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871914)

作品数:3 被引量:56H指数:3
相关作者:张勇林浩然李水生张磊周翰林更多>>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广东省大亚湾水产试验中心海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海洋渔业科技推广专项项目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生物学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石斑
  • 3篇石斑鱼
  • 3篇斑鱼
  • 2篇杂交子代
  • 2篇子代
  • 2篇子一代
  • 2篇斜带石斑
  • 2篇斜带石斑鱼
  • 2篇鞍带石斑鱼
  • 1篇性状
  • 1篇性状分析
  • 1篇杂交
  • 1篇亲本
  • 1篇微卫星
  • 1篇微卫星标记
  • 1篇微卫星标记分...
  • 1篇可量性状
  • 1篇基因
  • 1篇基因遗传

机构

  • 3篇中山大学
  • 2篇海南大学
  • 2篇广东省大亚湾...

作者

  • 3篇林浩然
  • 3篇张勇
  • 2篇张海发
  • 2篇刘晓春
  • 2篇蒙子宁
  • 2篇李水生
  • 2篇周翰林
  • 2篇张磊
  • 1篇王乐
  • 1篇齐鑫
  • 1篇杨宇晴
  • 1篇肖玲
  • 1篇王燕
  • 1篇黄文
  • 1篇高川
  • 1篇杨森

传媒

  • 2篇水产学报
  • 1篇热带生物学报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两种杂交石斑鱼及其亲本的形态差异分析被引量:37
2014年
为研究两种杂交石斑鱼及其亲本的形态差异,实验采用传统形态学测定与现代框架测定结合的方法,测定了青龙斑(斜带石斑鱼♀×鞍带石斑鱼♂)和虎龙斑(棕点石斑鱼♀×鞍带石斑鱼♂)及其亲本的可数性状和可量性状,并进行相关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在外观方面,青龙斑与亲本相比,其斜带边缘清晰连贯,而虎龙斑体侧分布有不同于亲本的大型环状斑;在外部形态框架方面,青龙斑背鳍前端及躯干形态都偏向于母本,呈现出背腹部压缩的细长型,而虎龙斑背鳍前端的框架形态偏向于母本、躯干的框架形态却偏向于父本,呈现出两种框架形态组合的特点。综合传统可量数据和框架数据聚类分析、判别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的结果表明:两种杂交石斑鱼在外部形态方面更偏向于母本。
王燕张勇张海发黄文肖玲李水生杨宇晴林浩然
关键词:亲本
两种杂交石斑鱼子一代杂种优势的微卫星标记分析被引量:16
2012年
使用6对微卫星引物对两种杂交子一代(青龙斑和虎龙斑)及其亲本(斜带石斑鱼、棕点石斑鱼和鞍带石斑鱼)共5个群体进行微卫星分析,计算等位基因频率、有效等位基因数、基因杂合度、多态信息含量、相似指数和Nei氏遗传距离。结果显示,在5种石斑鱼中,棕点石斑鱼的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最大(6.849 3),最小的是鞍带石斑鱼(2.608 6)。6对微卫星引物在这5个群体中具有丰富的多态性,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分别为0.666 7、0.751 3、0.441 9、0.664 0、0.542 6。在平均观测杂合度(Ho)中,虎龙斑和青龙斑的最高均为0.940 0,鞍带石斑鱼的最低为0.508 3。遗传距离和遗传相似率结果显示,青龙斑和虎龙斑均与父本鞍带石斑鱼的亲缘关系较近。杂交子一代群体的等位基因基本来自父母本群体双方,可推断杂交子一代的遗传物质来自父母双方,属两性融合生殖,是真正意义上的杂交种。杂交后代的遗传变异水平明显增强,这是杂种优势得以形成的重要遗传物质基础。
周翰林张勇齐鑫张海发张磊王乐蒙子宁刘晓春林浩然
关键词:斜带石斑鱼鞍带石斑鱼杂交子代微卫星
两种杂交石斑鱼子一代及其亲本的线粒体COⅠ基因遗传变异分析被引量:8
2012年
对两种杂交石斑鱼子一代(青龙斑和虎龙斑)及其亲本(斜带石斑鱼、棕点石斑鱼和鞍带石斑鱼)的线粒体DNA细胞色素氧化酶Ⅰ(COⅠ)基因序列进行了测序分析。在15个样本中,同源序列片段(1 551bp)中共检测到9个单倍型和249个核苷酸多态位点。序列差异分析和遗传距离比较结果显示,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在88.1%~100%之间,无明显遗传分化。虎龙斑的2个COⅠ基因单倍型与母本棕点石斑鱼单倍型的同源性为99%和100%,而与父本鞍带石斑鱼的同源性均为88.1%。青龙斑的2个单倍型与母本斜带石斑鱼的3个单倍型的同源性在99.7%~100%之间,而与父本鞍带石斑鱼的同源性分别为89.3%和89.4%,结果表明两种杂交子一代在线粒体DNA COⅠ基因上严格遵循母性遗传规律。
周翰林杨森高川张磊张海发李水生张勇蒙子宁刘晓春林浩然
关键词:斜带石斑鱼鞍带石斑鱼杂交子代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