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072404)

作品数:7 被引量:29H指数:3
相关作者:尤欣赵岩张奉春郑乐婷唐福林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协和医院青年科研基金杨森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细胞
  • 3篇狼疮
  • 3篇红斑
  • 3篇红斑狼疮
  • 2篇系统性红斑
  • 2篇系统性红斑狼...
  • 2篇淋巴
  • 2篇淋巴细胞
  • 2篇类风湿
  • 2篇类风湿关节炎
  • 2篇关节炎
  • 2篇风湿
  • 2篇风湿关节炎
  • 2篇白介素
  • 2篇白细胞
  • 2篇白细胞介素
  • 2篇白细胞介素-...
  • 2篇白细胞介素2...
  • 1篇单个核细胞
  • 1篇凋亡

机构

  • 3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广西医科大学...
  • 2篇北京协和医院
  • 1篇北京大学深圳...
  • 1篇郑州大学第一...
  • 1篇中国协和医科...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北京协和医学...

作者

  • 7篇尤欣
  • 4篇唐福林
  • 4篇张奉春
  • 4篇赵岩
  • 4篇郑乐婷
  • 2篇赵丽丹
  • 2篇赵铖
  • 2篇张烜
  • 2篇曾小峰
  • 1篇曾晓峰
  • 1篇李梦涛
  • 1篇张瑾
  • 1篇张煊
  • 1篇张磊
  • 1篇王迁
  • 1篇吴华香
  • 1篇沈敏
  • 1篇刘升云
  • 1篇史群
  • 1篇蔡月明

传媒

  • 2篇中日友好医院...
  • 2篇中国医刊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中华儿科杂志
  • 1篇中华风湿病学...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3
  • 2篇201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21对正常B细胞分泌功能和凋亡的影响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IL-21对正常B细胞分泌功能和凋亡的影响。方法收集初发未经治疗的活动期SLE患者和健康对照者血清各20例,磁珠分选健康对照者外周血CD19+B细胞,与SLE患者、健康对照者血清和/或重组IL-21受体融合蛋白共培养,5 d后收集上清及细胞,免疫比浊法测上清IgG、IgM水平,ELISA法测上清抗双链DNA抗体,膜连蛋白Ⅴ/碘化丙啶法检测B细胞凋亡率。结果(1)正常B细胞+SLE患者血清组IgG、IgM及抗双链DNA抗体水平高于SLE患者血清+培养基组[(5.84±1.79) g/L比(4.25±1.48) g/L,P=0.000;(0.46±0.21) g/L比(0.43±0.21) g/L,P=0.003;(127.76±70.24) IU/ml比(115.15±63.88) IU/ml,P=0.014];而正常B细胞+健康对照者血清组IgG、IgM及抗双链DNA抗体水平无明显改变(P值均〉0.05);(2)加入重组IL-21受体融合蛋白后,正常B细胞+SLE患者血清+重组IL-21受体融合蛋白组IgG、IgM及抗双链DNA抗体水平减少[(5.26±1.62) g/L比(5.84±1.79 ) g/L,P=0.006;(0.42±0.20) g/L比(0.46±0.21) g/L,P=0.002;(118.00±69.62) IU/ml比(127.76±70.24) IU/ml,P=0.012];(3)正常B细胞+SLE患者血清组B细胞凋亡率高于正常B细胞+健康对照者血清组[(47.88±12.65)%比(38.86±10.32)%,P=0.004];加入重组IL-21受体融合蛋白后,正常B细胞+SLE患者血清+重组IL-21受体融合蛋白组B细胞凋亡率下降[(42.08±12.52)%比(47.88±12.65)%,P=0.001]。结论IL-21可诱导正常B细胞分化为免疫球蛋白分泌细胞分泌抗体,同时诱导正常B细胞凋亡,阻断IL-21可能成为治疗SLE的新方法。
郑乐婷赵丽丹赵铖赵岩张烜张奉春曾小峰唐福林尤欣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21B淋巴细胞
原发性白色萎缩误诊分析及文献复习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白色萎缩多见于中青年女性,其皮损表现与皮肤血管炎相似,而治疗和预后则完全不同,希望提高风湿科医生对白色萎缩的正确认识。方法回顾分析5例原发性白色萎缩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辅助检查、组织病理学特点和治疗反应。结果 5例患者首诊时均诊为血管炎,病变对称,部位多在踝部和小腿根部,2例延及足背,夏季加重。皮损以痛性溃疡、结痂后遗留象牙白色瘢痕,其周围有色素沉着和毛细血管扩张为特征。实验室检查和辅助检查多无特殊。病理组织学检查明确诊断,有真皮浅层毛细血管增生,血管壁纤维素样变性,可见栓塞。血管周围均未观察到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和白细胞核碎裂现象,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无效。抗凝、抗血小板聚集和活血后皮疹减轻或消退。结论白色萎缩不同于皮肤血管炎,需掌握本病的临床表现和组织病理学特点。
蔡月明徐东沈敏尤欣
关键词:误诊文献复习
白介素-6受体拮抗剂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h17分化的影响被引量:12
2013年
目的:研究重组人源化抗人白介素-6(IL-6)受体单克隆抗体——托珠单抗(TCZ)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作用机制。方法:以8例长期接受甲氨蝶呤治疗的活动性RA患者为试验对象,每4周静脉滴注1次TCZ 8mg/kg,分别于治疗基线(W0)、治疗12周(W12)采集外周血,分离血清及提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结果:TCZ抑制RA患者PBMC的IL-17+CD4+T细胞(Th17)细胞分化,治疗12周时Th17细胞比例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血清IL-17的水平12周时较治疗前显著下降(6.33±2.45pg/ml vs 11.3±5.73pg/ml,P<0.05);血清IL-6的水平12周时较治疗前显著下降(13.23±10.68pg/ml vs 48.07±22.37pg/ml,P<0.01)。并且TCZ治疗显著降低RA患者疾病活动性相关的DAS28、类风湿因子和C反应蛋白水平。结论:TCZ可能通过减少IL-6产生,抑制RA患者Th17细胞的分化,降低促炎症因子IL-17的产生,显著改善RA的疾病活动性,从而有效治疗RA。
史群尤欣郑乐婷李梦涛张奉春赵岩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白介素-6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人类巨细胞病毒活动性感染105例诊治分析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人类巨细胞病毒(HCMV)活动性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 SLE合并HCMV活动性感染的病例105例,按照HCMV感染和SLE之间的关系分为三组,即HCMV触发SLE组42例、HCMV加重SLE组31例、HCMV模拟SLE活动组32例;分析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抗病毒治疗方案等资料。结果血细胞减少(81%)、发热(73.3%)、肝功能损害(54.3%)是SLE合并HC-MV活动性感染最常见的临床表现。蝶形红斑、皮肤血管炎、关节炎、浆膜腔炎、中枢神经系统受累和肾脏受累则提示SLE活动。HCMV-pp65阳性率最高(84.9%)。接受更昔洛韦诱导治疗14~21天后,9例(47.6%)HCMV-IgM阳性患者及17例(45.9%)HCMV-pp65阳性患者未转阴,其中7例在3个月内再次出现病情反复,且6例(85.7%)为抗病毒治疗后HCMV-pp65持续阳性的患者。结论 HCMV活动性感染与SLE活动有很多相似的临床表现。HCMV-pp65是指导抗病毒治疗的敏感指标。更昔洛韦14~21天诱导治疗对于部分患者是不够的,如果HCMV-pp65持续阳性,应当延长抗病毒疗程。
张瑾吴华香丁健王健杨婧张奉春赵岩曾晓峰张煊唐福林尤欣
关键词:人类巨细胞病毒感染系统性红斑狼疮
孤独症与免疫异常研究进展
2015年
孤独症也称为自闭症,是孤独谱系障碍(autismspectrumdisease,ASD)中的一种,以社会人际交往障碍、言语沟通异常、行为刻板和重复为特征的广泛性精神发育障碍。孤独症病因未明,是一种具有高度异质性的疾病,可累及体内多个器官系统,包括神经系统、免疫系统、胃肠道和皮肤黏膜。近30年对致病基因的研究发现了100多种易感基因,生物医学领域的进展提示疫苗、感染、应激和创伤有可能影响其发病。
方芳尤欣
关键词:孤独症免疫异常人际交往障碍谱系障碍言语沟通器官系统
白细胞介素-21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表达来源及与白细胞介素-17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研究IL-21在初发SLE患者中的表达、来源及与IL-17的相关性。方法收集36例初发SLE患者和28名健康对照外周血标本,分离PBMCs及血清。流式细胞术检测PBMCs中CD4+IL-21+、CD4qL-17+细胞比例;荧光定量PCR检测IL.21相关转录调节因子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mRNA基因表达;ELISA检测SLE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21水平;磁珠分选初治SLE患者CD4+细胞,流式细胞术分选出CD4+CD25+细胞,检测IL-21在各T辅助细胞亚群Th1(CD4+IFN-γ+)、Th2(CD4+IL4+)、Th17(CD4+IL-17+)、滤泡T辅助细胞Tfh(CD4+CXCR5+)以及调节性T细胞(CD4+CD25+)上的表达。采用t检验和Pearson相关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SLE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的IL-21表达水平[(10.0±5.9)%]显著高于健康对照[(4.4±1.8)%](t=4.87,P〈0.01),且重型SLE[(14.3±5.4)%]显著高于轻型[(6.4±2.9)%](t=4.90,P〈0.01);②SLE患者血清IL.21水平[(317±27)pg/ml]较健康对照[(111±12)pg/ml]显著升高(t=5.60,P〈0.01),治疗后IL-21水平[(266±35)pg/m1]显著下降(t=11.6,P〈0.01);③SLE患者PBMCs中STAT3mRNA水平(0.52±0.25)较健康对照组(0.32±0.12)显著上调(t=2.39,P〈0.05);④Th1、Th2、Th17、Tfh及调节性T细胞均可分泌IL-21;⑤IL-21水平与SLEDAI评分、抗dsDNA抗体滴度及血清IgG呈正相关(r=0.634,19〈0.01;r=0.408,P〈0.05;r=0.585,P〈0.01),与补体c3呈负相关(r=-0.554,P〈0.05);⑥SLE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的IL-17表达水平及血清IL-17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1.7±0.7)%和(1.0±0.5)%,t=3.04,P=0.006;(62±26)pg/ml和(41±15)pg/ml,t=2.92,P=0.015J,IL-21与IL-17水平呈正相关(r=0.488,P=0.029o结论SLE患者IL-21在SLE患者CD4+T细胞表达异常升高,由调节性T细胞�
郑乐婷张磊赵丽丹赵铖刘升云赵岩张烜张奉春曾小峰唐福林尤欣
关键词:红斑狼疮白细胞介素21白细胞介素17T淋巴细胞
p53治疗白介素-1β诱导兔膝关节炎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以腺病毒(Ad)为载体、p53为治疗基因,研究p53基因对人白介素(IL)-1β诱导兔膝关节炎的疗效和机制。方法:以Ad-LacZ为对照,将Ad-p53和Ad-LacZ分别注入6只人白介素1β(hIL-1β)诱导兔膝关节炎模型的膝关节。分析滑膜组织病理改变和关节炎的相关指标变化,检测滑膜组织细胞凋亡情况;培养人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的滑膜成纤维细胞(FLS),用四氮唑蓝比色法(MTT)测定p53对滑膜细胞生长及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情况,测定上清IL-6的水平。此外,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和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方法评价腺病毒能否将治疗基因p53有效转移至滑膜组织。结果:Ad-p53感染滑膜成纤维细胞和滑膜组织后,治疗基因p53 mRNA和蛋白的表达明显上调。p53能显著减轻hIL-1β诱导兔膝关节炎的炎症,抑制滑膜细胞增生,减少炎症细胞浸润。p53不能诱导RA-FLS凋亡,但能显著下调促炎症细胞因子IL-6的产生。结论:抑癌基因p53很可能主要通过抑制促炎症因子的产生来减轻关节和滑膜炎症,是RA基因治疗的有效因子之一。
尤欣王迁张婷郑乐婷唐福林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P53滑膜炎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