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河北省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032761133)

作品数:1 被引量:3H指数:1
相关作者:刘刚付爱军李建珉朱军邹西峰更多>>
相关机构:华北煤炭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上皮
  • 1篇上皮细胞
  • 1篇黏膜
  • 1篇黏膜上皮
  • 1篇细胞
  • 1篇小肠
  • 1篇小肠黏膜
  • 1篇脑损伤
  • 1篇脑损伤后
  • 1篇肠黏膜
  • 1篇超微
  • 1篇超微结构

机构

  • 1篇华北煤炭医学...

作者

  • 1篇邹西峰
  • 1篇朱军
  • 1篇李建珉
  • 1篇付爱军
  • 1篇刘刚

传媒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年份

  • 1篇2006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大鼠弥漫性脑损伤后小肠黏膜超微结构与黏膜上皮细胞凋亡的动态变化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观察弥漫性脑损伤后大鼠肠黏膜超微结构和上皮细胞凋亡的动态变化,分析二者在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中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3-12/2005-12在华北煤炭医学院附属医院动物实验室进行。将雄性Wistar大鼠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伤后1,2,4,8,12,24,48,72,168h共9个时相组,每组15只。采用Marmarou脑损伤动物模型法对损伤组致大鼠重型弥漫性脑损伤,对照组只切开头皮,不行落体致伤,而后缝合切口。严格依照1,2,4,8,12,24,48,72,168h时间点,依次对各组大鼠回盲部近端2cm处切取直径为1mm小肠组织圈。对照组术后立即处死,处理同实验组。透射电镜下比较对照组和致伤组大鼠肠黏膜超微结构的改变,观察伤后小肠黏膜超微结构的动态变化。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计数各组凋亡细胞的发生率。结果:实验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失。①对照组大鼠肠黏膜上皮细胞微绒毛高而密,排列整齐,细胞间紧密连接完整,线粒体等细胞器结构正常。致伤组微绒毛短而稀,不规则,可见紧密连接开放,线粒体肿胀,内嵴断裂。②TUNEL法显示凋亡细胞胞核为棕褐色,固缩呈断片状,主要位于绒毛顶部,且随致伤时间的延长有由上向下发展的趋势。伤后1h细胞凋亡计数较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2.47±1.26),(2.16±0.83)个/100个细胞,P>0.05],伤后2h直至168h凋亡细胞数较对照组均显著增加[(6.17±2.23),(13.79±2.99),(16.68±2.91),(21.74±3.75),(16.16±2.63),(14.05±3.06),(16.26±2.90),(7.32±2.50)个/100个细胞,P<0.01]。结论:弥漫性脑损伤后,肠黏膜超微结构的改变包括紧密连接开放等是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的形态学基础,黏膜上皮细胞凋亡过度在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发生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刘刚朱军李建珉付爱军邹西峰
关键词:细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