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地震行业科研专项(200808079)

作品数:8 被引量:92H指数:7
相关作者:王广才史浙明董建楠王旭升梅建昌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中国地震局更多>>
发文基金:地震行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0篇地下水
  • 7篇地下水位
  • 7篇地震
  • 5篇汶川地震
  • 4篇固体潮
  • 4篇含水
  • 3篇震中
  • 3篇水层
  • 3篇同震响应
  • 3篇含水层
  • 2篇地下水水位
  • 2篇水位
  • 2篇体应变
  • 2篇气压
  • 2篇周期波
  • 2篇井水位
  • 2篇降雨
  • 2篇反演
  • 2篇潮汐
  • 2篇潮汐因子

机构

  • 13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中国地震台网...
  • 1篇中国地震局地...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地震局

作者

  • 13篇王广才
  • 5篇史浙明
  • 4篇赵丹
  • 2篇王旭升
  • 2篇董建楠
  • 1篇刘春国
  • 1篇沈照理
  • 1篇刘成龙
  • 1篇张凌空
  • 1篇牛安福
  • 1篇张卫华
  • 1篇梅建昌
  • 1篇陈睿智

传媒

  • 3篇地震学报
  • 1篇自然杂志
  • 1篇地学前缘
  • 1篇大地测量与地...
  • 1篇中国科学:技...
  • 1篇中国科学:地...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年份

  • 2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 5篇2010
  • 2篇2009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地下水位气压效应的消除及主要气压影响分波的识别被引量:13
2013年
气压变化对地下水位微动态存在影响,而地下水位微动态变化通常携带了大量构造活动和地震异常信息,消除地下水位的气压效应对于有效识别地震异常信息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识别地下水位中主要气压影响分波并分析其变化,可以进一步探求地震过程中含水层介质的变化,进而达到预测地震的目的.本文以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为例,利用南溪、巢湖与邛崃井的地下水位与气压观测数据,进行了地下水位的气压效应消除和影响地下水位的主要气压分波识别研究.通过2种回归方法得到了消除气压影响后的校正水位;利用调和分析法结合频谱分析识别了影响水位波动的气压分波;对地震前后影响井水位变化的气压分波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地震前后主要气压影响分波发生了改变,各气压分波振幅也有不同程度的增减,这可能与气压分波各自周期性变化有关,也可能是地震造成含水层特性发生改变从而使井水位对气压的响应改变所致.
赵丹王广才
关键词:地下水位
汶川地震地下水位同震变化及应变—含水介质参数反演
已有研究表明,同震地下水位变化的型态、幅度、持续时间与地震作用力的性质、方向、大小以及局部构造、水文地质结构和含水层参数等有关。因此,根据同震地下水位响应特征可以获取含水层孔隙压力的变化、所受地震作用力的类型和含水层导水...
王广才史浙明陈睿智王金维
文献传递
八宝山断裂带浅部岩体水力耦合模型被引量:1
2010年
八宝山断裂带是北京西部的一条活动断裂,观测表明其形变、地下水位和降水之间存在强相关性。从大灰厂观测站的断裂带条件和观测系统布置来判断,这种强相关性是浅部破碎岩体渗流-应力耦合机制的结果。断裂带浅部岩体可以分为无压区和承压区。降水能够直接入渗补给无压区,也能够渗入到承压区上部的上盘岩体风化带,从而同时影响断裂带和风化带的地下水位。一个7参数的线性水力耦合模型给出了与实测动态基本一致的垂向形变、地下水位模拟结果。模型分析表明观测到的垂向变形主要由无压区地下水位升降引起的膨胀和收缩变形构成,而上盘湿润或疏干引起的重量变化对垂向变形贡献很小。由于断裂带的地下水排泄基准面和水准基台值可能存在某种外在因素引起的变化,模型参数可能不够稳定,需要进一步调查研究。
王旭升王广才董建楠
关键词:地下水降雨
利用地下水水位的固体潮效应反演体应变
研究表明,通过地下水水位固体潮效应反演体应变,不仅能够监测地震孕育过程中可能引起的地壳形变,了解地震孕育过程的应力—应变过程,而且对确定区域应力场的动态,指导地下流体观测井网布置以及预测地震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选择了我...
史浙明王广才
文献传递
三峡井网井水位对汶川8.0级地震的同震响应特征研究被引量:28
2009年
系统分析了三峡井网8口井水位对汶川8.0级地震的同震响应及其后效特征,揭示出这些特征因井而异,其差异性在井孔结构相似的条件下主要取决于井点的构造部位、观测含水层的地下水埋藏类型、含水层的导水系数等条件;深入研究了井水位同震后效特征中残留阶升与阶降的力学含义及其地震预测意义,并用仙女山断裂带上近期地震活动验证了残留阶升区可能是未来地震危险区的科学推论.
刘成龙王广才张卫华梅建昌
关键词:井水位同震响应三峡井网汶川地震
承压含水层地下水位固体潮潮汐因子和相位滞后与汶川地震的关系被引量:11
2013年
本文通过对位于中国大陆不同活动地块交界处的4口地下水位观测井的研究,探索了地震前后潮汐因子及相位滞后的变化情况.这些观测井位于几条活动断裂带上,并且对汶川地震同震水位响应幅度较大.本文收集了该4口井2007~2009年的水位整点观测值并进行处理分析,分别计算出各个观测井水位在汶川地震前后的潮汐因子、相位滞后和潮汐残差相位差变化,发现汶川地震发生时四口井潮汐因子处于快速变化阶段,而相位滞后和潮汐残差相位差则在迅速下降阶段,反映了孕震过程中井-含水层系统所受的应力应变变化过程.
史浙明王广才
关键词:潮汐因子相位滞后汶川地震
汶川地震中近场地下水位的同震响应
<正>2008年5月12日汶川Ms8.0地震造成我国大范围内井水位同震变化。已有研究从区域活动断裂的展布、局部构造条件、震中距、井—含水层系统岩性、地表破裂方位等角度,分析、揭示同震地下水位变化的特征和机制。这些研究表明...
王广才史浙明
文献传递
井水位气压效应识别地震导致的含水层参数变化
<正>已有研究表明,地震能够导致地下水含水层参数的变化,从而使地下水位产生相应改变。地下水位的波动受气压变化影响而具有气压效应。在深层承压含水层中,气压效应参数(气压效率、相位滞后和主要影响分波)与含水层的水文地质参数具...
赵丹王广才
文献传递
基于汶川地震同震地下水位变化反演含水层体应变被引量:13
2012年
许多地下流体监测井在地震发生时都能记录到同震水位变化,而利用地下水位的同震响应特征以及水位固体潮效应可以反演地震对含水层产生的体应变量.本文尝试从大尺度上对大地震引起的体应变变化进行研究,为此收集了位于我国大陆不同构造活动区5口地下流体监测井两年半的水位数据资料进行分析,去除干扰项,提取出水位固体潮成分,进行调和分析求取潮汐因子,并反演出汶川MS8.0地震对这5口井所在含水层产生的体应变量.结果显示,汶川大地震对这5口井-含水层造成的体应变量基本在10-7量级.地震引起的体应变随距离的衰减规律比较复杂,其不仅与震中距有关,而且与活动断裂带的展布和地壳岩体结构等密切相关.
史浙明王广才刘春国
关键词:地下水水位潮汐因子体应变汶川地震
地震地下水动态监测与地震预测被引量:19
2010年
尽管几千年前人们就开始注意到地震前和地震时井、泉水的宏观异常现象,但在一些地震前出现的异常现象,在另一些地震前可能并不会出现;在一些地震前出现的异常现象,在另一些地区出现了,却并没有地震发生,这说明地下水异常与地震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地震地下水动态监测的目的在于获取地下水物理、化学等要素随时间变化的过程,为地下水异常和地震之间关系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地震地下水动态监测中诸如台网如何优化布设等科学技术问题值得深入研究。某些特定的地下水异常是否是地震前兆,地震地下水前兆与地震在时间、地点上对应关系的不确定性仍然是地震地下水研究和地震预测实践中最大的难题。
王广才沈照理
关键词:地下水动态地下水异常同震响应地震预测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