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2007FY110300)

作品数:6 被引量:252H指数:3
相关作者:徐兴良张戈丽刘曙光欧阳华周才平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同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农业部资源遥感与数字农业重点开放实验室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天文地球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水利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气候
  • 2篇气候变化
  • 2篇草地
  • 1篇地上生物量
  • 1篇遥感
  • 1篇遥感数据
  • 1篇灾害
  • 1篇植被
  • 1篇植被变化
  • 1篇沙量
  • 1篇生长季
  • 1篇生态
  • 1篇生态环境
  • 1篇生物量
  • 1篇石流
  • 1篇输沙
  • 1篇输沙量
  • 1篇水沙
  • 1篇水沙特性
  • 1篇台风

机构

  • 3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同济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作者

  • 2篇张戈丽
  • 2篇徐兴良
  • 2篇刘曙光
  • 1篇张宏斌
  • 1篇陶健
  • 1篇王卷乐
  • 1篇勾鸿量
  • 1篇周才平
  • 1篇陈鹏飞
  • 1篇尹芳
  • 1篇刘睿
  • 1篇吴浩云
  • 1篇陈宝瑞
  • 1篇廖秀英
  • 1篇欧阳华
  • 1篇赵珂珂
  • 1篇殷黎黎

传媒

  • 1篇资源科学
  • 1篇地理学报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中国科技成果
  • 1篇南水北调与水...
  • 1篇中国防汛抗旱

年份

  • 2篇2011
  • 4篇201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基于环境减灾卫星遥感数据的呼伦贝尔草地地上生物量反演研究被引量:28
2010年
推动国产遥感卫星在资源环境领域中的应用对于促进我国航天事业发展、减少科研成本具有重要意义。我国近期发射的环境减灾卫星具有时间分辨率高、可获得高光谱影像的特点,在陆地资源遥感监测领域将有广阔发展空间。研究于2009年夏季获得三景呼伦贝尔草原区遥感影像和对应地面实测草地生物量信息,基于这些数据探讨了利用环境减灾卫星多光谱影像和植被指数反演草地生物量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基于影像提取的NDVI、OSAVI、MSAVI、SAVI、EVI、MTVI2、WDRVI和GNDVI等光谱指数均与草地生物量有较好的定量关系。其中,MTVI2结果最好,预测决定系数达0.61,交叉检验决定系数为0.58,均方根误差仅为58.6 g.m-2,基于MTVI2和环境减灾卫星多光谱影像可准确生成草地生物量空间分布图。
陈鹏飞王卷乐廖秀英尹芳陈宝瑞刘睿
关键词:环境减灾卫星生物量草地
1960年-2010年内蒙古东部地区生长季变化分析被引量:15
2011年
内蒙古东部地区气候变化较全国平均水平更为剧烈,尤其是近几十年来呈明显的暖干化趋势。作为典型的农林牧交错区,该地区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更为显著。本文选取0℃和10℃(牧草和喜温作物生长重要的临界温度)作为生长季指标,分析内蒙古东部地区自1960s以来稳定通过0℃和10℃生长季(简称0℃和10℃生长季)的初日、终日、生长季长度的时空变化,以及稳定通过0℃和10℃活动积温的时空变化。研究表明:①因气候变暖,研究区大兴安岭以东大部分地区逐年代初、终日等日线均向西北地区推移,以西地区向东北方向推移;其中初日等日线变化趋势较终日推移更为显著,且以1990s和2000s时期变化最为明显;0℃和10℃生长季初日提前速度分别为1.65d/10a和1.85d/10a,终日推迟速度分别为0.71d/10a和1.26d/10a;②由于生长季初日极显著提前,终日延迟,0℃和10℃生长季长度明显延长,延长速度分别为2.37d/10a和3.11d/10a;③≥0℃和10℃的活动积温明显上升,尤其是2000年以来积温增加异常明显,以研究区东南部和西南部地区热量增加最为显著,积温带明显向北移动。生长季初、终日、长度的变化以及生长季期间热量条件的变化将会对该地区草地和农田生态系统带来重要的影响。
张戈丽陶健董金玮徐兴良
关键词:气候变化生长季活动积温
近30年来呼伦贝尔地区草地植被变化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被引量:207
2011年
基于1981-2006年的GIMMSNDVI数据和2000-2009年的MODISNDVI数据反演呼伦贝尔地区草地变化,结合1981-2009年该地区7个气象站点的气温和降水数据,分别从年际变化、季节变化和月变化角度分析该地区草地变化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从年际变化来看,降水是驱动草地植被年际变化的主要因素;从季节变化来看,草地植被生长在不同季节对水热条件变化的敏感性不同,春季草地植被生长对气温变化的敏感性较降水变化高,夏季和秋季草地植被的生长对降水变化的敏感性则高于对气温变化的敏感性,其中以夏季最为显著;从月变化来看,4月和5月草地植被变化受气温变化影响较明显;5-8月与前一月降水变化关系密切,说明植被生长对降水变化具有一定的滞后性;4月正值草本植物萌芽期,而4月份草地生长与年气温变化关系最为密切,一定程度上说明4月份表征植被生长的NDVI值增加可能是由于气候变暖引起的草地植被生长季提前产生的。综上所述,通过植被与气候要素月变化的关系可以具体地揭示气温和降水对草地植被生长的季节韵律控制。
张戈丽徐兴良周才平张宏斌张宏斌
关键词:气候变化NDVI气温降水
太湖流域自然灾害初探被引量:1
2010年
太湖流域经济基础雄厚,人口稠密,是中国沿海主要对外开放地区。同时,太湖流域自然灾害多发,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太湖流域的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洪涝、台风、泥石流等,其中洪涝灾害发生最为频繁,影响也最为显著。通过对多年资料的收集整理,总结分析了太湖流域自然灾害的成因和特点,论述了防治自然灾害的减灾措施。
勾鸿量吴浩云刘曙光
关键词:太湖流域自然灾害洪涝台风泥石流
中国北方及其毗邻地区综合科学考察被引量:1
2010年
1项目立项背景 中国北方及其毗邻俄罗斯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和蒙古、中亚地区在地理环境上是一个整体,生态环境格局复杂多样,气候条件和生态环境相互影响和制约,是全球变化的敏感响应区域,具有南北向以温度、热量变化,东西向以水分变化为核心的自然、人文系列梯度;该区域直接影响我国北方地区的气候变化与生态安全;同时我国北方地区同俄、蒙等国家有很强的资源、经济和社会发展互补关系。
关键词:综合科学考察生态环境
人类活动对黄河下游水沙特性影响分析被引量:2
2010年
分析黄河下游水沙量数据,研究人类活动对其影响,可以为今后治理黄河提供重要依据,对指导人类活动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运用随机水文学的方法对黄河下游4个站(花园口、高村、艾山、利津)1950年-2007年的径流量和输沙量分析发现,黄河下游水沙量具有下降的线性趋势,且变化以跳跃模式发生。其变化受水土保持、引水调水(南水北调等)、水库运用等人类活动的影响,同时降水量(1956年-2000年)下降,是黄河径流量下降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不需全面考虑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分析花园口和利津的水沙量来反映黄河下游水沙量的跳跃变化。
殷黎黎刘曙光赵珂珂T.Volkova
关键词:黄河下游径流量输沙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