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99-110-01-03)
- 作品数:10 被引量:179H指数:7
- 相关作者:胡国艺李剑李贤庆唐友军熊波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科学院长江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气田奥陶系风化壳天然气成藏分析被引量:8
- 2008年
- 根据地质和地球化学资料,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古生界烃源岩生气中心及生气高峰,探讨了中部气田天然气的成藏期次、成藏过程和成藏模式.鄂尔多斯盆地中部气田位于烃源岩生气中心及其附近,可以获得充足的气源;天然气成藏主要有2期,即晚三叠世末和早白垩世末;成藏过程包括4个演化阶段:储集层孕育阶段(O1-C1)、圈闭形成阶段(C2-P)、天然气运聚成藏阶段(T3-K1)和气藏调整/定型阶段(K2-Q);奥陶系风化壳天然气成藏存在上古生界天然气穿层运移至奥陶系顶风化壳聚集和下古生界天然气自生自储型2种成藏模式.
- 熊波李贤庆胡国艺董鹏仰云峰宋志宏
-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中部气田奥陶系风化壳
- 多孔介质中气水渗流的微观机理研究被引量:49
- 2004年
- 利用微观玻璃模型进行了气水两相渗流微观机理研究。孔隙水平的直观观察表明:气水两相排驱和渗吸的微观渗流机理截然 不同,低流速时虽然二者均受毛管力的影响,但排驱时气水前缘始终沿连续的大喉道路径运移,存在明显的跳跃式运移现象;速度较 高时,有明显的粘性指进现象,气体前缘呈树枝状,随流速的增加,分叉更多。而低速渗吸时水沿壁进入孔隙,首先充满小喉道,发生 严重的毛管指进,并沿壁能到达孔隙模型的各个角落,前缘推进随流速的增加而变得均匀。实验结束后的气水微观分布分析,对提 高油气采收率的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 朱华银周娟万玉金黄立信
- 关键词:运移多孔介质
-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流体包裹体特征及对天然气成藏的意义被引量:27
- 2004年
- 流体包裹体分析是研究油气运移和成藏期次等问题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在系统地观测了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中流体包裹体的类型、分布特征、均一温度、冰点、盐度及单个包裹体成分的基础上,探讨了该盆地中部气区奥陶系风化壳天然气的成藏期次和运移方向。研究表明,在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中,流体包裹体的类型和特征比较复杂,有机包裹体占5%~80%,包裹体均一温度为70~180℃,冰点为-1.0~-13.5℃,盐度多大于5.0wt.%,密度为0.922~1.065g/cm3。认为鄂尔多斯盆地中部气区天然气主要成藏期至少有两个,即晚三叠世末和早白垩世末;这两期天然气的运移方向总体上是由东向西、由南向北。
- 李贤庆胡国艺李剑熊波米敬奎唐友军
- 关键词:碳酸盐岩奥陶系成藏期次运移方向
-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气田天然气混源的地球化学标志与评价被引量:18
- 2003年
-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气田奥陶系风化壳天然气藏的气源问题是迄今尚有争议的重要问题。在前人大量研究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了该气田天然气混源的地球化学特征与标志,并利用多指标综合评价了气藏的气源。研究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中部气田奥陶系风化壳天然气具有高—过成熟干气的组分和同位素特征。天然气的来源比较复杂,既有以石炭—二叠系来源为主的煤成气,又有以下古生界来源为主的油型气。该气田东部区块的天然气主要为煤成气,中部气田北部、西部及南部区块的天然气主要为油型气。
- 李贤庆胡国艺李剑张爱云侯读杰唐友军
-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气田奥陶系风化壳天然气藏天然气地球化学
- 鲁西南煤夹矸的矿物学特征研究及应用前景被引量:8
- 2003年
- 对鲁西南上石炭统11层煤和7层煤夹矸的化学成分和矿物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这两层煤夹矸属于硬质高岭土,成分接近于纯净的高岭石,伴生有石英、黄铁矿、少量长石及微量锆石和磷灰石等矿物。光学及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分析和红外分析等系统性研究的结果表明,高岭石主要有两种存在形式,一种呈蠕虫状集晶,另一种是隐晶质或胶状高岭石,测得其结晶指数分别为0.54~0.74和0.47~0.53,说明其有序度偏高;化学分析结果表明,其化学成分接近于高岭石的理论值,Al2O3含量达35%~37%,SiO2含量为47%~48%,碱金属、碱土金属及其他氧化物含量很低。高岭石泥岩夹矸的矿物、化学成分及工艺物理性能表明:它是一种开采成本低、利用价值高的高岭土资源之一,不仅可作为优质陶瓷原料用来生产长石质瓷,也可用于生产聚合铝及4A分子筛,并且在矿物填料和其他工业部门也有广阔的开发应用前景。
- 毕舒谢先德方邺森方金满
- 关键词:高岭石上石炭统矿物学特征扫描电子显微镜
- 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稀有气体同位素特征及气源示踪被引量:29
- 2001年
- 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中部气田天然气中的 He,Ar,Kr和Xe稀有气体同位素组成,并探索应用重稀有气体(Kr,Xe)同位素探讨了中部气田天然气地球化学和气源对比问题.天然气中重稀有气体同位素组成,特别是Xe同位素组成也显示出中部气田天然气两源复合特征,气田的东北部与西南部的气体来源有一定差异.总体上,下古生界气源对西南部比东北部贡献大.两类气体在重稀有气体同位素组成及其与Ar同位素组成的关系中均有一定体现.因此,轻、重稀有气体同位素组成的综合研究,可以为气源对比和追索提供更有用的信息.
- 刘文汇孙明良徐永昌
- 关键词:稀有气体同位素天然气气源对比鄂尔多斯盆地氪
- 天然气运聚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7
- 2006年
- 运用长岩心实验装置在真实岩心中进行天然气运移模拟实验,研究了影响天然气运聚的因素。气体运移需要克服毛管压力的作用,优先进入输导层的大孔隙。输导层物性好、大孔隙多,聚集的气体就较多,否则气体向远处运移。气体运移速率快,基本不受时间影响,只要气源压力足够克服毛管压力,气体就可“瞬时”向前运移。受浮力影响,天然气更易向上运移,且效率高、距离远,相同条件下,上下运移所能到达的距离比约为3∶1。
- 朱华银李剑李拥军
- 关键词:影响因素含气饱和度天然气运移
-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奥陶系风化壳天然气的运移特征被引量:4
- 2004年
-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奥陶系风化壳天然气运移是迄今研究比较薄弱的重要问题 .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 ,依据实际的地质和地球化学资料 ,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奥陶系风化壳天然气的运移特征 .研究认为 ,以靖边为中心的中部气区是天然气运移的有利区 .奥陶系风化壳天然气的运移较为复杂 ,既有奥陶系来源天然气的侧向运移 ,又有上覆石炭—二叠系来源天然气的穿层运移 .这与研究区的构造演化。
- 李贤庆胡国艺侯读杰李剑熊波唐友军
-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风化壳天然气运移特征气藏地质地球化学
-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气田奥陶系风化壳天然气藏的气源分析被引量:2
- 2003年
-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气田奥陶系风化壳天然气藏的气源迄今尚未得到很好解决.笔者简述了气源对比存在问题及研究思路,并利用多指标综合对比法系统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中部气田奥陶系风化壳气藏的气源,初算了不同区块气源的混合比.鄂尔多斯盆地中部气田奥陶系风化壳天然气既有石炭-二叠系来源为主的煤成气,又有下古生界自身来源为主的油型气.中部气田东部区块的天然气主要为煤成气(石炭-二叠系来源约占70%),中部气田北部、西部及南部区块的天然气主要为油型气(下古生界自身来源约占60%~70%).
- 李贤庆
-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中部气田奥陶系风化壳天然气藏
-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烃源岩有效性判识被引量:34
- 2002年
- 应用激光-诱导荧光、环境扫描电镜、全岩热模拟实验技术等,对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岩心样品进行了沥青判识及定量、有机质生气过程的可视化模拟以及产气潜力等研究。奥陶系岩石中普遍存在的沥青及有机质生气过程的可视化动态模拟结果证实,烃源岩在地质历史中曾经生排烃;烃源岩产气率大于自身的吸附气量,是有效气源岩。推测在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纪海进期沉积的地层中可能发育优质气源岩。图4表2参10(谢增业摘)
- 谢增业伍大茂胡国艺李剑蒋助生严启团
-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烃源岩沥青可视化模拟长庆气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