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科研基金(2009S1218)
- 作品数:2 被引量:11H指数:2
- 相关作者:王得志丁全茂石志勇郭姜赵洪升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定位旋转提抖法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临床效果分析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 探讨定位旋转提抖法对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64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采用以定位旋转提抖法为主的推拿手法治疗,分析治疗第5次、第10次以及末次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及改善率.结果 治疗前上肢运动功能、下肢运动功能、上肢感觉、下肢感觉、膀胱功能评分分别为(2.28 ±0.84)、(2.42±0.96)、(0.67±0.51)、(1.16±0.57)、(2.11±0.78)分,治疗第5次上述评分分别为(2.78±0.60、(2.97±0.67)、(1.16±0.51)、(1.45±0.53)、(2.52±0.53)分,治疗第10次上述评分分别为(3.44±0.74)、(3.60±0.64)、(1.68±0.47)、(1.86±0.35)、(2.94±0.25)分,治疗末次上述评分分别为(3.77±0.75)、(3.81±0.64)、(1.94±0.24)、(1.97±0.18)、(3.03±0.18)分.经过治疗后,治疗第5次与基线、第10次与第5次、末次与第10次5项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第5次优6例,良20例,可19例,差19例,第10次优44例,良9例,可4例,差7例,末次优56例,良5例,可1例,差2例.第5次、10次、末次治疗后,疗效改善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定位旋转提抖法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效果良好.
- 丁全茂王得志王轶稀周骥石志勇闫明茹赵洪升郭姜王莉苏
- 关键词:颈椎病推拿
- 颈源性高血压致病因素与治疗临床文献分析被引量:9
- 2013年
- 颈源性高血压是继发性高血压的一种,在临床较为常见,其发病多由颈部肌肉劳损、僵硬、痉挛、颈椎小关节紊乱、颈椎椎体位移等导致,进而压迫血管或神经导致血压身高变化。本病X线表现多为颈椎体骨质增生、椎体旋转、颈椎小关节增生等颈椎病骨质和关节变化。临床治疗多对因治疗,常用推拿、肌肉松解法、整脊、针灸以及特定治疗手段等。其临床报道相对较少,治疗标准欠妥,数据缺乏科学性。相信随着学科变化和科学的发展,对于此病能有一个标准化、规范化治疗体系出现。
- 王得志丁全茂
- 关键词:颈源性高血压颈椎病小关节紊乱交感神经血管痉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