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SCX1-07-02)

作品数:16 被引量:629H指数:14
相关作者:刘庆何海吴彦林波刘世全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四川农业大学西南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农业科学
  • 4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亚高山
  • 7篇川西亚高山
  • 6篇针叶
  • 6篇针叶林
  • 5篇亚高山针叶林
  • 5篇土壤
  • 4篇云杉
  • 4篇川西亚高山针...
  • 3篇硝化
  • 3篇硝化作用
  • 2篇演替
  • 2篇幼苗
  • 2篇云杉林
  • 2篇植物
  • 2篇植物群
  • 2篇植物群落
  • 2篇植物群落演替
  • 2篇杉林
  • 2篇生理生态
  • 2篇生物学

机构

  • 14篇中国科学院成...
  • 4篇四川农业大学
  • 2篇西南农业大学
  • 1篇四川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重庆师范大学
  • 1篇四川省林业科...

作者

  • 12篇刘庆
  • 8篇何海
  • 8篇林波
  • 8篇吴彦
  • 4篇庞学勇
  • 4篇刘世全
  • 3篇包维楷
  • 3篇陈劲松
  • 3篇刘义
  • 2篇尹华军
  • 2篇丁德蓉
  • 2篇何丙辉
  • 2篇鲍文
  • 2篇张宗锦
  • 1篇陈林武
  • 1篇杨燕
  • 1篇陈勇
  • 1篇胡科
  • 1篇左园园

传媒

  • 3篇水土保持学报
  • 2篇生态学报
  • 1篇植物学通报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土壤学报
  • 1篇农村生态环境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山地学报
  • 1篇西南农业大学...
  • 1篇四川林业科技
  • 1篇重庆师范大学...

年份

  • 3篇2006
  • 4篇2005
  • 7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川西亚高山针叶林土壤硝化作用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14
2006年
采用BarometricProcessSeparation(BaPS)技术对川西亚高山针叶林土壤总硝化作用速率的季节动态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各影响因素与总硝化速率的关系.通过土壤温度和水分含量的控制实验,对温度和水分含量与总硝化速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一次线性和曲线模拟.结果表明,6至10月各月份之间的总硝化速率存在显著差异(P<0.01),在7月总硝化速率达到最大值;土壤温度和水分含量与总硝化速率显著正相关(P<0.05),对总硝化速率的影响存在明显的交互作用,水分含量可能对总硝化速率的影响更大,在季节变化中温度和水分含量可能对硝化过程产生直接和间接两种作用;pH值与总硝化速率之间的相关性不明显;森林凋落量与总硝化速率间没有显著相关性,但若仅考虑6至9月,森林凋落量与总硝化速率极显著相关(P<0.01).总之,土壤温度和水分含量很可能是影响总硝化速率的两个最主要的因素.
刘义陈劲松尹华军刘庆林波
关键词:PROCESS亚高山针叶林
我国红豆杉资源现状和紫杉醇产业化对策被引量:27
2002年
红豆杉资源匮乏是制约我国紫杉醇产业化发展的关键问题。野生资源的合理利用、红豆杉的人工种植和细胞培养技术是目前主要的解决途径。在分析我国红豆杉植物的野生资源的分布和资源蕴藏量、总结我国红豆杉人工扦插技术研究的主要成果和综述了国内红豆杉细胞培养的研究进展的基础上,通过对上述主要资源提供途径的现状和可操作性的比较分析,明确指出大规模、规范化人工种植红豆杉是当前解决红豆杉产业化过程中的资源匮乏的主要途径;建议在切实保护野生红豆杉资源的同时,有计划地合理利用野生红豆杉植株的小枝和针叶。
吴彦刘庆胡科许维宏
关键词:红豆杉资源紫杉醇植物药
种子休眠与萌发的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进展被引量:66
2004年
休眠与萌发是植物种子对环境变化的适应特征,受许多基因调控和环境因子的影响。利用数量遗传学方法(如QTL分析)和突变等手段已对休眠和萌发特性进行了深入的遗传学研究。近些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种子休眠和萌发研究已经深入到分子水平。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运用,特别是基因表达、基因组测序和以双向凝胶电泳及质谱分析为技术基础的蛋白质组学分析,已成为研究种子休眠和萌发的新工具和新方向。本文主要就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研究种子休眠与萌发的进展给予简要综述。
尹华军刘庆
关键词:休眠萌发分子生物学环境变化蛋白质组
川西亚高山人工云杉林地有机物和养分库的退化与调控被引量:53
2004年
研究了川西亚高山云杉人工林地有机物和养分库状况 ,结果表明 :该区云杉人工林有机物和养分库严重退化 ,表现为 ,其凋落物的分解速率和周转期均较次生阔叶林和原始云杉林慢 ,致使地表枯枝落叶干物质和各种养分贮量滞留于凋落物层而不能进入土壤 ,土壤中有机质、全N、全P和碱解N含量随人工云杉林龄的增加而大幅度下降。人工云杉林份组成单一 ,其凋落物分解慢 ,归还土壤凋落物和养分数量少 ,是川西亚高山云杉人工林地土壤有机物和养分库退化的重要原因 ,人为收集凋落物积肥和人工抚育清灌 ,不断带走植被中养分是土壤有机物和养分库不断耗竭的另一重要原因。建议对该区人工成熟林抚育间伐和营造针阔混交林 ,改善成熟林下微环境和改变林份组成 。
庞学勇刘世全刘庆林波吴彦何海包维楷
关键词:亚高山人工林有机物养分库
川西亚高山针叶林植物群落演替对生物学特性的影响被引量:26
2004年
通过对川西亚高山针叶林人工重建过程中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及其与土壤养分性状的关系研究表明,云杉人工成熟林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明显低于云杉人工幼林地,也低于同龄的次生阔叶林地,人工云杉林随着林龄的增加土壤肥力严重退化。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与土壤有机质、全N、全P和碱解N等养分指标呈显著相关关系,土壤生物学指标能较好地反映土壤肥力状况。解决当前人工成熟云杉林土壤退化的主要措施应因地制宜地进行抚育间伐,改善林地的微生态条件,尽量避免营造针叶纯林,建议营造针阔混交林。
庞学勇刘庆刘世全吴彦林波何海
关键词:亚高山针叶林植物群落演替生物学特性
岷江上游23年生油松纯林下凋落物与土壤截留降水的效应被引量:26
2004年
为了评价人工林下凋落物与土壤截留降水的能力,定位监测和分析了岷江上游23年生人工油松纯林下凋落物层和土壤层对65次降水事件的截留与分配过程。结果表明,65次林外降水总量为400.9 mm,其中208.726mm以穿透雨、33.388 mm以树干茎流进入林地,凋落物层、土壤层分别截留25.695,214.375 mm,截留率分别是6.41%,53.47%。但林外降水量<0.3 mm时,不产生林内降水,凋落物与土壤层不能截留降水。在0.3~10 mm降水范围内,土壤截留量随着降水增大呈增加趋势,而凋落物层截留率先增后减,但降水量>10 mm后,土壤截留率逐渐趋于稳定,呈较小波动(63.46%~73.58%),而凋落物截留率趋于稳定,并略有下降趋势;土壤截留量与林内外降水量、土壤截留量与茎流量均呈显著线性相关关系。综合分析表明,人工油松林凋落物层和土壤层对降水均有一定的拦蓄截留效应,其中:土壤层>凋落物层,土壤层的截留量达同期林外降水量的1/2以上。
鲍文包维楷何丙辉丁德蓉
关键词:岷江上游土壤
川西亚高山人工针叶林生态恢复过程的种群结构被引量:13
2004年
研究了川西米亚罗亚高山人工针叶林 70a恢复过程中不同恢复级段云杉种群结构的变化并比较了与原始林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 ,所调查的人工云杉林有两个快速生长 (平均高度和胸径 )时期 :一是 2 0~ 30林龄人工林 ,年均高生长量达到 0 4 2 8m ,年均胸径增长量为 0 5 7cm ;二是 5 0~ 70林龄人工林 ,年均高生长量达到 0 36 4m ,年均胸径增长量为 0 4 31cm。与天然原始林相比 ,人工林苗木的高度级宽幅 (10 /2 1)和胸径宽幅 (2 0 /36 )都较小 ,下层更新苗木少。 5 0林龄以前的人工林年龄均为同一龄级 ,70林龄后才有少量的更新幼苗 ,种群的年龄结构很不合理 ,说明人工云杉林生态功能的恢复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 。
刘庆吴彦何海林波
关键词:云杉生态过程种群结构
土壤硝化和反硝化作用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被引量:51
2006年
土壤硝化和反硝化作用是生态系统中氮循环的两个重要环节,是氮素损失的潜在途径,土壤硝化和反硝化作用可向大气中释放温室气体,由此带来环境危害。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学者对土壤硝化和反硝化作用的研究现状,总结了土壤硝化和反硝化作用的研究方法及其影响因子。土壤硝化和反硝化作用是两个非常复杂的生态学过程,针对研究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提出建议:1)改进实验方法、加强对总硝化作用的研究;2)进一步探索森林生态系统中硝化和反硝化作用规律;3)注重对土壤中硝化和反硝化作用微生物学机理的研究。
刘义陈劲松刘庆陈林武
关键词:N循环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
川西亚高山针叶林不同恢复阶段土壤的硝化和反硝化作用被引量:27
2006年
采用气压过程分离(Barometric process separation,BaPS)技术对川西亚高山针叶林不同恢复阶段土壤的总硝化和反硝化作用速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川西亚高山针叶林不同恢复阶段土壤的总硝化和反硝化速率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恢复阶段土壤总硝化作用的Q10值差异不显著(p<0.05);总硝化作用速率与土壤含水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土壤pH值、土壤有机质、全氮及C/N相关不显著;不同恢复阶段土壤反硝化速率均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反硝化速率与土壤中的C/N显著正相关(p<0.05),与土壤含水量、pH值、有机质及全氮相关不显著。与反硝化作用相比,硝化作用对亚高山针叶林土壤氮损失的影响可能更大。
刘义陈劲松刘庆吴彦
关键词:反硝化作用亚高山针叶林
岷江上游人工油松林凋落量及其持水特征被引量:31
2004年
通过对人工油松林凋落量及其持水性动态变化的监测和研究。结果表明,观测期间(2002.9~2003.10)凋落量是5.900t/hm2·a,月凋落量在0.166~1.775t/hm2之间变化,其中以10月凋落最盛,该月占了全年凋落量的30.09%;而凋落最少则出现在5月,本月凋落量仅2.81%。凋落物自然含水量在13.75%~63.62%之间变化,半分解凋落物含水量普遍高于未分解凋落物,但2者月动态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凋落物自然含水量与其饱和持水率也呈现相同的变化趋势,并且2者有较好的拟合关系。未分解和半分解凋落物饱和持水率分别在85.05%~323.41%,147.66%~251.11%之间波动,半分解凋落物饱和持水率变幅相对较小,未分解凋落物呈现明显的"凸"形月变化,半分解凋落物则无明显变化规律。
鲍文包维楷丁德蓉何丙辉
关键词:人工油松林凋落物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