明显的相关性。(6)长期的砍伐和破坏,造成有效群体较小,而且经受繁殖瓶颈效应,是蒙古栎遗传多样性下降的主要原因。
李文英顾万春
关键词:蒙古栎等位酶同工酶分析
蒙古栎天然群体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被引量:42
2003年
以黑龙江省小兴安岭嘉荫、内蒙古大青沟和河北省雾灵山的 3个蒙古栎群体及北京东灵山辽东栎群体为供试材料 ,用筛选出的 4对荧光引物 ,对 4个群体共计 96个个体进行AFLP分析 ,每对AFLP引物扩增出 6 3~ 1 1 3条 ,共得到 346条多态带 ;群体特异带及群体间共有带的差异与分布揭示了群体间的遗传差异及相似性 ;蒙古栎遗传多样性主要存在于群体内 ,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系数Gst为 0 0 77。蒙古栎在种级水平的遗传多样性参数略高于群体水平 ,多态带百分率P分别为 96 8%、6 7 2 % ,有效等位基因数Ae分别为 1 2 2 0、1 2 0 8,Nei基因多样性指数H分别为 0 1 4 5、0 1 34,Shannon多样性指数I分别为 0 2 4 6、0 2 0 8。东灵山辽东栎群体的P为 6 7 6 % ,Shannon多样性指数I为 0 2 2 0 ,Nei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 0 1 34。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 ,蒙古栎自然群体间的遗传距离有随地理距离跨度增加而递增的趋势。蒙古栎遗传多样性偏低可能与其在历史上长期用作经济树种、人为干预和环境破坏较为严重。
李文英顾万春周世良
关键词:蒙古栎AFLP分析
中国含笑属植物研究进展被引量:26
2004年
 综述了中国含笑属MicheliaLinn.植物的分类、种质资源、木材特性、花香成分、病虫害防治、繁殖以及植物应用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和进展情况,并对今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明军顾万春
关键词:植物学含笑属种质资源植物应用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