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171100)

作品数:8 被引量:18H指数:4
相关作者:方书生樊如森吴松弟陈为忠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社会科学院复旦大学南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经济管理
  • 4篇历史地理

主题

  • 3篇中国经济
  • 3篇近代中国经济
  • 3篇经济地理
  • 2篇口岸贸易
  • 1篇地理
  • 1篇地理学
  • 1篇地理学研究
  • 1篇地域化
  • 1篇中国近代经济
  • 1篇市场化
  • 1篇苏北沿海
  • 1篇苏北沿海地区
  • 1篇区域经济
  • 1篇理学
  • 1篇历时性
  • 1篇历史地理
  • 1篇历史地理学
  • 1篇进出口
  • 1篇进出口贸易
  • 1篇近代经济

机构

  • 5篇上海社会科学...
  • 2篇复旦大学
  • 1篇南通大学

作者

  • 5篇方书生
  • 1篇樊如森
  • 1篇吴松弟
  • 1篇陈为忠

传媒

  • 1篇史学集刊
  • 1篇安徽史学
  • 1篇江西社会科学
  • 1篇上海经济研究
  • 1篇中国经济史研...
  • 1篇中国历史地理...
  • 1篇南通大学学报...
  • 1篇历史地理
  • 1篇改革与创新:...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5
  • 1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近代中国经济空间秩序的形式与内容被引量:4
2020年
19世纪中叶开启的中国千年未有经济大变局的空间形态及其内涵,是海内外学界关注已久但似乎仍模糊不清的一个“世纪命题”。本文在前人近年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近代中国“口岸—腹地”格局上“地域化经济”现象的线索,以华南地区为例剖析单个地域化经济体形成,然后再进一步探究多个地域化经济体的全国性组合,最后尝试解析近代中国经济空间秩序的三个层次,由此回应冀朝鼎对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经济新变局的“世纪之问”。研究表明:近代中国经济空间秩序的形式可描述为发端于“口岸—腹地”格局上的地域化经济体及其全国性组合,其内容则表现为以“地域化经济体”为载体的区位价值发现与空间资源配置优化的进程。这不仅有助于厘清近代中国经济空间的属性与涵义,同时也为理解近代中国经济变局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考方向。
方书生
口岸贸易与经济地理:怎样理解近代中国经济被引量:5
2013年
百年来历经数代学者的努力,从开放口岸理解近代中国经济,逐渐描绘出一幅相对准确的图景,究竟怎样才能更全面准确地解读近代中国经济的多样性与矛盾性,给予贴近实情的分析,而不是面上的估测?如今发现从经济地理的角度,能够描绘近代中国经济的全息图,从而相对完整地理解大国经济的多样性,明晰其中同时共存的斑驳陆离,进而获得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实情。
方书生
关键词:口岸贸易经济地理近代中国经济
从口岸贸易到经济地理:怎样理解近代中国经济?
百年来历经数代学者的努力,从开放口岸理解近代中国经济,逐渐描绘出一幅相对准确的图景。究竟怎样才能更全面准确地解读近代中国经济的多样性与矛盾性,给予贴近实情的分析而不是面上的估测?如今,本文发现从经济地理的角度,能够描绘近...
方书生
文献传递
近代中国的经济增长——基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验证被引量:4
2012年
本文首次从发展地理学的角度,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重新验证了近代中国的经济增长,发现要素从流通领域向到生产领域扩散的轨迹,通过市场化与工业化的路径推动经济增长。这与市场主导学派的分工贸易、比较优势、市场机制的经验是一致的,与库兹涅茨定义的"经济增长"不同,在自由市场机制下,通过要素流动与制度创新,在内生技术进步不足的情况下,同样能形成了一个显著且持续的经济增长。
方书生
关键词:经济增长
中国北方近代经济的市场化与空间差异被引量:6
2015年
中国北方经济发展到近代,从内容到形式、从时间到空间,都呈现出与传统时代显著不同的内涵。产业结构上,此前以承自本土的自足性农牧业为主导,此后以源自英国的市场化工业为主导。市场结构上,此前以本地和国内市场为依托,此后纳入到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世界市场之中。空间结构上,此前以中原农耕区为经济重心区,视东部沿海和西北边疆为经济边缘区,此后市场化工业经济发展,以东部沿海水平最高、西北边疆次之、中部内陆最低。市场化工业经济的不断壮大,成为中国北方近代经济的中心线索与前进方向。
樊如森
关键词:中国近代经济
近代中国进出口贸易和主要贸易港的变迁被引量:2
2015年
利用学术界较少利用的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署统计科撰写的《最近百年中国对外贸易史》中的资料,较细致地论述了近代对外贸易的发展过程与不同时期的影响因素,指出总体而言发展较快,尤其是1882—1931年的50年间,整整增长了15倍。依据进出口贸易量,探讨近代上海、广州、汉口、天津、青岛、大连等主要港口的地位变化,最后探讨不同区域的港口在20世纪前后的地位变迁,强调指出在以前上海常占全国份额的半数,华南诸港约占40%,其他口岸微不足道。进入20世纪以后由于华北、东北和长江流域商品经济的较大发展,以及日本在这些区域政治经济势力的迅速增长,形成华北和东北、华南和长江流域、上海各占全国份额三分之一的格局。
吴松弟
关键词:进出口贸易
中国经济地理学研究中的“时间”:以近代为例被引量:1
2021年
自经济地理学学科诞生以来,其核心议题即从不同的尺度上理解空间经济现象。从历史的维度来看,当然包括"时间"这一尺度。故而,在历史地理学研究的视野中,关注历时性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①,但在现代经济地理学的话语体系中,"时间"则被放在相对忽视的位序。随着中国经济地理学学科的不断发展,学界也在不断反思该如何客观评价历史在经济景观研究中的重要性。例如,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景观将出现的演变;历史因素在经济地理演化中发挥的作用.
方书生
关键词:经济地理学历史地理学景观研究话语体系历时性
长三角北部经济类型区发展模式的反思
2011年
地方政府在工业化、产业转移理论和区域宏观政策等方面的认识误区导致江苏北部欠发达地区赶超发展中出现重工轻农、根植性不强、重复投资、化工污染等不利于地区可持续发展的现象。根治上述乱象需要省级区域发展战略和宏观政策阐明地区分工,并利用土地利用规划和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手段规范市域经济的自发状态,督促地级市从地区比较优势出发选择主导产业,实施差别产业化道路,形成特色经济区域,避免重工轻农的产业发展模式和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工业化道路。
陈为忠
关键词:长三角经济类型区
大生企业扩张与近代苏北沿海地区的开发
2012年
在近代中国市场经济时期,民营公司是市场的主体。部分民营资本逐渐发展壮大,成为多部门、多区位的公司集团,在所在城市或者区域的经济发展进程中发挥了主导作用。研究近代公司的成长可以洞悉国土开发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微观机制。
陈为忠
关键词:苏北沿海地区区域经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