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7AA06Z00)

作品数:5 被引量:58H指数:5
相关作者:冯其红张安刚尹晓梅邴绍献齐俊罗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山东省“泰山学者”建设工程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2篇调剖
  • 2篇油藏
  • 2篇提高采收率
  • 2篇采收率
  • 1篇调剖剂
  • 1篇调剖效果
  • 1篇多层油藏
  • 1篇优化设计
  • 1篇油剂
  • 1篇渗流
  • 1篇渗流方程
  • 1篇数值模拟
  • 1篇驱油
  • 1篇驱油机理
  • 1篇驱油效率
  • 1篇注入量
  • 1篇吸水指数
  • 1篇流方程
  • 1篇流固耦合
  • 1篇聚合物驱

机构

  • 5篇中国石油大学...
  • 3篇中国石油化工...
  • 3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作者

  • 4篇冯其红
  • 2篇张安刚
  • 1篇张本华
  • 1篇杨勇
  • 1篇万新德
  • 1篇康万利
  • 1篇齐俊罗
  • 1篇刘春天
  • 1篇盖德林
  • 1篇姜汉桥
  • 1篇韩修廷
  • 1篇邴绍献
  • 1篇孙民笃
  • 1篇陈先超
  • 1篇陶丽
  • 1篇尹晓梅

传媒

  • 1篇石油学报
  • 1篇油田化学
  • 1篇石油勘探与开...
  • 1篇油气地质与采...
  • 1篇西南石油大学...

年份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8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聚合物驱后多元调驱体系提高采收率研究被引量:5
2012年
根据聚合物驱后提高采收率的需要,筛选了多元调驱体系的凝胶颗粒类型、交联剂最优浓度和洗油剂最优浓度,分别考察了单元注入体系(50 mg/L或100 mg/L交联剂、2000 mg/L阳离子凝胶微球,注入体积1 PV),二元注入体系(100 mg/L交联剂+2000 mg/L阳离子凝胶微球,注入体积1 PV)和三元注入体系(0.4 PV×2000mg/L阳离子凝胶微球+0.3 PV×100 mg/L交联剂+0.4 PV×2000 mg/L高效洗油剂)的调剖效果。实验结果表明:二元注入体系转水驱突破压力为3 MPa左右,而且压力整体波动范围和波动幅度都明显高出单元注入体系的,这说明二元注入体系调剖效果比单元注入体系的好;在水驱采收率39.65%、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18.38%的基础上,三元注入体系提高采收率22.82%;水驱和聚合物驱阶段注入压力较低,凝胶微球注入后压力迅速上升,交联剂的注入保持了压力,高效洗油剂驱使压力进一步上升,转后续水驱后压力下降并稳定在2 MPa左右;与二元注入体系相比,三元注入体系的后续水驱压力明显降低,这保证了在不影响调驱效果的同时还能降低后续水驱压力,因此多元注入体系具有更好的实际应用价值。
冯其红陈先超孙民笃
关键词:聚合物驱后交联剂提高采收率
层间调剖注入参数优化设计被引量:9
2011年
针对目前层间调剖注入参数设计存在的问题,结合调剖作用机理,采用包含调剖层和非调剖层的多油层理想地质模型简化实际油层,利用最小吸水指数变异系数建立了调剖剂选择性注入量的最优化模型,可实现各小层吸水量差异程度达到最低,最大限度改善注水井吸水剖面;从注采系统的压力平衡出发,考虑低渗透层即非调剖层的启动压力梯度,建立了调剖剂选择性注入压力的最优化模型,可实现调剖过程中对低渗透层的零污染,从而更好地动用低渗透层可采储量,提高油藏波及体积。在此基础上,采用遗传算法对模型进行了数学求解,并对一个实际井组进行了调剖注入参数的优化设计,评价期1a后,水井吸水剖面得到较大程度改善,吸水指数变异系数由0.873降低至0.561,注水压力上升并且维持在8.2 MPa左右,评价期内累积增油量达326.4 t。
冯其红张安刚蔡荣蔚陶丽
关键词:注入量调剖剂优化设计
大孔道形成与演化过程流固耦合模拟被引量:27
2009年
为描述与认识油藏大孔道的形成与演化规律,建立了一套流固耦合数学模型。该数学模型由储集层渗透率演化模型与油藏流体渗流方程耦合而成,其中储集层渗透率的变化模型为渗透率与累计线流量的关系方程,反映了大孔道的演化过程。在此基础上,开发了模型求解软件。通过对正韵律概念模型的模拟计算,得出了大孔道在地层中的形成与演化规律:随着含水率的增加大孔道逐渐发育,含水率越高,大孔道越明显;大孔道主要发育在近井地带和主流线上;大孔道在正韵律厚油层底部发育;渗透率级差越大,注水过程中越容易形成大孔道;注采不均衡性导致在注采强度较大的方向上容易形成大孔道。实际模拟了胜利孤岛油田中二中30NB20井区Ng35大孔道的形成过程和特征,相应注水井实施调剖措施的效果进一步证实了大孔道的存在及本方法的可靠性。
冯其红齐俊罗尹晓梅杨勇邴绍献张本华
关键词:大孔道渗流方程流固耦合数值模拟
聚能等流度高效驱油新方法研究被引量:12
2008年
对于非均质多油层油藏,现有开采理论和技术难以大幅度挖掘难采及滞留的剩余油,提出了同步聚能等流度调控大幅度提高采收率的新方法和驱油机理。通过等流度设计,实现了非均质层内的分流、聚能、聚流过程,达到大幅度驱油节能、节约注入水、减少注剂、降低投资、高效挖掘难采剩余油及大幅度提高采收率和开采效益的目的。数值模拟研究和对岩心渗透率为0.1-3.0μm^2的非均质油层室内实验表明,水驱后聚能等流度驱油均获得较好效果,大幅度减少了注剂量、提高了驱油效率和采收率(60%-80%)。现场试验分析表明,该方法能大幅度提高采收率。
韩修廷刘春天万新德盖德林康万利
关键词:非均质油藏提高采收率驱油机理驱油效率
多层油藏调剖效果动态预测方法研究被引量:5
2011年
针对目前调剖效果预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调剖作用机理,采用包含调剖层和非调剖层的"多油层"理想地质模型简化实际油层,建立了多层油藏调剖效果预测解析模型。首先,根据封堵率的变化评价各理想层的吸水指数,进而利用叠加原理计算各层吸水量;然后,根据油、水井间水相渗流阻力和油井井底流压计算不同油井方向的平面分配系数,计算注水井在不同油井方向上的层内分水量;最后,根据油井动态开发数据计算各个油井的分层含水率,计算油井的受效效果。对一个实际井组的调剖效果进行了测试,表明预测结果可靠,有现场应用价值。
冯其红张安刚姜汉桥
关键词:调剖吸水指数分层含水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