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8AA09Z403)

作品数:1 被引量:4H指数:1
相关作者:于文俊李凌刘建国何梅琳刘倩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宁波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篇脂肪酸
  • 1篇生物柴油
  • 1篇微藻
  • 1篇光合放氧
  • 1篇放氧
  • 1篇柴油

机构

  • 1篇宁波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1篇徐年军
  • 1篇刘倩
  • 1篇何梅琳
  • 1篇刘建国
  • 1篇李凌
  • 1篇于文俊

传媒

  • 1篇海洋科学

年份

  • 1篇2011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一种能源微藻IOAC689S的筛选和优化培养被引量:4
2011年
利用氯仿-甲醇(2:1)提取和气相色谱技术,对采集自渤海、黄海、东海、南海海域以及实验室现有的海洋微藻进行了总脂和脂肪酸检测,从中筛选到一株高产油微藻IOAC689S,其油脂含量在快速生长阶段达到37.5%,其中可作为生物柴油开发的18C以下脂肪酸占总脂肪酸的91.03%。通过对其ITS和5.8S rDNA全序列进行扩增,得到了包括18S rDNA及28S rDNA部分序列在内的全长为998bp的DNA片段,初步确定为一种绿藻。随后利用氧电极检测藻液净光合放氧速率的方法,研究了光照强度、温度、盐度、pH值、碳源、N和P浓度等不同理化因子对IOAC689S光合作用的影响,从而得到该藻优化后的培养参数如下:光照强度200μmol/(m2.s)、光下培养温度30~35℃,黑暗培养温度24℃、盐度30、pH值7~9、NaNO3氮源质量浓度75 mg/L、NaH2PO4磷源质量浓度40 mg/L,而NaHCO3碳源对该藻生长没有明显作用。利用上述优化条件培养该藻获得了较好生长效果,平均比生长速率为0.210 d?1,每周生物量可增加3.8倍。实验结果还表明在培养后期当pH值提高至10~11时,藻体易发生沉降,可以利用该特性进行藻体收获。
刘倩何梅琳李凌于文俊徐年军刘建国
关键词:生物柴油光合放氧脂肪酸微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