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CX2-SW-318-03)

作品数:17 被引量:1,144H指数:16
相关作者:方创琳鲍超黄金川王书华王忠静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首都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知识创新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经济管理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天文地球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水利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0篇生态
  • 4篇生态环境
  • 4篇城市
  • 3篇生态经济
  • 3篇水资源
  • 3篇流域
  • 3篇河流域
  • 2篇三峡库区
  • 2篇生态环
  • 2篇生态农业
  • 2篇水资源约束
  • 2篇农业
  • 2篇农业发展
  • 2篇资源约束
  • 2篇协调发展
  • 2篇经济带
  • 2篇可持续发展
  • 2篇库区
  • 2篇环境保护
  • 2篇高效生态

机构

  • 17篇中国科学院
  • 2篇清华大学
  • 1篇首都师范大学

作者

  • 16篇方创琳
  • 4篇鲍超
  • 4篇黄金川
  • 2篇王忠静
  • 2篇王书华
  • 2篇步伟娜
  • 1篇毛汉英
  • 1篇冯仁国
  • 1篇高群
  • 1篇张传国
  • 1篇申玉铭
  • 1篇孙心亮

传媒

  • 4篇自然资源学报
  • 3篇地理学报
  • 2篇生态学报
  • 2篇中国沙漠
  • 2篇干旱区地理
  • 1篇资源科学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山地学报
  • 1篇地学前缘
  • 1篇2004城市...

年份

  • 1篇2006
  • 1篇2005
  • 6篇2004
  • 6篇2003
  • 4篇2002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科学发展观与区域规划
科学发展观是一种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新发展观,是区域规划的理论基石与灵魂,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编制区域规划的最高准则。基于科学发展观的区域规划是仅次于法律的第二法则,其核心是实现“五个统筹”。科学发展观赋予区域规...
方创琳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区域规划
文献传递
河西走廊:绿洲支撑着城市化!——与仲伟志先生商榷被引量:26
2003年
针对仲伟志先生在《经济观察报》(2002年10月14日)撰写的《河西走廊:城市化覆盖绿洲?》一文的若干观点,提出了自己近年来研究河西走廊得出的基本看法。作者认为,在河西走廊,有绿洲就有城市,有城市就有城市化;城市化不会覆盖绿洲,城市化会推动绿洲更加走向繁荣;水源绝不是城市化的最大瓶颈,城市化更不会制造沙漠;在保护绿洲生态环境的同时,加快走廊城市化发展进程,这是河西走廊生态环境改善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有效途径。绿洲支撑着城市化,合力共筑着河西走廊作为中国西部生态经济走廊的开发与发展。
方创琳
关键词:河西走廊绿洲城市化《经济观察报》生态环境
内陆河流域用水结构与产业结构双向优化仿真模型及应用被引量:18
2006年
在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过程当中,我国内陆河流域由于用水结构与产业结构严重错位,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峻。传统的以满足水资源供需平衡为目标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式,已解决不了水资源短缺问题。因此,在内陆河流域用水结构与产业结构双向优化理论与机制分析的基础之上,以系统动力学模型为主模型,以投入产出模型、多目标决策模型、灰色系统模型、多元统计回归分析法等为辅助模型,通过主模型与辅助模型对接,建立了内陆河流域用水结构与产业结构双向优化仿真模型。该模型把水资源总量作为“总阀门”,并以产业结构调整为切入点,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来优化生产用水结构,进而优化“三生”用水结构,通过“三生”用水结构的优化来确保用水总量不超过水资源承载力,以此反复循环,最终实现流域用水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双向优化。以我国典型的内陆河流域———黑河(干流)流域为例,对该模型进行了应用与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较好地协调流域上中下游之间、生态生产生活系统之间、用水结构产业结构系统之间的矛盾,可以为内陆河流域水资源的持续利用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
鲍超方创琳
关键词:用水结构产业结构仿真模型内陆河流域
黑河流域水-生态-经济发展耦合模型及应用被引量:99
2004年
以系统动力学模型为依据,根据黑河流域生态系统、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相互作用形成的水-生态-经济协调发展耦合关系式,建立了黑河流域水-生态-经济协调发展耦合模型;通过动态模拟和综合调试,从众多实验方案中选择生成水-生态保护型发展方案(WEP)、水-经济高效型发展方案(WEH)、水-生态-经济协调型发展方案(WEE) 3种有效方案。认为WEE方案耗水量介于WEP和WEH之间,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都比较显著,同时兼顾了黑河流域的经济发展目标和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虽然单纯从经济发展或生态保护角度分析,不是最好的方案,但从流域可持续发展和建设流域生态经济带的角度分析,却是一个最优化的方案。进而对WEE方案对应的水-生态-经济协调发展趋势做了分析。认为未来30年流域需水总量总体呈缓慢增加趋势,流域用水结构逐步呈合理化方向演变,流域上、中、下游需水总量和结构的动态变化趋势不尽一致,农业用地结构、粮-经-草种植结构和产业结构都不同程度地朝着合理化方向发展,单方水产值及经济效益总体呈显著增加趋势。
方创琳鲍超
关键词:黑河流域系统动力学
三峡库区不同类型地区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模式与效益分析被引量:58
2003年
三峡库区地形地貌复杂多样,自然生态环境十分脆弱,为了把库区建成全方位开放、综合性开发、高水平发展、高起点安置移民的新型产业密集经济区和高效生态农业区,必须把高效特色生态农业产业化作为未来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因地制宜地采取最有效的高效生态农业建设模式。为此,论文提出了5种不同类型的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即沿江河谷区果→粮→菜→猪→沼→渔水陆循环型高效生态农业模式、浅山丘陵区桔→粮→经→畜→桑→沼共生互惠型高效生态农业模式、低山区林→粮→油→薯→草→畜水土保持型高效生态农业模式、中高山区干果→药→茶→烟→菜→草名优土特型高效生态农业模式和庭院果→菜→花→禽→沼→渔小循环型高效生态农业模式。这些模式推广和应用的综合效果总体良好。
方创琳冯仁国黄金川
关键词:三峡库区生态农业
三峡库区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方向与重点研究被引量:18
2002年
在三峡库区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是库区农村移民安置安稳、缓解人地矛盾、有效遏制生态环境恶化趋势的迫切需要,也是迎接加入WTO后的挑战、进行农业结构调整、确保三峡工程顺利建设和建设三峡生态经济区的迫切需要。论文提出了三峡库区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的总体方向、主导产业与农业各行业发展的思路与重点。库区种植业发展重在压粮扩经,逐步压缩坡耕地粮食生产规模,提高名优特精经济作物的比重,大力发展高效优质生态农业,不求库区粮食自给平衡,但求库区生态平衡;林业突出优化改造经济林,加快建设生态林,大力发展香料林;畜牧业突出种草养畜,稳猪攻羊,积极发展草产业和草食型畜牧业;渔业主要以生态渔业为总体发展方向,服从全局,调整结构,合理布局,形成特色,适度限制发展。最终将三峡库区建设成为全国最大的脐橙生产基地、全国一流长江名优柑橘带和果品产业带、全国最大的榨菜生产基地、重要的兽药生产基地、香料生产基地、有影响力的优质中药材主产区和我国西部重要的淡水水产养殖带。
方创琳黄金川
关键词:三峡库区高效生态农业主导产业农业结构
中国人地关系研究的新进展与展望被引量:95
2004年
作者系统总结了1990年以来中国人地关系研究在理论、方法、实践应用等方面取得的进展,指出并反思了人地关系研究中亟待解决的一系列问题,提出并展望了未来中国人地关系研究的重要方向。研究认为,中国科学家始终把人地关系地域系统视为地理学研究的永恒主题与核心,以全新视角研究人地关系,深入分析人地系统的基本特征,科学划分人地系统的学科分支,尝试揭示人地关系演进趋势与基本规律;新型人地关系理论不断出现,正在逐步形成理论体系,具体可归结为人地系统协调共生与耦合优化理论、人地系统危机冲突与错位异化理论、人地关系分形辩证与系统构型理论共三大类理论研究流派;人地系统研究方法趋于多元化,定性研究方法、数学模拟方法、3S技术方法和综合集成方法等新方法与新手段不断应用;人地系统理论在实践中广泛应用于解决不同时空尺度的区域发展问题和不同领域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但中国人地关系研究尚且存在研究经费严重不足,理论研究深度不深,实践应用广度不够,研究机构缺少,研究队伍不稳等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未来中国人地关系研究的重要方向包括树立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强人地关系理论的深入研究,加强人地系统调控机理与过程、格局与节律的研究,加强人地系统的综合集成交叉与技术支持系统研究。
方创琳
关键词:人地关系人地关系地域系统
珠江流域经济带源头山区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被引量:4
2002年
珠江流域经济带是我国南方地区唯一一条正在隆起的东西向经济增长带 ,其源头山区是我国三大流域经济带中唯一能到达的源头 ,也是唯一适合发展经济的源头。本文从保护珠江源山区生态环境的角度出发 ,通过实地详尽调查 ,系统分析了源头山区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优势与机遇 ,把珠江源头山区总体发展定位为珠江流域经济带新的经济增长点 ,云南省优质生物资源产业化基地 ,云南省重要的能源生产基地和烤烟生产基地 ,滇东地区最重要的交通枢纽和最具吸引力的生态旅游休闲胜地之一 ,突出发挥珠江流域经济带东西部工业合作发展示范基地的功能、绿色农业产业化示范生产加工基地的功能、珠江源生态旅游休闲胜地功能、交通枢纽服务功能和国家可持续发展示范区的综合示范功能。提出了农业富区—推进高效生态农业产业化、工业强区—加速实现城乡生态工业化、旅游活区—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和生态保区 -建设国家级生态自然保护区的基本发展思路。
方创琳高群
关键词:生态环境经济协调发展
水资源约束下西北干旱区城市扩张特征与变动趋势分析——以西陇海兰新经济带城市为例被引量:24
2004年
论文以西北干旱区陇海兰新经济带城市为例,分析了城市水资源利用状况及其短缺程度,认为绝大多数城市“缺水又费水”,城市发展具有明显的“旱生性”。在水资源约束下,西陇海兰新经济带城市的发育程度远远落后于东部地区城市,也落后于全国城市平均水平,略好于西部地区城市,但明显好于西北地区城市,城市扩张的总体特征表现为以总量扩张为主,“农转非”空间和用地拓展空间大,以高耗低效扩张为主,水土资源投入产出效益普遍低下,城市发展处在主要依靠资源开发拉动经济增长的低级阶段,扩张质量有待提高。城市发展具有明显的外部推动性。未来20a,在水资源短缺的继续约束下,经济带城市扩张步伐将比较缓慢,扩张幅度将不会有大的变化。表现为将净增城市非农业人口6.31×106人,城市化水平将提高到35.97%,20a共净增7.21%,特大城市数量将保持西安、兰州和乌鲁木齐3个不变;大城市从无到有,将建成宝鸡、咸阳、铜川、天水、石河子和库尔勒6个;中等城市数量将会显著增加,由2000年的10个增加到2020年的14个,在不考虑“县改市”的前提下,小城市的数量将会进一步减少。为了确保经济带沿线城市的有序扩张,建议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以人为本,以水为生命线,以经济发展为动力,以城市规划为法定依据。
方创琳鲍超申玉铭
关键词:水资源约束西陇海兰新经济带
生态足迹研究的国内外近期进展被引量:503
2002年
论文对生态足迹(ecologicalfootprint)方法产生的背景、理论、计算方法和近期成果作了简要介绍,详尽综述了该方法的优缺点。指出该模型具有概念形象性、内涵丰富性、理论思想的角度全面、新颖,实现了对生态目标的测度及极强的可操作性等优点;同时也指出了其与传统经济指标相脱离的生态偏向性、静态性、忽视污染的生态影响等方面的不足之处。最后对其当前的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势作了较详细的分析,指出其动态性、多指标的整合性、污染影响分析等渐趋完善的发展趋势。
王书华毛汉英王忠静
关键词:生态足迹生态空间占用生态经济学可持续发展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