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800770)

作品数:23 被引量:173H指数:9
相关作者:许文涛黄昆仑罗云波赵维薇元延芳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农业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河北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业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生物学
  • 7篇轻工技术与工...
  • 3篇医药卫生
  • 2篇农业科学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7篇基因
  • 4篇蛋白
  • 4篇转基因
  • 3篇玉米
  • 3篇转基因玉米
  • 3篇克隆
  • 3篇基因玉米
  • 3篇多重PCR
  • 3篇杆菌
  • 3篇大肠杆菌
  • 2篇代谢
  • 2篇代谢组学
  • 2篇蛋白表达
  • 2篇食品
  • 2篇基因克隆
  • 2篇DNA提取
  • 1篇代谢组学研究
  • 1篇单增李斯特菌
  • 1篇蛋白组
  • 1篇蛋白组学

机构

  • 16篇中国农业大学
  • 14篇中华人民共和...
  • 2篇河北农业大学
  • 2篇长春工业大学

作者

  • 16篇许文涛
  • 15篇黄昆仑
  • 12篇罗云波
  • 3篇苏春元
  • 3篇程国灵
  • 3篇张雅楠
  • 3篇谷新晰
  • 3篇元延芳
  • 3篇商颖
  • 3篇戴蕴青
  • 3篇赵维薇
  • 3篇田洪涛
  • 3篇翟志芳
  • 2篇石慧
  • 2篇梁志宏
  • 2篇何景
  • 2篇杨蓉
  • 2篇邱芳萍
  • 2篇王海峰
  • 2篇陆姣

传媒

  • 6篇食品工业科技
  • 4篇食品科学
  • 2篇生物技术通报
  • 1篇生命科学
  • 1篇沈阳农业大学...
  • 1篇中国食品学报
  • 1篇现代食品科技

年份

  • 3篇2012
  • 10篇2011
  • 3篇2010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重组弹性蛋白酶在猪肉嫩化中的应用被引量:8
2010年
以木瓜蛋白酶作为对照,研究本实验室构建的重组毕赤酵母表达产物即弹性蛋白酶在肉类嫩化方面的应用,测定酶的活力,并对酶的最佳作用条件进行研究,进一步对其在肉类嫩化应用中加酶量、加入方式,肉的处理温度和时间进行优化。实验利用质构仪和嫩度计测定肉的剪切力的变化,按照剪切力与嫩化程度成反相关的规律并结合显微镜观察结果综合判断肉的嫩化程度。结果显示:利用注射法把酶液均匀注射入经过75~80℃水浴加热20~30min处理的肉样中,加入酶量约20~37mg/mL,处理时间为2.5~6h时,该重组弹性蛋白酶对肉的嫩化效果较好。
陈卓君王雷许文涛谷欣晰李筱婷梅晓宏黄昆仑
关键词:肉类嫩化显微镜剪切力
转基因玉米59122品系的特异性检测被引量:8
2011年
使用反向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克隆了转基因玉米59122的外源基因与玉米基因组之间的两段侧翼序列,并据其左侧侧翼序列设计了具品系特异性的引物,运用半巢式PCR技术建立了59122的品系特异性二重PCR检测方法,扩增片段100bp,横跨pat终止子与转基因玉米侧翼基因之间。以转基因玉米59122、MON863、MON810、GA21、NK603,转基因大豆Roundup Ready和转基因油菜GT73等为材料,证明本方法与其他转基因作物具有高特异性。本方法在检测59122时,确定出连接体系中线性DNA的最佳质量浓度为1ng/μL左右,检出限达到0.1%,灵敏度为38个单倍体基因组拷贝数。因此可准确、快速、高效地检测转基因玉米及其产品,或作为常规PCR定性检测后的验证方法。
许文涛杨蓉陆姣张南罗云波何景黄昆仑
关键词:转基因作物
通用引物多重PCR技术检测3种病原微生物被引量:12
2011年
为寻找快速且准确的病原微生物检测方法,在普通多重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技术的基础上研究一种新的通用引物多重PCR(universal primers-multiplex PCR,UP-M-PCR)技术。利用该技术对食品中主要的3种致病菌——大肠杆菌、单增李斯特菌和沙门氏菌进行同时检测,经过单重PCR验证、二重以及三重UP-PCR反应条件和体系优化。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最低检测限为0.5pg目标DNA,复合引物和通用引物的加入量分别为2nmol/L和300nmol/L。此方法检测灵敏度高、病原菌检测限低,可在实践中应用。
商颖许文涛元延芳梁志宏石慧翟志芳张雅楠罗云波黄昆仑
关键词:大肠杆菌单增李斯特菌沙门氏菌通用引物多重PCR
食用油DNA提取及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3
2012年
对食用油DNA提取方法、样品基质和食用油加工工艺对食用油DNA提取的影响进行了系统阐述;综述了检测基因、分光光度法、荧光光谱法、定性PCR、实时定量PCR和分子标记技术在食用油DNA检测中的应用现状;讨论了食用油DNA提取和检测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前景。
何景许文涛黄昆仑
关键词:食用油DNA提取方法
平菇基因组DNA提取方法的研究被引量:10
2011年
以实验室自行培育的平菇为实验材料,分别使用CTAB法、SDS-CTAB法以及高盐酶解法提取平菇基因组DNA,并通过紫外分光光度计、限制性酶切及PCR检测来衡量基因组质量。结果表明,使用CTAB法很难得到高质量的基因组DNA,OD260/280仅为1.5左右,而且伴有较多的杂质,电泳条带拖尾严重;使用EcoRI限制性酶对其进行酶切分析,效率较低,同时PCR检测不能得到有效扩增;而使用优化后的SDS-CTAB法及高盐酶解法提取平菇DNA,能够获得质量高、纯度好的基因组DNA,OD260/280基本保持在1.8~2.0之间,电泳条带较为清晰均一,使用EcoRI限制性酶对其进行酶切分析,酶切效果较好,并且DNA质量能够满足PCR检测的模板要求。说明SDS-CTAB法以及高盐酶解法提取的平菇DNA能够满足分子水平操作的要求,两者相比,前者成本较低,后者产率较高。
闫燕许文涛苏春元罗云波王一南谷新晰戴蕴青田洪涛
关键词:平菇基因组DNA
转基因植物的食品安全性问题及评价策略被引量:27
2011年
转基因植物经历了20年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21世纪农业的重要支柱之一。转基因植物从诞生以来,其食用安全性一直是科学界、政府和广大消费者关心的焦点问题。各类转基因安全事件层出不穷,严重影响着转基因产业的发展。本文从营养、毒性、过敏性、抗生素抗性、非期望效应等五个方面系统总结了转基因植物食用安全的问题,详细介绍了转基因植物食用安全评价的六大原则以及国际与国内对转基因植物食用安全性评价的内容,最后介绍了我国的转基因植物安全管理体系。以期使读者对转基因植物食用安全问题有一个系统全面的了解。
许文涛贺晓云黄昆仑罗云波
关键词:转基因植物食用安全安全评价
人源弹性蛋白酶基因原核载体构建及表达
2010年
从人体肾脏组织中提取的总RNA中通过反转录PCR(RT-PCR)扩增得到了ELA2B基因,并将其克隆到pGEM-T easy载体中。然后用限制性内切酶BamH I和HindⅢ对重组质粒pGEM-T easy/ELA2B和大肠杆菌E.coli表达质粒pET30a进行双酶切,成功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pET30a/ELA2B。将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表达宿主BL21中,通过PCR和表型鉴定表明,ELA2B基因已经整合到大肠杆菌BL21染色体上。用IPTG对重组的大肠杆菌BL21进行诱导表达,得到的蛋白经SDS-PAGE分析结果表明:菌体中含有一明显特异性蛋白,大小为28 kD。经包涵体复性后在弹性蛋白酶活性检测平板上发现有代表弹性蛋白酶作用的透明圈产生,可初步证实表达产物具有生物活性。
王海峰许文涛苏春元黄昆仑罗云波谷新晰邱芳萍
关键词:大肠杆菌基因克隆蛋白表达
一种检测肉品的新型通用单引物多重PCR技术被引量:4
2011年
在市场中,牛、羊肉中掺杂价格便宜的猪肉,以次充好的欺骗行为屡见不鲜,而且近些年来出现疯牛病、禽流感等疾病,肉品的种属鉴定变得至关重要。随着分子生物学的深入研究,多重PCR技术得到了飞快的发展,但是其扩增效率和检测限达不到理想要求。为寻找快速、灵敏、特异的检测生肉品种的方法,在普通多重PCR的基础上发展了一种新的通用单引物多重PCR(CSP-M-PCR)技术,该方法的体系中,所有目的片段共用一样的上游引物进行扩增,检测限可达5μmol/L。此方法不仅弥补了普通多重PCR扩增效率较低、检测限不理想的缺点,还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降低了检测的成本。
商颖许文涛元延芳梁志宏石慧翟志芳张雅楠罗云波黄昆仑
关键词:多重PCR
人源弹性蛋白酶基因真核载体构建及表达
2011年
从人体肾脏组织中提取的总RNA中通过反转录PCR(RT-PCR)扩增得到了ELA2B基因,并将其克隆到pGEM-Teasy载体中。然后用限制性内切酶EcoRⅠ和NotI对重组质粒pGEM-Teasy/ELA2B和毕赤酵母质粒pPIC9K进行双酶切,并且通过PCR技术去除ELA2B的信号肽,成功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pPIC9K/ELA2B,并将其转入毕赤酵母表达宿主GS115中。得到150株转化子,经含不同浓度G418的YPD平板筛选获得20株高拷贝转化子。甲醇诱导表达后,发酵液上清经SDS-PAGE检测,获得了大小约为28ku的目的条带。通过酪蛋白平板检测发酵液上清,出现透明圈,初步证明获得了有生物活性的弹性蛋白酶。
王海峰许文涛苏春元邱芳萍罗云波谷新晰田洪涛黄昆仑
关键词:毕赤酵母基因克隆蛋白表达
组学技术及其在食品科学中应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9
2011年
后基因组时代的主要研究任务即是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及代谢组学)研究,其发展迅速,有望成为解决生命科学领域诸如食品品质与安全等科学问题的有力工具。组学研究为食品科学相关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技术,在食品加工、贮藏、营养素检测、食品安全以及食品鉴伪等领域中已有广泛的应用。综述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及代谢组学研究的核心技术,以及组学技术在食品科学研究中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王龑许文涛赵维薇郝俊冉黄昆仑
关键词:转录组学蛋白组学代谢组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