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5BJL045)

作品数:6 被引量:41H指数:4
相关作者:刘刚张博更多>>
相关机构:南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经济管理

主题

  • 2篇竞争优势
  • 2篇后福特制
  • 2篇福特制
  • 1篇多样性
  • 1篇新经济
  • 1篇演进
  • 1篇中国制度变迁
  • 1篇企业
  • 1篇马克思主义经...
  • 1篇马克思主义经...
  • 1篇经济学
  • 1篇挤出效应

机构

  • 6篇南开大学

作者

  • 5篇刘刚
  • 1篇张博

传媒

  • 3篇南开学报(哲...
  • 1篇天津行政学院...
  • 1篇安徽师范大学...
  • 1篇产业经济评论...

年份

  • 1篇2009
  • 3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后福特制与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演变被引量:4
2007年
20世纪70年代以来,从福特制向后福特制的转型是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新的演变趋势。作为具体的生产方式,福特制的基本特征是大规模生产与大规模消费的对应,而后福特制的特征则是柔性生产与个性化和多样化消费的对应。与这一生产组织方式转变相适应的是当代资本主义经济中的劳资关系、企业和产业政策以及国际关系等经济制度的改革和变迁。其中,新自由主义、新公司主义和新国家主义及其创新国家是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演变的关键环节。
刘刚
关键词:福特制后福特制
生产组织方式的演变与企业和产业的竞争优势被引量:5
2005年
面对20世纪70年代以来企业外部经营条件的若干重大变化,西方发达国家的生产组织方式的演进出现了一个重要趋势,即从福特制向后福特制的转变。当存在一种生产方式替代另一种生产方式的情况下, 产品竞争本质往往是生产组织方式的竞争,即产品过剩背后隐藏的是落后的生产方式的过剩。与生产组织方式的转变相伴随的是国家之间综合国力或国际竞争力的消长变化。因而,生产组织方式变革中所蕴藏的后发优势是一国提升其企业和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契机。
刘刚
关键词:福特制后福特制竞争优势企业
新经济的本质及其生产的制度结构——一个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视角
2009年
新经济发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福特制大规模生产危机,是当代资本主义一次新的生产方式创新和制度变革。与福特制大规模生产不同,新经济的驱动力不再是规模和范围经济,而是以持续创新和柔性生产为特征的速度经济。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结网和互动中创业或创新活动的涌现,是新经济实现持续创新和柔性生产的基本力量。从自由主义或调节主义的角度界定新经济及其制度结构的思路,只是从表面上看问题。围绕着创业或创新活动的涌现及其新技术的商业化,新经济的制度结构始终关注的是创业或创新环境的构建,因而又被称为创业资本主义。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和加速工业化进程,中国已经成为世界重要的制造基地。如何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新经济的形成和发展为我们提供了重要借鉴。其中最为关键的是,未来中国经济制度变革的方向不再是简单的放松管制和投资环境的优化,而是构建新的创业或创新环境。
刘刚
关键词:新经济
公共研发投资对私人研发的影响效应分析被引量:8
2007年
作为一国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的重要来源,研发活动的投资主体包括政府和企业。与之相对应,可以把研发活动划分为公共研发和私人研发.其中公共研发与私人研发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影响整个社会研发效率的重要因素。因而,对公共研发投资对私人研发活动影响的理论分析,是制定一国研发政策的基础。本文通过对公共研发投资对私人研发投资的静态、动态挤出和溢出效应的理论分析进行归纳,考察公共研发投资对私人研发投资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的研发投资活动提出政策建议。
张博
关键词:挤出效应
动态组织能力与企业组织的创新和演进被引量:7
2006年
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和现实表明,企业组织创新和演进是一国或地区企业和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的重要来源。无论是新古典经济学的价格理论还是作为其补充和发展的交易成本经济学,都把企业组织创新和演进看作是外生的。而作为民间协调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实的企业组织创新和演进是内生的,是企业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积累动态组织能力、进行新业务扩张和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过程。在快速的经济转型和国际化进程中,企业组织创新是中国制造业发展和国际竞争力提升的重要途径。实施包括组织创新在内的创新性竞争战略,是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和发展的根本源泉。
刘刚
关键词:竞争优势
中国制度变迁和演化路径的多样性被引量:17
2007年
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转型的实践表明,中国不同区域之间制度变迁和演进的路径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与新古典经济学制度分析范式不同,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诺思为代表的制度演化理论认为,制度变迁更多地属于自组织系统的自我演化过程。作为内生和演进的系统,制度变迁是在不确定条件下当事人集体学习、模仿、试错和创新活动中共同知识与信念的形成、演化的结果。在"分权改革"背景下,中国制度变迁和演化路径多样性产生的根源在于:处于不同环境和经济结构条件下的地方政府和当地经济组织之间互动中的集体学习,会形成不同的具有当地特征的共同知识和信念。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属于当地化的惯例性默示知识,从这个意义上说,任何其他目家或地区成功的制度变迁模式都只具有借鉴意义。
刘刚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