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971072)

作品数:17 被引量:279H指数:9
相关作者:张落成武清华姚士谋李青陈振光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香港浸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经济管理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建筑科学
  • 2篇农业科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5篇城市
  • 3篇集约利用
  • 3篇城市群
  • 2篇都市
  • 2篇遥感
  • 2篇生态
  • 2篇生态补偿
  • 2篇太湖
  • 2篇太湖流域
  • 2篇土地集约利用
  • 2篇流域
  • 2篇湖流
  • 2篇城市可持续发...
  • 2篇大都市
  • 1篇地理空间
  • 1篇都市圈
  • 1篇都市圈发展
  • 1篇遥感探测
  • 1篇意愿
  • 1篇渔业

机构

  • 18篇中国科学院
  • 9篇中国科学院研...
  • 4篇香港浸会大学
  • 4篇香港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南京林业大学
  • 1篇南京财经大学
  • 1篇苏州大学
  • 1篇南京晓庄学院
  • 1篇中山大学
  • 1篇盐城师范学院
  • 1篇宁阳县农业局

作者

  • 13篇张落成
  • 8篇武清华
  • 7篇姚士谋
  • 5篇李青
  • 2篇程绍铂
  • 2篇刘剑
  • 2篇刘桂林
  • 2篇陈爽
  • 2篇王辰
  • 2篇李广宇
  • 2篇陈振光
  • 1篇吴建楠
  • 1篇彭立华
  • 1篇杨桂山
  • 1篇刘存丽
  • 1篇张倩
  • 1篇苏伟忠
  • 1篇朱天明
  • 1篇潘佩佩
  • 1篇薛凤旋

传媒

  • 5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地理研究
  • 1篇海洋湖沼通报
  • 1篇海洋科学
  • 1篇湖泊科学
  • 1篇苏州大学学报...
  • 1篇人文地理
  • 1篇经济地理
  • 1篇地理科学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生态与农村环...
  • 1篇环球人文地理
  • 1篇2012(第...

年份

  • 2篇2013
  • 3篇2012
  • 7篇2011
  • 5篇2010
  • 1篇2009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我国特大城市协调性发展的创新模式探究
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化与城镇化成为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和社会全面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城市现代化与交通运输网络体系的建立促进了城乡一体化发展,缓解了城乡二元结构矛盾。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城市发展面临的主客观因素复...
姚士谋李广宇燕月陈爽陈振光
关键词:城市可持续发展
文献传递
经济发达区内大都市用地空间的理性扩展被引量:4
2009年
城市化是当今时代社会经济发展的主旋律与经济发展实现现代化的主要目标之一。在经济发达地区,工业化水平高、城镇密集、交通发达、土地利用空间高度集约化,也是沿海地区城市化的重要特点。然而,每个城市的用地空间在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着非理性的扩展现象,甚至有些大城市地区用地失控的现象;使之城市边缘地区过度郊区化,无限制的蔓延扩展,开发区泛滥,造成生态环境恶化,非理性化的城市建设成本不断增加,社会与环境治理成本也不断加大。提出在经济发达地区内,大都市用地空间理性扩展的5个原则与5种解决的办法,在中国土地资源十分有限的国情条件下,大都市建设做到用地空间理性扩展以及城市化健康发展将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与学术价值。
姚士谋张落成陈爽彭立华
关键词:大都市
太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特征与机制分析被引量:9
2011年
太湖流域土地总面积36 895km2,包括了上海、江苏、浙江两省一市的部分区域,其中,江苏占53%,浙江占33%,上海占14%。太湖流域土地利用按下垫面可以分为耕地、建设用地、水域和其他用地4种类型。采用2005年土地详查数据与上次防洪规划数据进行比较。研究发现:耕地是太湖流域最重要的下垫面,占土地总面积的36.6%,建设用地占土地占面积的23%,与耕地的矛盾十分尖锐,水域面积较大,占土地总面积的14.5%。1996~2005年,土地利用变化的总体趋势是,耕地面积减少,减少幅度最大的地区在太湖流域江苏部分,两省一市建设用地均有30%左右的增长幅度,土地围垦得到有效控制,水域面积略有下降。人口增长和城市化快速发展、经济发展、效益驱动与土地管制差异是造成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原因。
张落成刘存丽
关键词:土地利用太湖流域
我国中部崛起的城市群发展策略思考被引量:8
2011年
中部地区崛起是国家经济重心多极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中部经济发展态势良好,但中心城市实力较弱,辐射作用不强,城市群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城市群间缺乏沟通与合作。针对我国中部城市群的现状问题,提出了武汉都市圈、中原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皖江城市带、环鄱阳湖城市群和太原都市圈等中部6大城市群的发展策略:尽快建成我国中部经济发展轴,壮大节点的经济实力,努力建成产业集聚的核心地区,发展传统农业,但要引导向现代农业、都市农业方向前进,强有力地提升中部地区城镇化水平。同时注重我国中部地区城乡统筹规划与示范区的建设,保护本区域的旅游生态区、建成重要的国际旅游区,促进我国中部地区经济的长足发展,全面推动区域城镇化。
武清华姚士谋薛凤旋张落成
关键词:城市群发展产业集聚区城乡统筹
天目湖流域生态补偿标准核算探讨被引量:26
2011年
对天目湖流域居民生态补偿认知状况进行问卷调查,选取支付意愿法、水资源价值法和收入损失法三种方法对天目湖流域生态补偿标准进行核算。改进的支付意愿法得到生态补偿总额为12 924.08×104元;基于水源保护功能的水资源价值法测算的生态补偿标准为6 190.4×104元;采用直接收入损失法计算的天目湖流域生态补偿总额为5 839×104元。三者相比较,引入旅游者门票反哺支付意愿的支付意愿法,更完善地表达了天目湖流域的生态补偿标准额,可以作为现阶段天目湖流域水源地生态补偿标准制订的重要依据。只有从政策层面上对水源保护区实行差别化政绩考核制度,给予水源区一定程度的政策倾斜,才能从根本上调动政府和当地居民保护生态环境的积极性。
张落成李青武清华
关键词:生态补偿
土地集约利用与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研究——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被引量:50
2011年
以长三角为例,分别建立土地集约利用及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法,对1999—2008年土地集约利用与经济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并运用重心迁移模型和空间自相关模型分析了长三角土地集约利用、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特征及两变量的空间相关性。结果表明,从重心迁移模型看,两重心较为集中地分布在苏州市域内,在迁移变化过程中,其相对距离不断缩小;土地集约利用与经济的协调发展程度从低层次的不协调逐步向高层次的协调发展模式演变。从两系统的空间相关性上看,2008年两系统存在显著的相关性;从局部自相关来看,上海、苏州、无锡和嘉兴属于"高—高"热点区域;扬州、泰州、镇江、常州和台州市属于"低—低"区域;南通、湖州、绍兴和舟山市属于"低—高"异质性区域;南京、杭州和宁波市属于"高—低"异质性区域。
李昌峰武清华张落成
关键词:土地集约利用经济发展长江三角洲
泰州市基本农田空间配置探讨被引量:7
2010年
泰州是江苏苏中地区重要农业生产基地。随着经济发展,基本农田存在被大量挤占风险。需要对现有耕地进行科学评价,从保障粮食生产安全的角度,将最适宜耕作的耕地保护下来,禁止非农占用。利用需求模型测算泰州基本农田需求量为32.7×104 hm2,按照基本农田的保护率为85%计算,2020年泰州市基本农田适度保有量在26×104~30×104 hm2。通过1km×1km的格网,选取生产能力和发展压力两类指标,综合评价耕地适应性,按照高适宜等级优先分配的原则,将基本农田分配到空间地域单元,达到空间优化配置目的,为土地管理决策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到2020年,泰州市基本农田将主要配置在兴化市,占60%以上,泰州城区随着工业化进程加快,基本农田被占用风险加大,保有量比较低,占全市的比重不到3%。
张落成王辰李青
关键词:基本农田
我国特大城市协调性发展的创新模式探究被引量:16
2012年
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化与城镇化成为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和社会全面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城市现代化与交通运输网络体系的建立促进了城乡一体化发展,缓解了城乡二元结构矛盾。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城市发展面临的主客观因素复杂,发展协调性问题日益突出。大城市尤其是百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城市盲目蔓延,生态环境污染与破坏严重,发展严重不协调。针对我国特大城市发展协调性问题,对其发展背景、挑战、研究的必要性和创新模式构建等根本性问题进行初步的探索研究,以全面促进我国城市健康可持续发展。
姚士谋李广宇燕月陈爽陈振光
关键词:城市可持续发展
极端干旱区稀疏荒漠植被信息遥感探测研究被引量:7
2013年
基于Landsat 5 TM遥感影像,以塔里木河下游断流区的荒漠河岸林为例,选取植被指数随植被覆盖度增加的反映速率、植被指数的取值范围变化、植被与背景信息的区分度三个指标,对NDVI、SAVI、MSAVI、GEMI、EVI 5种植被指数探测低覆盖度植被信息的能力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根据三个指标的综合分析,GEMI指数是塔里木河下游断流区探测低覆盖度植被信息的最佳植被指数。
刘桂林张落成李广宇刘剑杨洪振
关键词:极端干旱区遥感
高铁时代我国三大都市圈发展路径探索被引量:6
2011年
区域地理学第一定律是地理空间在地球表层的具体表现,也是研究生产力高度发展重要核心区人口与经济集聚城镇的现象。在高铁时代,城镇扩展构成的大都市圈集聚、集约与消费的物质越来越集中,其大都市圈的资本、人流、技术与文化"外溢"与"回流"不断信息化、网络化、空间集中化的城市化过程;反过来也促使加快了交通网络化、同城化、快速化的发展,特别是在我国三大都市圈城市群区,尤其突显。本文从我国刚刚进入高铁时代,大都市圈的相对地域空间内工业化、城市化的基本完成出发,探索我国三大都市圈(长三角、京津唐、珠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城市化过程、发展模式及其发展路径,并为我国三大都市圈发展战略及其相关对策提出积极的建议,期望引起学者的深入研究与争论,促进我国城市化道路健康稳定地发展。
姚士谋程绍铂吴建楠
关键词:高铁时代地理空间大都市圈交通网络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