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攻关计划(2001BA901A35)
- 作品数:4 被引量:127H指数:4
- 相关作者:雷加强王德赵景峰秦大河王雪芹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中国气象局中国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交通运输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 博斯腾湖的咸化机理及湖水矿化度稳定性分析被引量:31
- 2007年
- 以盐量平衡为基础,把影响湖水咸化的原因分解为水量、矿化度、水面蒸发等咸化因子,从物理机理上解析了各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1960-1999年的逐年资料分析,提出盐分交换率概念,定量地阐明了不同时期各因子对湖水矿化度稳定性的影响。在博斯腾湖的不同情景下,推算了湖水矿化度的极限值;从理论上指出博斯腾湖属于微咸湖泊,其稳定矿化度为1.1 g/L,博斯腾湖的咸化原因可归因于人类水土开发活动和气候因素的综合影响。
- 赵景峰秦大河长岛秀树雷加强魏文寿
- 关键词:稳定性
- 塔里木沙漠公路风沙危害形成研究被引量:86
- 2003年
- 塔里木沙漠公路南北横贯塔里木盆地 ,全长 5 6 2km ,其中近 80 %的路段穿行于塔克拉玛干沙漠之中 ,是世界上穿越流动沙漠最长的等级公路 ,因而风沙危害是制约沙漠公路正常运行的主要病害。研究表明 ,1)沙漠公路沿线风力强劲 ,沙丘形态各异 ,地表组成物质松散 ,为风沙危害形成提供了动力条件和奠定了物质基础 ;作为风沙危害的受灾对象 ,沙漠公路防沙体系结构以及公路纵横断面也直接作用于风沙危害形成过程 ;2 )沙漠公路风沙危害主要源于防沙体系沙物质的侵入和防沙体系内部因近地面气流变异而产生的风蚀与堆积 ;目前沙漠公路风沙危害的主体是防沙体系 ,危害的形式包括风蚀、风沙流滞留积沙和沙丘前移压埋。
- 雷加强王雪芹王德
- 关键词:沙漠公路风沙危害
- 塔中一号公路防沙体系不同地貌部位风沙危害差异研究被引量:5
- 2004年
- 塔中一号沙漠公路是塔里木盆地石油物资运输的主要干线之一 ,它深入沙漠腹地 ,走向与风向夹角很大 ,因此沙害严重且频繁。通过对公路防沙体系实地调查测量 ,得出以下结论 :垄间平沙地沙害较轻 ,以风沙流滞留积沙为主 ,固沙带平均全埋宽度 9.0 9m;沙垄迎风坡较严重 ,平均全埋宽度 0 .94m、压埋 1 .96m、风蚀 0 .43m;垄顶最严重 ,平均全埋宽度 1 5 .5 9m、压埋 6.68m、风蚀 3.1 5 m;沙垄背风坡较轻 ,平均全埋宽度 2 .85 m,压埋 0 .0 4 m。
- 王德雷加强徐俊荣孔庆浩
- 关键词:风蚀防沙固沙沙害风沙危害沙垄
- 新疆焉耆盆地和博斯腾湖盐量收支平衡的年变化被引量:9
- 2005年
- 博斯腾湖曾是中国内陆区的最大淡水湖。近几十年来,由于水土开发活动及气候因素的影响,导致湖水咸化加剧,已演化成为微咸湖,水盐收支失衡是博斯腾湖咸化的原因。以矿化度观测资料为基础,分析了河、湖、渠和地下水的矿化度年变化;利用1976-1999年间的逐年的水量资料,分别对盆地及湖区的盐量收支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焉耆盆地及博斯腾湖的盐量主要收支均有较大的年变化。带入盆地的盐量95%来源于河流,平均值为99.6±21.0(104t/a),其年变化取决于气候因素导致的河流水量变化;湖区的盐量主要来源为开都河和农田排水,对应的年际变幅分别为17×104~80×104t/a、28×104~79×104t/a;盆地及湖区排出的盐量年变化较大,主要受人为调控的支配。
- 赵景峰秦大河雷加强张太西
- 关键词:水量焉耆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