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07-0805)

作品数:8 被引量:132H指数:5
相关作者:张绍良侯湖平徐占军马昌忠丁忠义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矿业大学江苏省资源环境信息工程重点实验室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江苏省资源环境信息工程重点实验室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矿业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经济管理
  • 3篇矿业工程

主题

  • 4篇煤矿
  • 4篇煤矿区
  • 2篇地震
  • 2篇生态
  • 2篇农用
  • 2篇农用地
  • 2篇景观变化
  • 2篇RS
  • 1篇地震破坏
  • 1篇信息技术
  • 1篇震后
  • 1篇植被
  • 1篇植被净初级生...
  • 1篇生态环
  • 1篇生态环境
  • 1篇生态环境损失
  • 1篇生态损失
  • 1篇生态修复
  • 1篇土地利用
  • 1篇土地生态

机构

  • 8篇中国矿业大学
  • 4篇江苏省资源环...
  • 2篇中国土地勘测...
  • 1篇教育部
  • 1篇国土资源
  • 1篇福州市勘测院

作者

  • 7篇张绍良
  • 6篇侯湖平
  • 4篇徐占军
  • 2篇公云龙
  • 2篇闫艳
  • 2篇丁忠义
  • 2篇马昌忠
  • 2篇顿德光
  • 2篇刘爱霞
  • 2篇金玉洁
  • 2篇郭士永
  • 2篇王静
  • 1篇刘严军
  • 1篇杨永均
  • 1篇简煊祥
  • 1篇胡璐

传媒

  • 2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中外企业家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中国矿业
  • 1篇中国土地科学
  • 1篇煤炭学报
  • 1篇农业工程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采矿活动和气候变化对煤矿区生态环境损失的影响被引量:62
2012年
系统评价煤矿区生态环境损失驱动因素的相对作用力,对矿区土地资源配置和生态环境治理具有重要指导作用。该文从生态学的角度,以徐州矿区为例,选择植被净初级生产力作为统一气候变化和采矿活动对矿区生态环境损失的衡量指标,通过该指标实现气候变化和采矿活动对矿区生态环境损失的可比性。研究结果表明:1)矿区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变化是气候因素和采矿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气候变化对NPP的影响范围为0.111~3.333g/(m2·月)(以每月每平方米植被生产的C计)之间,采矿活动对NPP影响的范围为90.525~107.892g/(m2·月),采矿活动对NPP的影响大于气候变化对NPP的影响,NPP变化对采矿活动具有敏感性。2)气候变化推动NPP是向正向发展,采矿活动推动NPP向负向发展。1987-1998年采矿活动是推动NPP变化的主导因素,1998-2005年气候变化是推动NPP变化的主导因素,2005-2008年采矿活动成为推动NPP变化的主导因素,同时,随着采矿活动的加剧,采矿活动对NPP推动变成主导因素,并且推动NPP向负向发展的比例在增大。3)在采矿活动破坏区内,采矿活动对矿区生态环境的影响具有主导作用,主要表现为耕地NPP的大幅下降,通过土地复垦措施增加林地的NPP,可改变矿区生态环境的发展方向;在采矿活动的影响区内,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具有主导作用。
徐占军侯湖平张绍良丁忠义马昌忠公云龙刘严军
关键词:气候变化生态煤矿采矿活动
基于RS,GIS的徐州城北矿区生态景观修复研究被引量:36
2010年
以徐州城北矿区1987,1998,2008年的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采用生态景观学理论,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分析采矿对矿区景观生态影响的变化规律,从生态修复适用范围、模式、技术等方面提出矿区生态修复的策略.结果表明:1987—2008年间,整体景观破碎化程度提高,多样性增大,生态系统稳定性降低.但耕地的生态景观指标变化最大,最大斑块指数减少了6.481%,边缘密度减小了5.64m/hm2,连通度减小了0.186;其次是水域用地,最大斑块指数增大了2.345%,斑块边缘密度增大了4.97m/hm2,连通度减小了0.261.采矿造成农地塌陷,地表积水,部分塌陷地被复垦为鱼塘、湿地等,为此,从构建斑块-廊道-基底角度,提出农田生态景观、水域景观、工业景观、居住景观、道路景观的生态修复策略.
侯湖平张绍良闫艳郭士永顿德光金玉洁
关键词:景观变化煤矿区
基于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的煤矿区生态损失测度研究被引量:20
2012年
以江苏徐州九里矿区为研究对象,采用基于遥感过程的CASA模型测算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对矿区生态环境进行测度是可行的;从1987年到2008年间矿区NPP从18.019减小到9.261 gC/(m2.月),NPP平均变化量从0.293增加到3.389 gC/(m2.月),表明随着开采活动增强,矿区生态损失量增大;生态破坏区内NPP的变化范围为2.752~4.752 gC/(m2.月),生态影响区NPP的变化范围为0.152~0.352 gC/(m2.月),生态破坏区内NPP的变化量大于生态影响区;NPP的降低量与煤矿生产能力成正相关。矿井投产期NPP开始降低,稳产高产期NPP降低量最大,衰退期NPP降低幅度开始减小并且NPP有增大的趋势,矿区生态环境向良好的方向发展。
侯湖平张绍良丁忠义公云龙马昌忠
关键词: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煤矿区生态损失CASA模型
汶川地震受损农用地整理技术被引量:5
2010年
该文以汶川为例探寻地震受损农用地整理的思路和方法。通过文献分析法、系统分析和比较研究法,得到如下研究成果:给出了地震受损农用地的定义,依据地震受损农地现场调查资料,分析汶川地震农用地受损特点、农用地受损原因,提出了适合于汶川地震灾区农用地的整理方案,并对地震受损农用地整理方案中遇到的一些关键性技术问题进行了阐述。
徐占军张绍良王静刘爱霞侯湖平
关键词:地震土地利用农用地土地整理
基于空间信息技术的矿区生态监测系统被引量:1
2013年
针对传统观测手段难以满足矿区快速生态演变监测需要的问题,在归纳总结生态监测的内容、技术、指标及其评价模型等的基础上,以"3S"空间信息技术为支撑,设计了矿区生态监测系统,并在Microsoft.NET平台上,利用ArcEngine、IDL、C#等实现了该系统的开发。通过将该系统对实例矿区进行生态监测,结果表明,系统能够稳定运行,能够辅助完成矿区生态监测的分析、制图任务。
简煊祥杨永均
关键词:矿区生态系统开发
基于RS、GIS的矿区生态景观修复研究——以徐州市城北煤矿区为例被引量:17
2009年
研究目的:探讨矿区景观生态修复策略和技术,以改善矿区景观格局和矿区生态环境质量,保证矿区可持续发展。研究方法:利用RS数据,采用GIS技术和生态景观指标分析方法。研究结果:1987—2008年间,斑块连通度、斑块密度、香农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增大,优势度指数减低,表明景观破碎化程度提高,多样性增大,生态系统稳定性降低,但耕地面积和最大斑块指数减小最大,耕地的边缘密度增大和连通度降低;水域用地的面积增大,最大斑块指数增大,斑块边缘密度增大和连通度降低,主要原因是采矿造成农地塌陷、地表积水、部分塌陷地被复垦为鱼塘用地等。为此,提出一系列的生态修复模式和生态修复措施,加大对矿区景观生态的斑块—廊道—基底的构建。
侯湖平张绍良闫艳郭士永顿德光金玉洁
关键词:土地生态景观变化生态修复RS和GIS煤矿区
煤炭开采对矿区土地扰动的碳效应——发展方式转变下矿区土地利用评价研究的新领域被引量:1
2011年
研究目的:探索低碳减排宏观调控下煤炭开采对矿区土地扰动碳效应的评价问题;研究方法:文献综合分析和建模法;研究结论:提出了"煤炭开采对矿区土地扰动的碳效应"这一发展方式转变下矿区土地利用评价的新的科学问题;阐述了对这一科学问题进行研究的科学意义;分析了国内外相关科学问题的研究现状;指出了这一研究领域未来需要继续研究的科学问题。
徐占军张绍良侯湖平
关键词:煤炭开采矿区土地
地震和采矿破坏农用地的异同与震后农用地整理
2011年
为明确地震破坏农用地和采矿破坏农用地的异同,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地震破坏农用地的整理方法。采用实地调查法、文献综合分析法和比较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地震破坏农用地和矿山开采破坏农用地的破坏原因、机理、规模、类型和破坏土地整理工作思路都有异同,可根据异同借鉴矿区成熟的土地整理理论和方法,对地震破坏农用地进行整理,以便更快捷地为地震后农用地整理工作服务。
徐占军张绍良王静刘爱霞胡璐
关键词:农用地整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