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080430998)
- 作品数:3 被引量:4H指数:1
- 相关作者:吴大顺更多>>
- 相关机构:怀化学院武汉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艺术更多>>
- 从相和歌到清商三调——魏晋娱乐音乐的发展变迁被引量:4
- 2010年
- "相和歌"的称名到刘宋时期才出现,是特指魏晋时期"丝竹更相和"的"十三曲"清商曲。清商三调是在相和歌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的结果,其音乐渊源与相和歌一样,皆出于清商曲。其歌辞语面形态上"行"和"解"的出现是其表演形态中"歌弦"、"送歌弦"等辞乐配合演唱部分的出现、"调"在演唱中得以进一步强化的产物。魏晋时期清商乐从相和歌到清商三调的发展,清晰地展示了魏晋娱乐音乐的发展历程。
- 吴大顺
- 关键词:魏晋相和歌
- 论东晋民间俗乐的发展变迁
- 2009年
- 东晋的民间音乐主要是产生于建业周围的吴歌。从东晋建武元年建国到穆帝升平年间近半个世纪,吴歌一直在民间以自足的方式发展流传。其在文人或贵族中流行大致是从穆帝升平年间才开始的,孝武帝太元、安帝隆安、元兴年间最为活跃,其中七曲于晋末宋初进入宫廷,《碧玉歌》、《桃叶歌》到齐、梁时期才进入宫廷。
- 吴大顺
- 关键词:东晋
- 论东晋侨、土世族文化交流与音乐文化构建
- 2010年
- 东晋的宫廷音乐文化很不健全,宫廷娱乐音乐也不丰富,这与东晋朝廷在音乐文化构建中不积极吸收江南吴歌有很大关系。究其原因,一是中原士族优越的文化观念,二是南北语言的差异与隔阂影响了朝廷对江南吴歌的吸纳。
- 吴大顺
- 关键词:东晋隔阂音乐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