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271112)

作品数:5 被引量:65H指数:5
相关作者:刘永芳孙庆洲刘毅钟俊庄锦英更多>>
相关机构:华东师范大学浙江大学济宁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哲学宗教
  • 4篇经济管理
  • 4篇社会学

主题

  • 4篇偏好
  • 3篇心理
  • 3篇心理距离
  • 3篇自我
  • 3篇风险偏好
  • 2篇性别
  • 1篇对手
  • 1篇心理账户
  • 1篇账户
  • 1篇塞勒
  • 1篇社会距离
  • 1篇助推
  • 1篇自我控制
  • 1篇自尊
  • 1篇自尊水平
  • 1篇金钱
  • 1篇竞拍
  • 1篇交友
  • 1篇公平
  • 1篇公平偏好

机构

  • 5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济宁医学院
  • 1篇浙江大学

作者

  • 5篇刘永芳
  • 2篇刘毅
  • 2篇孙庆洲
  • 1篇胡启旭
  • 1篇张葳
  • 1篇王鹏
  • 1篇庄锦英
  • 1篇徐沙
  • 1篇钟俊
  • 1篇侯日霞
  • 1篇段婧
  • 1篇仲轶璐
  • 1篇赵秋荻

传媒

  • 2篇心理学报
  • 2篇心理科学进展
  • 1篇应用心理学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4
  • 2篇201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金钱竞拍任务上的风险偏好:自尊水平和性别的作用被引量:8
2013年
基于金钱-自尊交换理论,针对以往研究遗留的问题,本研究采用改编自著名的1美元竞拍游戏的实验任务,通过两个实验探索了自尊水平、竞拍者性别和竞拍对手性别对金钱竞拍中风险偏好的影响。结果表明:(1)自尊水平对金钱竞拍中的风险偏好有显著影响,中等水平自尊者表现出较高的风险偏好;(2)竞拍者性别的主效应及其与自尊水平的交互作用均不显著;(3)竞拍对手性别的主效应不显著,而与自尊水平及竞拍者性别之间的交互作用显著。依据相关的文献对上述发现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仲轶璐刘永芳
关键词:风险偏好自尊水平
异性交友决策任务上为不同心理距离他人决策的风险偏好被引量:11
2014年
使用中国文化背景下修订的Beisswanger等人的异性交友决策问卷,采用2种方法操纵自我-他人心理距离,考察了男女大学生在后果严重性不同的异性交友决策任务上为不同心理距离他人决策风险偏好的差异。实验1发现,被试为具体和笼统他人决策时的风险偏好无显著差异,在后果不严重任务上比后果严重任务上更冒险,男性比女性更冒险。心理距离与决策者性别的交互作用显著:男性为具体他人决策更冒险,而女性为笼统他人决策更冒险。实验2发现,被试为不相似他人比为相似他人决策更冒险,在后果不严重任务上比在后果严重任务上更冒险,男性比女性更冒险。后果严重性与决策者性别交互作用显著:男性在后果严重和不严重任务上的风险偏好无显著差异,而女性在后果不严重任务上比后果严重任务上更冒险。综合两个实验的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相对于具体和笼统他人的区分而言,相似和不相似他人的区分是一种更加稳定和有效的区分自我-他人心理距离的方法。结合相关研究及理论对结果进行了讨论。
张葳刘永芳孙庆洲胡启旭刘毅
关键词:心理距离性别
从理论到研究,再到应用:塞勒及其贡献被引量:13
2019年
继西蒙、泽尔腾和卡尼曼之后,芝加哥大学Booth商学院教授塞勒成为第四位基于有限理性开展研究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学者。在理论上,他接受和发展了有限理性观,提出和发展了心理账户理论;在基础研究上,他揭示和发现了心理账户具有禀赋效应、自我控制不足及公平偏好等独特属性;在实践应用上,他用相关的理论和发现说明和分析股票和基金市场的一些现象,将实证研究结果广泛应用于商业、公共事务管理、政策制定,提出了帮助人们绕开陷阱的"助推"方法。塞勒的研究形成了"理论-研究-应用"三位一体的逻辑体系。他不仅是行为经济学的奠基人,更是国家政策的谏言者之一。
刘永芳范雯健侯日霞
关键词:心理账户自我控制公平偏好助推
心理距离与决策者角色对风险决策的影响被引量:17
2013年
采用改编的IOS量表测量自我与他人的心理距离,在收益和损失情境下,综合探讨了为他人和预测他人决策时心理距离对个体风险偏好的影响。结果发现:(1)与他人心理距离越远,个体决策时越偏好风险,且反应时越短;(2)个体预测他人决策时比为他人决策时更偏好风险,但两者反应时没有显著差异;(3)心理距离与决策者角色存在交互作用,即预测时个体认为远心理距离他人比近心理距离他人更冒险,而为他人决策时两者差异消失;(4)决策角色与决策框架、心理距离与决策框架存在交互作用:在收益框架下,自我他人心理距离较远时个体更偏好风险,且个体预测比为他人决策时更冒险,损失条件下无差异。依据相关理论对这些结果进行了分析讨论。
赵秋荻刘永芳段婧徐沙
关键词:心理距离
自我-他人决策差异:问题、研究与思考被引量:34
2014年
目前关于自我-他人决策差异的研究在采用的任务、得到的发现及理论解释上均存在诸多矛盾或不一致的地方,且缺乏对此种现象深层心理机制的探讨。虽然一些研究者试图用心理距离假设来解释相关结果,但由于对心理距离的实验操纵过于简单,难以形成解释力较强的理论模型。近年来我们的一系列研究发现:得失情境下自我-他人决策差异存在不对称性;直接操纵心理距离比操纵决策者角色和社会距离对诱发自我-他人决策差异更有效;决策者个体的自尊水平影响自我-他人决策差异。未来的研究需要进一步探讨自我-他人心理距离的本质、决策者角色转换引起的心理距离变化及自我-他人决策差异的脑机制等问题。
刘永芳王鹏庄锦英钟俊孙庆洲刘毅
关键词:风险偏好心理距离社会距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