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2009B030803011)

作品数:4 被引量:26H指数:3
相关作者:李泰辉邓旺秋刘建平刘于飞袁俊更多>>
相关机构: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广东省菌种保藏与应用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毒蘑菇
  • 3篇中毒
  • 1篇毒蘑菇中毒
  • 1篇新纪录种
  • 1篇驯化
  • 1篇抑制增殖
  • 1篇增殖
  • 1篇体外
  • 1篇体外抗肿瘤
  • 1篇体外抗肿瘤作...
  • 1篇肿瘤
  • 1篇肿瘤细胞
  • 1篇肿瘤作用
  • 1篇肽类
  • 1篇肽类毒素
  • 1篇误食
  • 1篇细胞
  • 1篇流行病
  • 1篇流行病学
  • 1篇流行病学调查

机构

  • 3篇广东省微生物...
  • 2篇广州市疾病预...
  • 1篇广东省菌种保...

作者

  • 4篇邓旺秋
  • 4篇李泰辉
  • 2篇肖正端
  • 2篇刘于飞
  • 2篇刘建平
  • 1篇李美霞
  • 1篇蔡文峰
  • 1篇谢朝军
  • 1篇袁俊
  • 1篇马晓薇
  • 1篇钟月金
  • 1篇林群英
  • 1篇李鹏
  • 1篇黄浩

传媒

  • 2篇食用菌学报
  • 2篇医学动物防制
  • 1篇中国菌物学会...

年份

  • 2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有毒裸伞的中国一新纪录种
裸伞属Gymnopilus不少种类是毒菌,我国已报道的橘黄裸伞Gymnopilus spectabilis、绿褐裸伞G.aeruginosus、条纹裸伞G.liquiritiae、赭黄裸伞G.penetrans、杉木黄裸...
邓旺秋肖正端李泰辉
关键词:新纪录种中毒
2007-2011年广州市毒蘑菇中毒流行病学调查分析被引量:14
2013年
目的掌握广州市毒蘑菇中毒的发生规律及流行病学特点,为预防毒蘑菇中毒事件发生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7-2011年广州市毒蘑菇中毒事件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7-2011年广州市共发生毒蘑菇中毒27起,中毒83人,死亡4人。中毒人群以外来民工为主,中毒事件发生次数最多为9月份,其次是3月和4月。致毒菇种主要为致命白毒伞、铅绿褶菇和灰花纹鹅膏。引起中毒人员死亡的毒菇为灰花纹鹅膏菌和致命白毒伞。结论加强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提高群众的防范意识,是防止毒蘑菇中毒事件发生的良好对策。
刘建平刘于飞袁俊李美霞
关键词:毒蘑菇中毒
铅绿褶菇的驯化被引量:3
2012年
从铅绿褶菇(Chlorophyllum molybdites)野生子实体经组织分离获得菌种,在8种培养基上进行人工驯化。初步试验结果显示:铅绿褶菇菌丝在这8种培养料中均生长良好。以稻草为主的培养料进行培养时,经覆土后培养可形成子实体,而以小麦、木屑或废木屑等为主要基质的培养料上未见子实体的形成。在生长温度25~30℃、空气相对湿度80%~95%、光照强度1000~2000lx、自然通风的条件下,铅绿褶菇的生长周期为70~80d。
林群英钟月金邓旺秋黄浩李泰辉
关键词:毒蘑菇驯化草腐菌
一起误食残托斑鹅膏菌引起中毒的调查报告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调查分析本次中毒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鉴定引起中毒的毒蘑菇种类,提出防控措施,预防中毒事件的再次发生。方法运用病例访谈、食谱调查、现场采样和毒蘑菇的形态学鉴定等方法对中毒事件进行分析。结果某外来务工人员自行采摘并进食野生蘑菇约250g,2h后出现恶心、呕吐、四肢乏力、意识不清等神经精神型中毒症状,凝血活酶时间39.7s。患者经洗胃、导泻、补液等对症治疗后病情好转。食谱调查显示除了自行采摘的蘑菇外未见其他可疑中毒食品,经形态学鉴定为残托斑鹅膏有环变型。该起事件是误食名为残托斑鹅膏有环变型的毒鹅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结论误食残托鹅膏有环变型的毒菌中毒事件在广州市属首次报道。该菌与一些可食的种类较为相似,容易误食,加强健康教育,提醒民众不要采食野生蘑菇是预防毒菌中毒最根本的方法。
马晓薇邓旺秋李泰辉刘建平谢朝军蔡文峰刘于飞
关键词:毒蘑菇中毒
致命鹅膏菌肽类毒素的体外抗肿瘤作用被引量:7
2012年
采用噻唑蓝(MTT)法对从致命鹅膏(Amanita exitialis)子实体中获得的α-鹅膏毒肽、β-鹅膏毒肽、三羟鹅膏毒肽酰胺、羧基一羟鬼笔毒肽、羧基二羟鬼笔毒肽、羧基三羟鬼笔毒肽和脱氧二羟毒伞素和一种未知毒素共8个纯的毒素化合物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结果表明:8种鹅膏毒素对人宫颈癌细胞株Hela和肝癌细胞株7402的生长均有抑制作用,其中α-鹅膏毒肽和β-鹅膏毒肽具有较强的抑制活性。这两种毒素浓度100μg/mL、作用72h时抑制率达60%以上,与阳性对照5-氟脲嘧啶的抑制效果相近,但对肝正常细胞L02的增殖抑制仅为对照的50%。
邓旺秋肖正端李鹏李泰辉
关键词:肿瘤细胞抑制增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