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地震行业科研专项(200808016)

作品数:4 被引量:56H指数:4
相关作者:李彦宝冉勇康王虎陈立春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震局更多>>
发文基金:地震行业科研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地震
  • 3篇探槽
  • 3篇古地震
  • 2篇断层
  • 2篇走滑
  • 1篇地震破裂
  • 1篇断裂带
  • 1篇隐形
  • 1篇则木河
  • 1篇则木河断裂带
  • 1篇上古
  • 1篇识别技术
  • 1篇盆地
  • 1篇青藏高原
  • 1篇青藏高原东南...
  • 1篇走滑断层
  • 1篇走滑断裂
  • 1篇位移速率
  • 1篇裂带
  • 1篇南缘

机构

  • 4篇中国地震局

作者

  • 4篇王虎
  • 4篇冉勇康
  • 4篇李彦宝
  • 2篇陈立春

传媒

  • 3篇地震地质
  • 1篇中国科学:地...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小型拉分盆地的生长与走滑断层的位移速率--以青藏高原东南缘则木河断裂带为例被引量:12
2011年
活动断层滑动速率可以用来定量比较不同断裂带或同一断裂带不同时段的活动性,同时还是地震危险性评价的重要参数,合理评估活动断层的滑动速率主要受限于两个参数的可靠性,即断层的累积位移量和相应的活动时间。传统上较理想的用于评估走滑断层滑动速率的地貌体一般为阶地、冲洪积扇、冲沟等的位错测量和相应活动累积时间的确定,文中则尝试通过青藏高原东南缘则木河断裂带大箐梁子段三维组合探槽揭示的小型三角状拉分盆地的生长模式来约束断层的水平位移速率,基于野外详细的调查、拉分盆地底部14C测年以及实时差分GPS精确测量,约束了则木河断裂带全新世以来的断层平均左旋滑动速率为(2.4±0.2)~3.6mm/a,这比前人给出的滑动速率偏小,但却与古地震资料及GPS观测结果吻合得较好。
王虎冉勇康李彦宝
关键词:则木河断裂带探槽
中国大陆古地震研究的关键技术与案例解析(1)——走滑活动断裂的探槽地点、布设与事件识别标志被引量:43
2012年
古地震研究的主要目标是识别或揭露地质地貌记录的大地震变形遗迹,确定大地震发生的时间、复发特征、同震位移量等参数。要实现这样的目标,探槽开挖地点能否完整记录晚第四纪发生的古地震事件、能否获取大量的测年样品以控制事件发生的年代、能否正确地识别这些事件等是关键,并直接关系到未来大地震危险性评价的可靠性。由于走滑断裂位移发生的特殊性,好的探槽研究地点并不普遍。文中在综合分析走滑断裂同震地表变形特征、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通过案例分析,总结出可能成为走滑断裂古地震研究和探槽开挖的候选地点,如洼地、盆地、槽谷、断塞塘、被同步位移连续错开的冲沟床、连续的坎前堆积地层和多级地貌面连续变形等。组合探槽或三维探槽应该是走滑断裂探槽布设的首选。跨断层微地貌位错、断错地层以及上覆更新地层、局部坎前堆积和裂缝充填堆积、不同地层单元沿断层面位移量的突然增加或降低、不同程度的弯曲变形、不同期次的古断塞塘(坑)堆积等,可以作为重要的事件识别依据。要降低古地震识别的不确定性,需要理顺研究程序,明确技术方案,逐一精心实施。认识和结论的得出需要反复推敲,并广泛讨论,同时需要注意细节以及各种信息的相互补充和印证。
冉勇康王虎李彦宝陈立春
关键词:走滑断裂
则木河断裂上古地震破裂与小型三角状拉分盆地演化被引量:9
2013年
古地震研究的主要技术途径是通过探槽开挖揭露大地震的地表变形遗迹,好的探槽开挖地点选择,是完整的揭露古地震记录、获取测年样品的基本保证.本文通过三维探槽开挖,揭露了则木河断裂大箐梁子地点小型三角状拉分盆地空间结构,探讨了古地震地表破裂与盆地发育过程的响应关系和古地震识别模式.该拉分盆地沉积边界受断层的控制,伴随着不同期次的古地震事件,发育相对应的一系列的充填楔体,地层沉积单元也呈现出北薄南厚的堆积特征,表明盆地发育过程是一个由多次古地震同震拉张变形条件下连续的地层堆积响应过程.小型拉分盆地是活动走滑断层探槽开挖选址和古地震研究的良好场所.
王虎冉勇康李彦宝陈立春
关键词:古地震探槽
中国大陆古地震研究的关键技术与案例解析(5)--断层隐形、尖灭与年轻事件识别被引量:6
2015年
断层隐形或尖灭现象在年轻事件影响的地层中较为突出,可能造成年轻事件识别的误判,增大地震危险性评价的不确定性。文中在前人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研究实例,讨论断层隐形与年轻事件识别的问题。断裂在砂层、土壤、粉砂层、黄土、黏土质砂中的隐形比较普遍。在走滑、逆断层和正断层3种构造类型中走滑断层出现隐形的比例最高。汶川地震破裂带及其他一些探槽研究的案例显示,易"隐形"地层中年轻事件的识别需要从探槽开挖地点选择、探槽开挖方式、探槽信息的综合分析等相关技术入手。选择多韵律地层开挖探槽是避免断层隐形影响事件识别的关键;组合或3维探槽有利于减小断层局部隐形的影响;上下层位推延、粒度、色度以及土壤发育程度等综合分析是识别隐形断层的基本手段;显微构造、粒度和磁化率分析等是隐形断层识别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冉勇康王虎李彦宝
关键词:识别技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