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CX2-YW-426-02)

作品数:3 被引量:66H指数:3
相关作者:刘学勤王洪铸王海军舒凤月潘保柱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曲阜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物种
  • 2篇物种多样性
  • 1篇淡水
  • 1篇淡水贝类
  • 1篇底栖动物
  • 1篇支流
  • 1篇软体动物
  • 1篇群落
  • 1篇群落结构
  • 1篇物种濒危
  • 1篇河段
  • 1篇贝类
  • 1篇濒危
  • 1篇濒危等级
  • 1篇长江
  • 1篇长江流域

机构

  • 3篇中国科学院
  • 2篇曲阜师范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作者

  • 2篇舒凤月
  • 2篇刘学勤
  • 2篇王海军
  • 2篇王洪铸
  • 1篇崔永德
  • 1篇潘保柱
  • 1篇赵伟华

传媒

  • 2篇水生生物学报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0
  • 1篇2009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长江流域淡水软体动物物种多样性及其分布格局被引量:18
2014年
研究以正式发表的淡水软体动物文献和部分未发表野外调查数据为基础资料,分析了长江流域淡水软体动物物种多样性及分布格局。长江流域已报道的软体动物有296种,隶属17科62属,其中有197种是中国特有种。田螺科、肋蜷科、盖螺科、椎实螺科和蚌科是长江流域软体动物的主要组成部分,这5科种类数之和达249种,占总数的84.1%。从总体上低海拔地区的软体动物物种数高于高海拔地区,而高海拔地区特有种所占的比例却高于低海拔地区。支流和湖泊的种类数接近,分别为202种和210种,远高于长江干流(31种)。各水系软体动物的种类数、特有种数及特有种比例明显不同,洞庭湖水系和鄱阳湖水系的多样性最高。聚类分析表明,长江流域软体动物的分布基本反映了流域内的地势特点,形成了高原、中低海拔山地和低海拔平原的分布格局。不同类群的物种其分布格局也不相同,田螺科和椎实螺科的分布范围较广,肋蜷科和盖螺科种类分布范围狭窄,多数种类仅存在于单个水系,蚌科种类分布最为集中,以鄱阳湖和洞庭湖的种类最为丰富,种类数分别为58种和45种。研究表明,金沙江下游(云贵高原湖泊)、鄱阳湖和洞庭湖软体动物物种多样性丰富,建议将其列为我国淡水软体动物急需关注和保护的热点地区。
舒凤月王海军崔永德王洪铸
关键词:软体动物物种多样性长江流域
西藏雅鲁藏布江雄村河段及其支流底栖动物初步研究被引量:20
2010年
2007年6月对西藏雅鲁藏布江雄村河段及其支流底栖动物进行了调查。共采集到底栖动物47种,隶属于20科42属,其中水生昆虫种类最多(92.8%)。干、支流底栖动物种类组成差异较大,且支流物种多样性高于干流。干流底栖动物现存量明显小于支流,干流密度和生物量(干重)均值分别为38.5±9.8 ind/m2和0.010±0.003g/m2,支流均值分别为130.2±15.0 ind/m2和0.055±0.040 g/m2。干流优势种为3种摇蚊科幼虫和1种腹足类;支流优势种为3种蜉蝣目稚虫和1种摇蚊科幼虫。在功能摄食类群方面,干流以直接收集者和刮食者为主,支流以直接收集者和捕食者为主。分析表明,干、支流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差异主要与底质类型有关。比较发现,雅鲁藏布江与喜马拉雅山南坡河流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差异较大;高海拔地区底栖动物现存量明显低于低海拔地区河流。
赵伟华刘学勤
关键词:底栖动物群落结构
长江中下游湖泊贝类物种濒危状况评估被引量:36
2009年
长江中下游是我国淡水贝类资源分布最为集中的地区。由于人类活动加剧,该区域贝类受到严重威胁。为系统评估贝类物种现状,于2003年5月至2005年6月对13个典型湖泊进行了系统调查。共采集贝类69种,其中中国特有种44种。不同类型湖泊贝类的组成差别较大。通江湖泊的物种明显较丰富,尤其是适应流水生境的种类,如河螺属、短沟蜷属及蚌科的种类。大型通江湖泊鄱阳湖和洞庭湖的贝类分别有53种和57种,占总数的76.8%和82.6%。阻隔湖泊的物种较少,在4—19种之间。对67种贝类濒危等级的评价结果表明,近危及受威胁的种类占58.2%,只有37.3%的种类种群稳定。与历史资料相比,该区域贝类的多样性已明显下降,双壳类优势类群由大型的蚌类演变为小型的河蚬。分析显示,贝类资源衰退的主要原因是江湖阻隔、过度捕捞和水体污染等人为干扰。
舒凤月王海军潘保柱刘学勤王洪铸
关键词:淡水贝类物种多样性濒危等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