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HB07BWX002)

作品数:3 被引量:4H指数:1
相关作者:孙秀昌更多>>
相关机构:河北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哲学宗教
  • 1篇文学

主题

  • 2篇孔子
  • 1篇道德
  • 1篇道德境界
  • 1篇义利
  • 1篇义利之辨
  • 1篇发微
  • 1篇崇高

机构

  • 3篇河北师范大学

作者

  • 3篇孙秀昌

传媒

  • 1篇社会科学战线
  • 1篇孔子研究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2
  • 1篇2011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孔子时代“道”对“命”的超越与“崇高”意识的诞生
2011年
中国先秦时期已出现"崇高"一词,开始时只是用来指称某物形体的高大。孔子赋予"人"以"仁"的价值导向,并诲示以"为仁"而祈"圣"的"成仁"之道。人在"为仁"而祈"圣"的践履中不断地超越"命",从而成为"天地之性最贵"的"大人"。自觉践履"成仁"之道的"大人"不畏"命"的威迫,自弘其道,自乐其道,由此绽放出一种"充实而有光辉"的道德境界。"大人"因着光照天地的道德境界而令人仰之弥高,也因着其仰之弥高的道德境界而令人崇敬。至此,那种指称某物形体高大意味上的"崇高",已被转换为喻指人的道德境界高卓的"崇高"了。
孙秀昌
关键词:孔子崇高道德境界
两周时代“命”意识的特点及其对中国“悲”意识的影响被引量:1
2012年
两周时代由孔子奠定的"正命"观深深地影响了中国文学艺术的人文趣向,也直接构塑了中国"悲"意识的特殊表现形态,即由"冤"而生"怨",由"怨"而到"圆"。其中,"冤"体现的是中国人的"命"意识,"怨"体现的是中国人的"悲"意识,"圆"体现的是中国人的"和"意识。
孙秀昌
孔子“义利之辨”发微被引量:3
2016年
"义利之辨"是内在于孔子思想中的根本话题之一,它所关涉的乃是人在"依于仁"而行道的过程中如何衡估与裁断"利"的问题。具体说来,由孔子所开启的"义利之辨"是从以下两个层面展开的:一个是对人在"富"与"贫"、"贵"与"贱"之间进行取舍而作的"义"或"不义"的价值裁断,一个是对人在"生"与"死"之间进行取舍而作的"义"或"不义"的价值裁断。从根底处看,以价值裁断为其内在枢机的"义利之辨"显然不是一个诉诸思辨的知识论话题,而是一个诉诸生命践履且同人的生命意志与生命意义息息相关的价值论话题。
孙秀昌
关键词:孔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