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171103)
- 作品数:30 被引量:571H指数:14
- 相关作者:李诚固陈才周国磊尹鹏张婧更多>>
- 相关机构:东北师范大学吉林师范大学吉林建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重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历史地理建筑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 长春市各级交通路线对城市功能用地变化的作用效应关系研究被引量:9
- 2016年
- 利用长春市中心城区2003年、2013年土地利用现状图,运用廊道效应原理与Arc GIS空间分析功能,揭示了交通系统"快速化"背景下长春市各级交通路线对城市功能用地演替的作用效应关系。研究发现:轻轨、主干路、快速路对商服用地的吸聚效应依次增强,快速路沿线商服用地主要用于专业化市场建设,轻轨沿线商服用地用作综合性商场开发;快速路对沿线居住用地吸聚强度大于主干路,轻轨对沿线居住用地具有近距离排斥效应;在市中心区,快速路、主干路、轻轨对工业用地的排斥强度依次增强,但随着由中心至外围的过渡,快速路的排斥效应将转化为吸聚效应。各级交通路线对沿线城市功能用地作用效应的差异性,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长春市城市地域结构的演变。
- 马佐澎李诚固张婧申庆喜周国磊冯铁宇
- 关键词:交通路线
- 长春市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演变格局与机制被引量:37
- 2015年
- 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是城市功能用地的主要组成部分,公共服务设施用地的集聚与扩散可以更直接地揭示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中心地的演变特征。本文以长春市中心城区为研究范围,利用城市用地现状图、地形图等数据资源,借助GIS软件,采用核密度、斑块聚合度指数等方法,分析了长春市2003-2013年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演变特征与机制。研究发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规模增速低于城市建成区的增速;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演变特征的圈层差异明显;公共服务设施用地空间结构从"单一化核心+多次级中心"到"多样化核心+多次级中心",空间格局从"大分散、小集中"到"大集中、小分散";城市不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类型表现出不同的演变特征;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演变机制为城市功能空间的整体提升、城市功能空间的互动耦合、土地利用的市场竞争、交通设施与网络的完善、城市规划的引导与调控、城市大事件的快速推动。
- 张婧李诚固周国磊申庆喜马佐澎
- 发达国家城市收缩现象及其对中国的启示被引量:65
- 2016年
- 要:城市收缩是发达国家在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城市收缩对发达国家经济社会转型、城市空间结构转变产生了深刻影响,在对城市收缩有效治理过程中形成的精明收缩与弹性城市理论对快速发展的工业化国家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本文对发达国家城市收缩的现象与事实进行了系统梳理与分析,分析了城市收缩的特征与空间模式,探讨了城市收缩的形成机制和城市收缩的应对措施,并对西方发达国家城市收缩现象对我国的启示形成了几点认识。
- 马佐澎李诚固张婧周国磊申庆喜
- 2002-2012年长春市城市功能空间耦合研究被引量:23
- 2015年
- 以长春市多年用地现状图和统计资料为数据源,以Arc GIS和SPSS软件为分析工具,引入静态耦合度和动态耦合度概念,从居住空间视角对长春市城市功能空间耦合的空间差异特征进行了动态研究,分析了城市功能空间耦合的动力机制。研究发现:1长春市城市空间扩展仍未摆脱圈层扩张的窠臼,居住空间表现出过高的扩张强度,是城市功能空间低耦合近域扩展的重要原因;2城市功能空间耦合的地域差异显著,核心区动、静态耦合度均高于外围,城市功能空间处于重构期,外围则处于低耦合的快速扩张状态;3选取耦合度指标通过聚类分析方法将中心城区划分为高耦合比较成熟、高耦合趋于成熟、高耦合新兴、低耦合比较稳定、低耦合新兴和低耦合特殊城市功能空间六类。
- 申庆喜李诚固周国磊马佐澎
- 关键词:居住空间
- 环渤海“C型”经济区经济格局的空间演变研究被引量:19
- 2015年
- 利用空间自相关指数、经济平均增长指数和空间变差函数,分析1990年以来环渤海"C型"经济区经济格局的空间演变特征。结果表明:经济发展呈现显著空间自相关,高-高、低-低集聚度不断提高,京津唐都市圈、沈大经济带和山东半岛城市群成为经济发展的热点集中区,其他内陆县市和省际邻接地区是冷点集中区;经济增长空间集聚,高增长率转化快,热点区跃迁特征明显,1990~2000年呈不规则的团块状零散分布,2000~2010年呈带状集中分布于辽西北,省内经济差异不断缩小,而省际经济差异逐渐增大;经济发展的结构化分异显著,空间自组织性增强,大城市的辐射作用减弱,以东部沿海为中心,向周边多峰值递减,西南与西北内陆始终处于低谷。最后,从区域战略政策、经济产业基础、区位与交通条件探讨经济格局演化的驱动机制。
- 尹鹏李诚固
- 关键词:ESDA
- 2003年以来东北地区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时空耦合特征被引量:101
- 2015年
- 以东北地区34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构建了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时空耦合特征的测度指标体系,基于时序分析、面板分析以及空间分析等方法,对2003年以来东北地区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耦合的时空演变与空间分异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耦合关系不断优化完善,但省域之间差异明显,由北向南逐渐升高;2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之间的耦合关系受时间因素和区域因素的双重作用,且时间因素作用发挥强于区域因素,侧面反映了东北振兴以来区域发展得到一定程度的好转;3耦合发展度水平接近的地区空间集聚现象明显,沈阳经济区和沿海经济带始终是热点区,黑龙江北部和东部地区始终是冷点区。在上述研究基础上,认为东北地区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耦合发展度空间分异的驱动机制包括区位因素、经济发展水平、交通条件、政府调控作用以及社会保障因素。
- 郭付友李诚固陈才甘静
- 关键词:人口城镇化土地城镇化耦合度
-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我国城市建设用地最优规模分析被引量:5
- 2017年
- 本文基于边际等值原理,综合城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以及建设效益,构建多因子城市建设用地最优规模决策模型,并结合我国城市建设用地供给实际进行分析。结果显示:2001~2015年,我国城市发展经历了从建设用地短缺到最优及至过剩的过程,对建设用地增长的强依赖逐渐转变为弱依赖。城市建设用地增长与边际建设效益弱相关;与边际经济效益之间呈库兹涅茨倒U型曲线关系;与边际社会效益呈正相关、边际环境效益呈负相关。目前我国城市建设用地已经达到最优规模,其中建设用地供给与经济发展失调,是导致净效益下降的主要动因。
- 杨彧李诚固
- 关键词:城市建设用地
- 吉林省新型城镇化格局的空间演变分析被引量:7
- 2015年
- 运用空间自相关指数、平均增长指数和空间变差函数,分析吉林省新型城镇化格局的空间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吉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离散特征明显,热点区相对稳定,中部长吉地区是热点,东西两端始终是冷点或次冷点的低值簇;新型城镇化增长的空间自相关性突出,热点区跃迁幅度不大,1995 年~2003 年呈团块状聚集于吉林省西部地区,2003 年~2012 年呈现“双组团”结构;新型城镇化格局演化存在一定的规律性和延续性,空间自组织性增强,均质度有所提高,“中高周低”的极化现象愈发显著,大城市的辐射涓滴作用减弱.最后,从新型城镇化的内在要求、区域战略政策和经济产业基础探讨新型城镇化格局演化的驱动机制.
- 尹鹏陈才梁振民段佩利
-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
- 面向东北亚区域合作的吉林省开放型经济发展研究被引量:5
- 2015年
- 基于SWOT分析方法,通过系统梳理吉林省开放型经济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研究了对内对外开放的基本情况和战略任务,提出了相应的路径和对策.结果表明:边疆近海的地缘区位、较为丰富的产业类型、开放政策的不断出台是吉林省开放型经济发展的优势,开放水平整体不高和现代物流水平较低是劣势,新型城镇化的提出和政府的重点支持是机遇,周边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竞争的国内环境是威胁.据此,以提升中部长吉图开放开发水平、实现开边通海为核心,以开放东部沿边城市带、推进与朝鲜整体经济合作为重点,以拓展西部"两山"铁路、打通东北第二条亚欧大陆桥为目的,提出了吉林省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 尹鹏陈才
- 关键词:开放型经济东北亚
- 2003—2013年长春市工业用地置换的时空差异研究
- 2017年
- 进入21世纪,我国城市逐渐迈入城市空间优化、重组的阶段。其中,工业用地置换是城市空间重构与优化的重要过程之一,长期受到城市经济学、城市地理学、城市规划学等学者的关注,是城市研究的重点主题之一。工业用地的置换包括工业用地的转入和转出,因此研究工业用地转入与转出的时空演变特征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工业用地置换的过程;转移矩阵方法可以获取工业用地转入与转出的数量与空间分布,从而得到工业用地置换的数量与空间分布;圈层分析和等扇分析可以直观地反映工业用地转入与转出的圈层和方位特征。以长春市中心城区为例,借助ArcGIS软件,利用转移矩阵、圈层和扇形分析方法,深入分析工业用地转入、转出与置换的数量变化特征和空间演变特征,不仅可以了解长春市中心城区工业用地置换的总体特征,还可以了解工业用地置换背后的转入与转出特征,从而更加深入、全面地了解工业用地的置换过程。一方面,丰富城市空间研究的理论成果;另一方面,为工业用地的布局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
- 祖健李诚固
- 关键词:工业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