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171163)

作品数:7 被引量:52H指数:3
相关作者:朱诚王坤华马春梅李兰吴立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许昌学院苏州市考古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湖泊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历史地理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 2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3篇考古
  • 3篇环境考古
  • 2篇全新世
  • 2篇温泉
  • 2篇温泉水
  • 2篇氟含量
  • 1篇地层记录
  • 1篇地方性氟中毒
  • 1篇新石器
  • 1篇新石器时代
  • 1篇中毒
  • 1篇石器
  • 1篇石器时代
  • 1篇太湖
  • 1篇农产
  • 1篇农产品
  • 1篇强降水
  • 1篇全新世环境演...
  • 1篇孢粉
  • 1篇考古学

机构

  • 4篇南京大学
  • 3篇许昌学院
  • 2篇安徽师范大学
  • 2篇四川大学
  • 2篇同济大学
  • 2篇云南师范大学
  • 2篇江苏省考古研...
  • 2篇苏州市考古研...
  • 1篇河北师范大学
  • 1篇滁州学院
  • 1篇河南大学
  • 1篇江西师范大学
  • 1篇皖西学院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 1篇南京博物院
  • 1篇成都文物考古...
  • 1篇湖北省文物考...

作者

  • 4篇朱诚
  • 3篇马春梅
  • 3篇王坤华
  • 2篇谭艳
  • 2篇赵泉鸿
  • 2篇林留根
  • 2篇徐永新
  • 2篇李冰
  • 2篇李开封
  • 2篇吴立
  • 2篇贾天骄
  • 2篇李兰
  • 2篇王凤兰
  • 2篇郭天虹
  • 1篇喻铮铮
  • 1篇李冰
  • 1篇张文卿
  • 1篇朱笑虹
  • 1篇郑朝贵
  • 1篇李中轩

传媒

  • 1篇地理学报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古生物学报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Geosci...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淠河流域不同强度等级降水变化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淠河流域降水时空变率大,深入分析不同强度等级降水的特征和变化,对于全面揭示研究区气候变化、合理有效利用水资源、防治洪旱灾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淠河流域12个气象站1958-2012年逐日降水资料,分析年、季不同级别降水量(频次)的变化特点,以及主汛期(5-9月)连续3d最大降水量的概率分布。结果表明,淠河流域小雨量(频次)四季分布比较均匀,级别越高,降水频次越少,分布越集中,夏季暴雨多发。淠河流域年总降水量增加趋势不显著,总降水频次则显著减少。夏季各级别降水量(频次)均呈增加趋势,其中暴雨增加最显著,冬季总降水频次无明显趋势变化,小雨、中雨量增加显著,春、秋季总降水频次和小雨频次的减少趋势极其显著。淠河流域暴雨量、暴雨频次均在1968年发生增多突变,小雨频次在1975年有极显著减少突变,年总降水量有增多突变,总降水频次则有减少突变。自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研究区主汛期连续3d极端强降水出现概率加大,不同重现期极值增大,洪涝灾害风险加剧。
李远平朱诚马春梅张广胜
关键词:降水量降水频次持续性强降水
对江苏新石器时代海面变化问题的再认识被引量:13
2016年
了解过去海面变化情况是预测未来的重要基础.从沿海地区考古地层中寻找过去海面变化的证据,将对探讨气候波动与海面变化的关系,及其对聚落形态、文化变迁影响的人地关系提供十分重要的线索.对江苏海安青墩、东台陶庄和开庄、宜兴骆驼墩遗址地层AMS^(14)C测年、GPS-CORS系统高程测量和海相微体古生物鉴定分析发现,青墩遗址距地表389~489 cm(13.1~8.5 cal ka BP,1985黄海高程为-0.65^-1.65 m)、陶庄遗址距地表156~230 cm(12.6~9.2 cal ka BP,1985黄海高程为0.97~0.23 m)、开庄遗址距地表228~390 cm(10.3~7.8 cal ka BP,1985黄海高程为0.03^-1.59 m)、骆驼墩遗址距地表255~279 cm(12.0~9.2 cal ka BP,1985黄海高程为1.08~0.84 m)为显著的海相沉积地层,揭示在苏北海安青墩、东台陶庄和开庄地区全新世初至7.8 cal ka BP为浅海沉积环境,并经历了海退成陆过程;而苏南太湖西部宜兴骆驼墩遗址全新世初至9.2 cal ka BP可能经历过短暂的滨海沉积环境.这为寻找该区新石器早期遗址提供了海拔高程和年代学方面的线索和依据.对苏州澄湖湖底62处古水井和102处灰坑顶底部GPS-CORS系统的测量也发现,崧泽文化、良渚文化、夏商周和战国时期,水井井口和灰坑顶部多在1985黄海高程0^-2 m之间,井底和灰坑底部多在-3 m左右;六朝和宋代水井的井口和灰坑顶部曾低于-1 m,水井井底和灰坑底部曾低于-4 m,表明澄湖是宋代以后才逐渐演变为湖泊的.
朱诚吴立李兰赵泉鸿张文卿李开封李冰谭艳王坤华贾天骄郭天虹林留根丁金龙王子健何汉生
关键词:新石器时代海面变化环境考古
太湖东部平原平望孔全新世环境演变地层记录被引量:2
2018年
通过对太湖东部平原平望钻孔的年代、有孔虫和孢粉分析,探讨了该区域全新世植被变化与环境特征。结果显示全新世(11.5 kaBP)以来,太湖东部平原未受到广泛海侵的影响,主要是以淡水湖泊-沼泽沉积为主。该区域在4 kaBP以后,才有大面积的水稻种植。11.0—9.1 kaBP,以常绿-落叶阔叶林为主,花粉浓度较小,木本植物和水生湿生植物花粉含量增加,整体环境温凉偏干,但湿度逐渐增大,指示东亚季风逐渐加强。9.1—5.8 kaBP,花粉浓度最大,木本植物花粉含量略有减小,草本植物含量明显增加,主要是水生、湿生花粉的含量增加明显,平均达到32%,藻类含量为整个钻孔最大,其中在8—7 kaBP前后常绿类花粉含量较大,水生湿生花粉、淡水藻类的含量达到整个剖面最大,推测此时区域湿度最大,东亚夏季风最为强盛。5.8—1.3 kaBP常绿阔叶林百分比含量增加,落叶阔叶花粉含量减少,陆生草本植物的含量增加,水生湿生草本的含量减小,主要以常绿-落叶阔叶林为主,环境较前一带略干,东亚夏季风减弱。
李冰李冰马春梅朱诚李开封谭燕朱笑虹郭天虹王坤华
关键词:孢粉环境演变全新世
大理洱源县氟中毒地区的高氟环境与农产品中的氟含量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采集大理洱源县温泉水、土壤、粮食和蔬菜等样品,通过高温水解-离子选择性电极法测试氟含量,探讨云南省大理洱源县温泉水、土壤、粮食和蔬菜等环境样品的氟含量特征。结果表明,温泉水样的平均氟含量达4.65 mg/L,土壤、粮食、蔬菜中氟的平均含量分别为732.01、0.70和11.57 mg/kg。其中温泉水的氟含量高于《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中氟的上限值1.00 mg/L;4个土壤样平均氟含量远高于我国土壤氟的背景值478 mg/kg,接近我国地氟病发生区土壤的平均值800 mg/kg;采集的9个粮食样品氟含量及平均含量均未超出国家限量标准(GB2762-2005);4个蔬菜样品的平均氟含量远高于我国蔬菜的国家标准(1.0 mg/kg)。采集的蔬菜样品无论是单个样品还是平均值均高于粮食样品,且叶菜中的氟含量大于根菜。
徐永新王凤兰李桂科
关键词:温泉水农产品地方性氟中毒
Holocene environmental change and archaeology,Yangtze River Valley,China:Review and prospects被引量:16
2012年
Holocene 环境变化和环境考古学是学习人地球的相互作用系统的一个国际工程的重要部件。这篇论文在最后三十年在长江山谷考察 Holocene 环境变化和环境考古学研究的进步,那包括大淡水湖, Holocene 违反和海平面的变化的进化, Holocene 气候变化和东方亚洲人季风变化,在原始文明和环境变化,文化打断和 palaeoflood 事件的上升和秋天之间的关系,以及在 agri 的起源之间的关系这些研究部件是由标明日期建立地区性的环境、文化的进化的一张年表的湖的沉积,石笋和泥炭的 underpinned。学科交差并且另外的环境代理指示物需要在长江山谷的上面、中间、更低的活动范围在考古学的地点形成和自然沉积环境的比较研究被过去常。现代技术象遥感,分子的 bioarchaeology ,和虚拟现实那样,应该综合与当前过去常标明日期,在环境考古学macro-studies,的分析的 geochemical , sedimentological ,和 palaeobotanical 方法并且微学习,以便在长江山谷区域提供更大的全面卓见进 Holocene 环境、文化的相互作用和变化。
Li WuFeng LiCheng ZhuLan LiBing Li
关键词:环境考古学
大理洱源县高氟温泉水中氟含量控制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为探讨大理洱源县氟中毒区高氟温泉水中氟含量控制方法,文章采用羟基磷酸钙离子交换法和黏土、明矾吸附法进行温泉水中除氟。结果表明,采用羟基磷酸钙离子交换法进行温泉水中除氟,分别在24、79、92℃温泉水样中按照1.67 g/L比例加入羟基磷酸钙,温泉水样中的氟含量由5.28μg/m L到4.55、3.30和2.62μg/m L,将水样温度调节到当地沸点92℃,除氟后水样的含氟量仍高达2.62μg/m L,超过国家饮水氟含量标准(1.0μg/m L,GB 5749-2006)。采用的黏土和明矾吸附法进行温泉水中除氟,在室温稳定的情况下,加入标准量、1.5倍量、2倍量、3倍量除氟剂,温泉水中氟含量由5.28μg/m L分别降至0.95、0.33、0.12、0.08μg/m L;当加入除氟剂量保持不变,在室温(24℃)、50、79℃时氟含量由5.28μg/m L分别降至0.95、0.75、0.73μg/m L;当除氟剂量和作用温度均保持不变,加入标准除氟剂量在室温条件下分别静置30 min和12 h,温泉水中氟含量由5.28μg/m L分别降至0.87、0.91μg/m L。以上采用黏土和明矾去除洱源当地温泉水中氟试验中,改变添加除氟试剂量、温度以及静置时间等条件时,除氟量和除氟率有所变化,但是除氟后的温泉水中氟含量均低于1.0μg/m L,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徐永新王凤兰李桂科喻铮铮
关键词:温泉水控制研究
长江流域全新世环境考古研究进展被引量:20
2014年
长江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区和人类文明孕育、诞生和发展区,也是水旱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地区,在该区开展全新世环境考古研究,对弄清全新世10.0~3.0 ka BP无文字记载期的环境演变和人地关系互动影响有着重要的科学意义。近年来,长江流域全新世环境考古主要以古洪水和海面变化事件地层学为依据和线索,从遗址时空分布学研究、典型遗址考古地层学研究,以及区域内自然沉积地层记录的环境演变背景特征研究这三个方面入手,在长江流域的上、中、下游地区均获得了有重要意义的进展,表明长江流域全新世环境考古正在向更深更广的领域发展。同时,国际环境考古研究也在不断深入发展,新出版的PAGES Magazine杂志就特别关注了分辨率高达一年至数月的过去沉积记录;遥感、GIS等技术和DNA等分子生物学技术正不断在环境考古领域得到应用。
朱诚吴立李兰郑朝贵李中轩马春梅谭艳赵泉鸿王坤华林留根江章华丁金龙孟华平
关键词:长江流域全新世环境考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