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2007FY240200)

作品数:11 被引量:145H指数:8
相关作者:李发生侯红余勤飞周友亚谷庆宝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山西农业大学国土资源部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国家环境保护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6篇污染
  • 5篇土壤
  • 5篇污染场地
  • 3篇化学形态
  • 2篇信息管理
  • 2篇数据库
  • 2篇自然土壤
  • 2篇化学形态分布
  • 2篇黑土
  • 2篇苯系物
  • 2篇GC-MS
  • 2篇潮土
  • 1篇地表水
  • 1篇典型土壤
  • 1篇顶空
  • 1篇顶空气相
  • 1篇东北黑土
  • 1篇信息共享
  • 1篇信息共享平台
  • 1篇饮用

机构

  • 11篇中国环境科学...
  • 3篇山西农业大学
  • 2篇国土资源部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湖南农业大学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作者

  • 11篇李发生
  • 9篇侯红
  • 5篇周友亚
  • 5篇谷庆宝
  • 5篇余勤飞
  • 3篇姚娜
  • 3篇文方
  • 3篇许亚飞
  • 2篇韩春媚
  • 2篇鲁炳闻
  • 2篇白中科
  • 2篇吴广龙
  • 2篇毕如田
  • 2篇丁琼
  • 1篇雷鸣
  • 1篇刘丽
  • 1篇薛南冬
  • 1篇吕亮卿
  • 1篇秦普丰
  • 1篇张慧

传媒

  • 2篇环境污染与防...
  • 2篇环境科学
  • 2篇环境科学研究
  • 2篇环境工程技术...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年份

  • 4篇2013
  • 4篇2011
  • 3篇2010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我国3种自然土壤中稀有金属的化学形态分布特征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以我国3种典型土壤黑土、潮土和红壤为研究对象,在相对清洁未扰动自然土壤区域采集了土壤的剖面样品,分析了土壤中的稀有金属银(Ag)、铋(Bi)、铟(In)、锡(Sn)的含量水平,利用元素富集率(ER)的垂向分布探讨了外源污染对金属含量的影响,并采用连续逐级提取法研究了土壤中稀有金属的化学形态分布特征,用金属可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之和表征金属迁移性特征.Ag、Bi、In、Sn在各土壤A层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14±0.01)、(0.49±0.09)、(0.050±0.01)、(2.8±0.9)mg.kg-1;土壤各层金属ER值均接近1;金属的形态分布为,Ag:残渣态(65.8%)>H2 O2可提取有机金属结合态(25.9%)>无定形金属氧化物结合态(4.2%)>有机金属络合态≈结晶铁氧化物结合态(2.0%);Bi:残渣态(29.2%)>H2 O2可提取有机金属结合态(27.1%)>结晶铁氧化物结合态(22.7%)>无定形金属氧化物结合态(18.8%)>有机金属络合态(1.0%)>碳酸盐结合态(0.9%)>易还原金属氧化物结合态(0.3%);In:残渣态(67.8%)>结晶铁氧化物结合态(17.0%)>无定形金属氧化物结合态(6.8%)>H2O2可提取有机金属结合态(6.0%)>碳酸盐结合态(1.4%)>有机金属络合态(1.0%);Sn:残渣态(58.1%)>无定形金属氧化物结合态(23.0%)>结晶铁氧化物结合态(15.6%)>H2O2可提取有机金属结合态(1.8%)>有机金属络合态(1.1%)>离子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0.2%).3种土壤金属含量受人类活动扰动很小,研究结果接近采样区域的元素背景含量;各金属在土壤中较稳定;金属迁移性顺序为:In>Bi>Sn>Ag.
文方姚娜周友亚谷庆宝李发生侯红
关键词:自然土壤稀有金属化学形态迁移性
中国污染场地国家分类体系框架构建被引量:23
2013年
污染场地是社会工业化的产物,已逐渐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环境问题,对人体健康和环境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威胁。污染场地问题的解决依靠科学的管理,实现国家层面污染场地管理的关键环节在于有效的分类管理,污染场地分类管理的核心是国家分类体系。通过该分类体系可以实现国家层面污染场地的分级分类管理,从而将有限资源用于最需治理的污染场地。该文在选取污染特性、污染迁移途径和污染受体3类场地评价因子的基础上,通过层次分析法对评价因子进行解构和有序重组,并赋予其具有风险意义的数值,从而构建污染场地国家分类体系框架。该分类体系框架根据场地评价因子汇总分值的范围将污染场地分为5类。研究结果为国家层面的污染场地优先治理和分类管理提供技术支撑和依据,从而有助于促进中国污染场地管理向制度化和规范化方向发展。
余勤飞侯红白中科李发生
关键词:土壤污染污染场地
土壤中苯系物的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方法研究被引量:19
2010年
苯系物是有机化学品泄漏事故中导致土壤污染的主要污染物之一,但我国目前还没建立土壤中苯系物的标准监测方法。采用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研究了模拟污染土壤中苯系物的测定方法,优化了顶空作为土壤中苯系物预处理方法的参数,分析了顶空GC-MS测定的精密度、回收率、检出限和定量限等质量控制参数。结果表明,基质修正液加入量2mL、顶空平衡温度70℃和顶空平衡时间10min为最佳的顶空方法参数;在11~550μg·kg-1的质量浓度范围内,苯系物各组分的浓度与选择离子峰面积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采用该方法测定土壤中苯系物的平均加标回收率为89.77%~98.64%,相对标准偏差为0.72%~4.64%(n=5);苯系物的检出限(S/N=3)为0.01~0.21μg·kg-1,定量限(S/N=10)为0.03~0.71μg·kg-1。
鲁炳闻韩春媚周友亚薛南冬李发生谷庆宝
关键词:土壤苯系物顶空GC-MS
基于WebGIS的污染场地信息共享平台的架构设计与应用被引量:11
2013年
对我国重点区域搬迁污染场地的污染状况进行了调查,并借鉴发达国家污染场地成功管理经验,从污染场地对人体健康与环境的潜在威胁出发,构建了污染场地分类评价指标体系及污染场地优先治理名录框架。基于WebGIS技术建立了我国污染场地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了污染场地信息的采集与编辑、查询与统计、空间地图服务、场地分类评价、优先治理名录筛选、报表统计分析、可视化输出及系统维护等功能。该平台的建设有利于加强各级环境保护部门污染场地数据交换与信息共享,推动我国污染场地信息的数字化与网络化。
许亚飞毕如田余勤飞丁琼吴广龙李发生侯红
关键词:污染场地WEBGIS信息管理
2种典型土壤中外源Ag^+的吸附行为及形态转化研究被引量:5
2010年
采用一次平衡法研究了我国典型土壤——东北黑土和湖南红壤对Ag+的吸附特性及pH对土壤Ag+吸附的影响,并运用连续提取法分析了Ag+在2种土壤中吸附前后赋存形态的变化.结果表明,土壤对Ag+的吸附量随着Ag+溶液初始pH的升高而增加;在Ag+浓度为0~100mg·L-1范围内,东北黑土和湖南红壤对Ag+的吸附量均随着溶液中初始Ag+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当Ag+浓度为0~20mg·L-1时增加明显,20~100mg·L-1趋于平缓.2种土壤的吸附等温线与Langmuir方程均具有良好的拟合性,拟合结果计算出Ag+在东北黑土和湖南红壤中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250mg·kg-1和88.5mg·kg-1,表明东北黑土的吸附能力大于湖南红壤.东北黑土和湖南红壤的吸附动力学特征相似,吸附速率很快,均能在30min内达到吸附平衡,但东北黑土在0~30min内的吸附速率明显大于湖南红壤.形态分析结果表明,吸附后湖南红壤中离子交换态和残渣态的含量都增加迅速,而东北黑土中有机金属络合态、离子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和残渣态的含量增加明显.
姚娜侯红王林权周友亚李发生
关键词:东北黑土化学形态
发达国家污染场地数据库系统建设及其对我国的借鉴被引量:8
2013年
污染场地数据库系统建设是实现国家污染场地管理的重要内容。发达国家对污染场地的管理起步较早,已逐渐在污染场地分类机制的基础上形成了各自的污染场地管理体系,并建立了污染场地数据库与信息管理系统,使污染场地的管理逐步走向规范化、信息化。我国污染场地管理工作尚处于初级阶段,污染场地数据库与信息管理系统建设还有待深入探讨和研究。详细阐述了美国、加拿大污染场地数据库系统构建思路,在分析国内污染场地信息管理系统现状的基础上,探讨其对我国污染场地数据库和环境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重要借鉴意义。
许亚飞余勤飞毕如田丁琼吴广龙李发生侯红
关键词:污染场地数据库系统信息管理
基于数据库的污染场地流程管理初步设计被引量:4
2013年
污染场地是工业化发展的产物,中国的污染场地修复与管理尚处于起始阶段,如何实现国家层面对污染场地的有效监管是一个重要课题。在国家污染场地信息管理数据库框架基础上,提出了以流程管理(BPM)架构技术和业务流程引擎技术为基础构建支持跨平台和跨系统的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的BPM运行平台,设定了污染场地管理的主要机构和相应主要角色,还设计了污染场地资料入库和分类评估的管理流程,以期为中国污染场地的计算机化和网络化监管平台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余勤飞侯红许亚飞白中科李发生
关键词:污染场地污染土壤数据库流程管理
铅在我国3种自然土壤中的含量及化学形态分布特征研究
以我国3种土壤——潮土、黑土和红壤为研究对象,研究土壤中金属铅(Pb)含量特征,利用元素富集率研究人类活动对土壤中Pb分布的影响,采用连续逐级提取法研究了土壤中Pb的化学形态分布特征。结果表明,Pb在黑土、潮土和红壤表层...
文方姚娜朱菲菲周友亚谷庆宝李发生侯红
关键词:黑土潮土红壤化学形态
文献传递
硫酸锰化工厂遗址周围水体重金属污染健康风险评价被引量:19
2011年
对某典型废弃硫酸锰化工厂周围水体中重金属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水样pH为2.56~8.33,总体呈酸性.饮用水中ρ(Mn)和ρ(Pb)偶尔超出《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ρ(Cu),ρ(Zn)和ρ(Cd)均未超标.地表水中部分重金属含量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Ⅴ类),其中ρ(Mn)严重超标,超标率达100%.应用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饮用水进行分析,非致癌物的个人年风险顺序为Mn>Pb>Zn>Cu,饮用水由饮水途径和皮肤接触途径所致健康危害的个人年风险以靠近厂区的2号采样点为最高,虽低于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ICRP)推荐的最大可接受风险水平,但高于瑞典环保局、荷兰建设和环境部推荐的最大可接受风险水平,建议暂不把该类井作为饮用水源.由健康风险评价可知,该硫酸锰化工厂虽关停多年,但附近水体仍存在风险,建议政府采取可行的修复措施使该地区的环境质量得到改善,以保障人民生活.
秦普丰李细红侯红雷鸣刘丽李发生
关键词:地表水饮用水重金属
发达国家污染场地分类机制及其对中国的启示被引量:18
2010年
分类机制为污染场地的初步筛选提供了技术支撑,是实现国家层面污染场地管理的重要环节。国外发达国家污染场地分类机制的建立和推广已有20~30年的历史,已逐步形成了较为成熟的评价因子框架、分类方法、程序保障机制及相应的技术手段。中国污染场地管理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分类机制有待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详细阐述美国、法国、加拿大污染场地分类机制中评价因子、分类方法、计算方式、场地分类、程序保障等方面的内容,并对其异同点进行了初步比较和总结,从而提出了构建中国污染场地分类机制的初步思路。
余勤飞文方侯红吕亮卿周友亚谷庆宝李发生
关键词:污染场地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