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011181)
- 作品数:5 被引量:38H指数:5
- 相关作者:李春初戴志军戴志军陈锦辉王世俊更多>>
- 相关机构:华东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广西师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华南弧形海岸岸线形态与地貌发育模式被引量:5
- 2004年
- 利用主成分分解方法对华南34个典型弧形海岸线形态指标进行研究,同时分析华南弧形海岸的沉积、动力及其地貌等特征,结果表明:(1) 华南弧形海岸的形态具有多样性与复杂性特征。(2) 波浪的入射方向对海岸的形态发育不起作用,海湾的开口和波浪强度是海岸形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子。(3) 华南弧形海岸体系的地貌发育模式一般由堡岛、潟湖及其潮汐通道组成,并主要可分为海湾偏E型、海湾偏S型、海湾偏W型和海湾偏N型等4种发育模式。
- 戴志军李春初
- 关键词:弧形海岸主成分分析
- 螺线海岸判定准则及其在华南弧形海岸形态中的应用被引量:5
- 2004年
- 弧形海岸形态规律的研究是岬湾沙质海岸稳定与演变研究的重要内容。在简要回顾螺线海岸理论及其应用研究状况的基础上,根据Silvester1970、1974年及Hsu等1989年提出的螺线海岸平衡判定准则,计算了华南34个典型弧形海岸的平面形态要素,并对判定准则在华南弧形海岸中的适应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由于华南弧形海岸遮蔽岸段发育有潮汐通道,湾内存在少量沿岸输沙等因素,致使判定准则并不能用于预测华南弧形海岸的稳定与侵蚀状况。
- 戴志军
- 华南海岸带陆海相互作用研究被引量:19
- 2004年
- 全球环境变化背景下,海岸带陆海相互作用的重点应该放在地球系统的重要界面-海岸带。结合国外海岸带陆海相互作用研究,对我国华南海岸带历史与现代陆海相互作用研究的现状与问题进行较为详细的评述.并就华南海岸带开展陆海相互作用应研究的主要内容及趋势进行了探讨。
- 戴志军李春初陈锦辉
- 关键词:华南海岸环境变化
- 华南弧形砂质海岸形成机制分析被引量:5
- 2005年
- 对华南弧形砂质海岸体系的沉积环境、动力及其泥沙供给等条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控制华南弧形砂质海岸形成的主要因素包括地域背景、陆架物质供应量、水动力条件、海平面变化等.其中,陆架供沙是弧形砂质海岸形成的主导因子,海面上升致使大量泥沙存在向岸运动的趋势;波浪则是叠加在这种趋势上促使泥沙向岸运动的动力因子.
- 戴志军李春初王文介
- 关键词:海洋动力学
- 季节性波浪动力作用下南湾弧形岸滩泥沙横向输运特征被引量:7
- 2007年
- 响应季节性波候作用的泥沙输运特征是研究弧形海滩地貌变化及港工建筑的重要内容。基于南湾弧形海滩实际测量的冬、夏各11条剖面高程变化资料,将其划分为低潮间带、低中潮带、中潮带、高潮间带、低冲流带、中冲流带及其海滩后滨等7带,在此基础上利用经验正交函数(EOF)方法对各个带的体积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南湾弧形海滩的泥沙以单向输运为主,并具有季节性变化特征,其中冬季泥沙在东南浪作用下,自陆向海输运,夏季泥沙在西南浪作用下自海向陆输运;2)南湾弧形海滩的泥沙分别在高潮带与中潮带、低冲流带与中冲流带之间存在频繁的双向输运;3)南湾弧形海滩不同岸段泥沙的横向输运因岬角的遮蔽能力、地形以及波浪作用的方向而有所差异。
- 戴志军陈建勇李春初王世俊路海亭
- 关键词:EOF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