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040316005) 作品数:9 被引量:31 H指数:4 相关作者: 吴梧桐 欧瑜 常晓丹 余蓉 汤沛霈 更多>> 相关机构: 中国药科大学 四川大学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 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生物学 医药卫生 更多>>
水蛭素滴眼液的研究 被引量:5 2005年 目的:制备水蛭素滴眼液,考察其稳定性及其对白内障防治作用。方法:以溶红细胞试验筛选促吸收剂,用正交试验(L9(33))确定水蛭素滴眼液的处方组成。选用硒性白内障和半乳糖性白内障大鼠动物模型考察水蛭素滴眼液对白内障的防治作用。结果:在pH7.4硼酸缓冲液中,以0.5%EDTA和0.5%壳聚糖作为该滴眼液的促吸收剂。该制剂在4℃冰箱和室温放置12个月,其抗凝活力,外观和pH值均无改变。本制剂对眼无刺激性,减轻晶状体浑浊程度,降低MDA含量,增大SOD活力,增加γ蛋白含量。结论:本制剂性质稳定,对硒性及半乳糖性大鼠白内障有显著的防治作用。 崔莉 李运曼 孙宇 夏仁睿 欧瑜 吴梧桐关键词:水蛭素 滴眼液 晶状体 稳定性 白内障 透析法体外复性抗凝溶栓双功能HV12p-rPA融合蛋白 被引量:7 2009年 探索表达于大肠杆菌中的抗凝溶栓双功能水蛭素12肽和瑞替普酶融合蛋白(The fusion protein of 12 peptide of hirudin and reteplase,HV12p-rPA)的体外复性方法。采用直接透析复性和氧化复性结合透析复性两种方式,并分析复性时间、温度、适宜的氧化-还原体系比例对复性率的影响。分别测定其体外抗凝活性和纤溶活性,确定复性效果。结果显示:将变性溶解的HV12p-rPA在含8mol/L脲,0.05mmol/LGSSG,0.7mol/LL-Arg的50mmol/LGly-NaOH(pH9.20)缓冲液中于25℃氧化复性6h后,再在含0.5mol/LL-Arg,1mmol/L胱氨酸,2mmol/L半胱氨酸的20mmol/LGly-NaOH(pH9.20)缓冲液中于4℃进行梯度脲浓度透析,每隔8h换液一次,透析48h,可获得具有抗凝活性为730ATU/mg,纤溶活性为19768IU/mg的可溶性蛋白质。 梁兰 余蓉 邓璇 李磊 吴梧桐关键词:包涵体 复性 重组水蛭素Ⅲ口服乳糜微粒的研究 被引量:3 2008年 为了实现重组水蛭素Ⅲ口服给药途径并验证其药效,将其制成乳糜微粒,比较了3种制备方法,确定了逆相蒸发法为r HV3乳糜微粒的最佳制备方法。优化了制备条件,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r HV3乳糜微粒配方,制得的r HV3乳糜微粒的包封率为(65.08±1.96)%。在-20℃保存条件下r HV3乳糜微粒稳定性良好。药效学实验结果表明,口服r HV3乳糜微粒具有良好的抗凝和抗栓作用。 汤沛霈 常晓丹 吴梧桐关键词:乳糜微粒 正交实验 重组水蛭素Ⅲ的中试工艺研究 被引量:4 2007年 从大肠杆菌中大规模纯化重组水蛭素Ⅲ,进行重组水蛭素Ⅲ中试发酵工艺和纯化中试工艺研究,连续大量纯化3批,并对纯化终产品进行鉴定。通过菌种活化,一级、二级种子液制备,30L发酵罐补料-批式发酵水蛭素产量达到6000ATU/ml,发酵液经还原性SDS-PAGE分析表明在14000u处有单一条带,为重组水蛭素Ⅲ二聚体。经大孔树脂层析、DEAE-纤维素层析、制备型反相高效液相层析等3步纯化后重组水蛭素Ⅲ的比活达8270ATU/mg。经分析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纯度达95%以上,总收率达到39%以上。通过实验建立了稳定的发酵和纯化工艺流程。 陆霞 黄晓东 汤沛霈 欧瑜 吴梧桐关键词:发酵 纯化 中试工艺 重组水蛭素Ⅲ乳糜微粒抗凝血抗血栓作用的研究及其口服吸收机制初探(英文) 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对重组水蛭素rHⅧ乳糜微粒(rHⅧ EP)的抗血栓及抗凝效果进行了药效学评价并对其口服给药的吸收机制进行了初步探索。方法:分别采用正常大鼠,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模型大鼠及下腔静脉凝血(IVC)模型大鼠测定rHⅧ乳糜微粒的药效; 将rHⅧ以异硫氰酸荧光黄(FITC)标记后通过Caco-2 单细胞模型和肠外翻模型测定乳糜微粒的初步吸收动力学。结果:体内实验中, rHⅧ EP可延长凝血酶时间(TT), 凝血时间(CT), 并抑制血栓的形成。转运实验证明, rHⅧ在肠的各个部位均有吸收, AP面向BL面的转运速率Papp为(2.68 ± 0.14) ×10-6 cm·s-1, BL到AP的Papp值为(3.02 ± 0.66) ×10-6 cm·s-1, 提示其在肠内的运输方式主要为被动运输。相较于静脉注射方式, rHⅧ乳糜微粒的口服绝对生物利用度为 11.42%。结论:rHⅧ EP具有抗血栓和抗凝作用以及适合的生物利用度。在此基础上, 作者首次提出将rHⅧ制成口服给药的乳糜微粒形式存在良好的开发潜力。 刘煜 万博 颜天华 常晓丹 廖建民 吴梧桐 胡容关键词:口服给药 生物利用度 抗血栓 重组水蛭素Ⅲ对半乳糖损伤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2008年 为研究重组水蛭素Ⅲ对半乳糖损伤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HLEC)的保护作用,采用D-半乳糖建立人晶状体上皮细胞损伤模型,用重组水蛭素Ⅲ作用于受损细胞,设置正常组、模型组、低、中和高剂量重组水蛭素Ⅲ组以及阳性药白内停组,观察各组细胞密度和形态,用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存活率,考察各组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结果表明,当D-半乳糖浓度为50×10-3mol/L时,模型组与正常组细胞有显著差异。重组水蛭素Ⅲ作用后受损细胞的存活率和SOD活性显著提高。因此,重组水蛭素Ⅲ对半乳糖损伤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廖高勇 欧瑜 吴梧桐关键词:人晶状体上皮细胞 半乳糖 超氧化物歧化酶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研究重组水蛭素12肽与瑞替普酶融合蛋白(HV12p-rPA)的一级结构 被引量:4 2008年 利用液质联用研究重组水蛭素12肽与瑞替普酶融合蛋白(HV12p-rPA)的一级结构。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测定水蛭素12肽与瑞替普酶融合蛋白(HV12p-rPA)的相对分子质量;采用液质联用分别分析HV12p-rPA的胰蛋白酶(trypsin)和胰凝乳蛋白酶(chymotrypsin)酶解产物。MALDI-TOF-MS测得HV12p-rP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1 472 Da,与理论值相符;HV12p-rPA的胰蛋白酶(trypsin)酶解产物进行液质联用分析结果表明该融合蛋白中含有瑞替普酶序列;HV12p-rPA的胰凝乳蛋白酶(chymotrypsin)酶解产物进行液质联用分析,结果表明融合蛋白中含有水蛭素12肽,并检测出融合蛋白中的链接肽(DEGGGSY),融合蛋白的N末端MASDF和C末端LDWIRDNMRP;采用液质联用进行肽图分析,识别出的多肽匹配度Xcorr均超过1.5,部分多肽的Xcorr超过3.0,表明本实验测定过程中多肽识别结果准确可靠;目标蛋白的氨基酸序列覆盖率超过85%。结果确定了HV12p-rPA融合蛋白的序列与理论值相符。 余蓉 张贵锋 高玲 苏志国 吴梧桐关键词:相对分子质量 氨基酸序列 重组水蛭素Ⅲ乳化微粒口服的药效学 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重组水蛭素Ⅲ乳化微粒(rHVⅢEP)口服的抗凝血、抗血栓作用。方法①将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水蛭素大、小剂量组(65,130U·g-1),华法林钠阳性对照组和生理盐水组。分别于给药前、后1h各取血1.5~2mL,测定凝血时间(C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凝固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②采用大鼠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模型,测定PT、TT、APTT;③动物分组如上,采用大鼠下腔静脉血栓模型,测定血栓湿重和干重,计算血栓抑制率;④动物分组如上,采用大鼠颈动静脉回路形成的血小板性动脉血栓模型,测定血栓湿重,计算血栓抑制率。结果①rHVⅢEP能延长CT、PT、TT、APTT,与空白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②rHVⅢEP能延长大鼠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模型PT、TT、APTT,并与生理盐水组有显著差异;③rHVⅢEP口服可使大鼠下腔静脉血栓湿重、干重明显减少,血栓抑制率显著升高,与生理盐水组有显著差异;④rHVⅢEP口服可使大鼠颈动静脉回路形成的血小板性动脉血栓重量明显减少,显著升高血栓形成抑制率,与生理盐水组有显著差异。结论rHVⅢEP口服抗凝血、抗血栓作用显著,可用于防治实验性大鼠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大鼠颈动静脉回路形成的血小板性动脉血栓和大鼠下腔静脉血栓,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刘煜 常晓丹 吴梧桐关键词:抗血栓 抗凝血 抗体夹心酶免疫吸附法测定重组E.coli水蛭素HV3研究 被引量:5 2006年 将重组E. coli水蛭素HV3和BSA交联后免疫豚鼠和家兔,DEAE-纤维素柱层析纯化IgG.用这两种抗体和酶标二抗羊抗兔IgG-HRP建立三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重组E. coli水蛭素HV3的含量.本测定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2 ng/ml,灵敏度为0.04 ng/ml.建立的三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重组E.coli水蛭素HV3具有良好的精密度、回收率、灵敏度和特异性. 郭丰 谭树华 吴梧桐关键词:交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