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资助详情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6AA06A308)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6AA06A308) 作品数:27 被引量:677 H指数:11 相关作者: 刘俊 袁鸾 师建中 钟义龙 朱云 更多>> 相关机构: 广东省环境监测中心 华南理工大学 北京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环境科学与工程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电子电信 更多>>
珠江三角洲一次大范围灰霾天气下的空气污染特征分析 被引量:24 2009年 利用粤港珠江三角洲区域空气监控网络的监测结果,对2006年10月珠江三角洲一次大范围灰霾过程进行分析,研究灰霾天气下珠江三角洲的空气污染特征。研究表明:灰霾引起空气质量恶化,细颗粒物在可吸入颗粒物中比重上升,多项污染物发生超标,臭氧是首要污染物。时间分布上,PM2.5和O3日均值浓度出现峰值相比SO2、NO2、PM10滞后数日,各站污染物的逐时变化曲线随着各自的主要影响因素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特征。空间分布上,珠三角空气污染的区域性特征比较明显,其中佛山-广州-东莞一带是珠三角的污染核心区。 刘俊 袁鸾 刘衍君关键词:灰霾 空气污染 珠江三角洲 区域空气自动监测数据审核方法与制度的探索 被引量:5 2009年 区域空气自动监测网络地理分布范围大、系统仪器设备众多、监测数据以海量计,如何对数据进行审核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以粤港珠江三角洲区域空气监测网络的实践为例,探讨了区域空气自动监测的数据审核方法与制度。 刘俊 袁鸾 师建中关键词:自动监测 数据审核 华南地区EC和水溶性离子粒径分布特征 气溶胶对太阳辐射、能见度、云的形成、粒子增长和气粒转化过程等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气溶胶粒径及其化学成分决定的。IPCC报告指出BC造成的直接强迫介于CH4和CO2之间成为影响全球变暖的第二重要部分,而水溶性离子直接影... 廖碧婷 吴兑 陈静关键词:EC 水溶性无机离子 粒径分布 文献传递 浅谈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的准确度审核 被引量:2 2012年 以粤港珠江三角洲区域空气监控网络为例,介绍了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准确度审核的内容、方法、步骤、数据处理、成效目标等,并结合粤港空气网连续7a进行准确度审核工作的经验,对审核时常见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分析。 袁鸾 刘俊 师建中关键词:自动监测 基于网络服务的机动车排气检测监管系统实现 被引量:4 2010年 为提高省级环保部门机动车排气污染监管能力,并解决省内各城市间机动车监管数据统一共享的实际问题,以广东省为例研究了基于WebService技术的省、市、站三级耦合的机动车排气检测监管系统的构建方法,并开发了相应的原型系统来测试方法的有效性。阐述了系统的总体设计、功能结构以及基于Web Service的技术实现方法。所提的建设方案可以解决异构或不同时期建设的各类市级机动车排气检测监管系统的数据集成和共享问题。 陈春贻 朱云 钟义龙 苏闯 张瑞凤 黎嘉明关键词:排气检测 网络服务 管理信息系统 数据交换 CMAQ模式及其修正预报在珠三角区域的应用检验 被引量:43 2012年 为检验CAMQ空气质量数值预报模式对区域性空气质量的预报准确度,通过对珠江三角洲地区16个监测站点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对划分的评价区域进行预报误差分析。结果表明,CMAQ模式输出的污染物浓度水平存在明显偏低的现象,且可吸入颗粒物的浓度偏离最大,这与污染源清单削减程度有关。污染物浓度时变规律分析表明,CMAQ模式能较好地模拟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氮和臭氧小时浓度的日变化特征,但对二氧化硫的模拟能力较弱,反映污染源时间分配因子存在不适应性。为提高预报的初始浓度值,采用预报日前一天的监测数据作为修正项,并考虑CMAQ模式预报的浓度变化趋势,从而进行修正预报。误差统计表明,修正预报的准确度显著提高,反映了引入实际监测数据对空气质量数值预报模式进行修正的研究意义和可行性。 谢敏 钟流举 陈焕盛 陈多宏关键词:区域空气质量 CMAQ 中国广东大气超级监测站的规划建设与运行机制研究 被引量:19 2013年 2011年,广东省环境监测中心建立了中国首个区域大气超级站——中国广东大气超级监测站。该超级站不仅具备区域灰霾、区域光化学污染观测与成因研究能力,在环境健康与气候效应方面也具有较强的可扩展能力,是具有国际视野的大气超级站。本文介绍了该超级站的建设目标、选址原则和方法、仪器配置方案及运行管理机制,为中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实施新形势下,尤其是大气复合污染特征显著地区的超级站建设与运行提供借鉴。 区宇波 岳玎利 钟流举 陈多宏 曾立民穗港晴沙两重天--2010年3月17-23日珠三角典型灰霾过程分析 被引量:56 2011年 随着经济规模迅速扩大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大气气溶胶污染日趋严重,由细粒子气溶胶造成的能见度恶化事件越来越多,这些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可形成灰霾天气致使能见度下降.2010年3月17—23日,在珠三角地区发生了一次典型灰霾天气过程,同期20日左右,中亚、蒙古国与我国北方发生了当年沙尘天气影响范围最广的一次强沙尘暴过程,冷空气前锋22日凌晨到达穗港地区,但穗港两地空气质量发生了相反的变化,香港空气质量急剧恶化,气溶胶浓度超过700μg·m-3,而珠三角腹地的广州、佛山、东莞的能见度和空气质量明显好转,出现了穗港晴沙两重天的奇观,亦引发了关于这次过程定性的争议.本文从天气分析、流场分析、遥感分析和气溶胶物理化学特征分析,探讨了这次过程的成因,结论是香港地区从东到西受到了源于浮尘的重度灰霾天气影响,能见度和空气质量急剧恶化,而珠三角腹地受冷空气影响,清除了持续6d的灰霾天气,能见度和空气质量明显好转. 吴兑 吴晟 李海燕 陈欢欢 邓涛关键词:珠三角 灰霾 浮尘 冷空气 空气质量 珠江三角洲黑碳气溶胶及其辐射特性的观测研究 被引量:132 2009年 大气气溶胶的气候效应和环境效应研究是当今国际科技界的热门研究话题.而气溶胶的辐射特征是评估气候变化的重要参数.对广州番禺大气成分站2004~2007年黑碳仪观测的黑碳浓度与吸收系数,浊度计观测的散射系数,以及导出的单次散射反照率进行了分析讨论.主要结果如下:使用黑碳仪观测黑碳浓度与吸收系数,必须与国际公认的仪器进行对比观测,对资料进行校准和订正,才能得到质量保证的资料序列.分析表明黑碳浓度月均值在3.1~14.8μg·m-3之间变化,4年来黑碳浓度逐年下降;每年年均值下降1μg·m-3左右,旱季浓度较高,多年平均为8.9μg·m-3,雨季浓度比较低,多年平均为8.0μg·m-3,月均值极大值出现在2004年12月份,月均值极小值出现在2007年7月份,黑碳浓度4年均值为8.4μg·m-3.计算的散射系数月均值在129~565Mm-1之间变化;吸收系数月均值在32~139Mm-1之间变化,单次散射反照率月均值在0.71~0.91之间变化,2004~2007年的年均值分别为0.80,0.82,0.79,0.84.使用3台黑碳仪,分别同步观测PM10,PM2.5,PM1中的黑碳,结果表明PM2.5占到PM10的大约90%;PM1占到PM2.5的大约68%;黑碳气溶胶主要存在于细粒子中.将相距8km的广州番禺大气成分站(海拔141m)与番禺气象局(海拔13m)在一年中的观测结果进行对比,两站黑碳浓度的变化趋势比较一致,居于山顶的大气成分站的黑碳浓度总是低于平原的番禺气象局,两站的年均值也相差近4μg·m-3,表明黑碳气溶胶在近地面浓度较高,在高度较高的大气成分站浓度较低. 吴兑 毛节泰 邓雪娇 铁学熙 张远航 曾立民 李菲 谭浩波 毕雪岩 黄晓莹 陈静 邓涛关键词:珠江三角洲 黑碳气溶胶 散射系数 64位Linux并行计算大气模型效率优化研究 被引量:4 2009年 研究了CMAQ大气模型在64位Linux操作系统上不同CPU核心数目并行计算模拟耗时以及结果的差异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并行计算能大幅缩短CMAQ模拟耗时,以16个CPU核心并行处理为性价比最佳值;此时连续模拟中国区域37天空气质量状况(分辨率36 km、167行×97列、垂直14层)平均耗时小于16 m in/d,而相同情况下单核模拟耗时大于2 h/d;多于16个核心并行处理时,随核心数量的增加模型性能提升的趋势减缓;操作系统和参与运算的核心数目对CMAQ模型模拟结果没有影响。 朱云 LIN Che-jen 陈春贻 JANG Carey 钟义龙关键词:并行计算 空气质量模型 CMAQ LINU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