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100770)

作品数:12 被引量:17H指数:2
相关作者:王运杰王军欧绍武邢德广仇波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子通道
  • 6篇离子通道
  • 6篇胶质
  • 6篇胶质瘤
  • 4篇细胞
  • 4篇钠离子
  • 4篇钠离子通道
  • 4篇NAV1.5
  • 3篇人脑
  • 3篇人脑胶质瘤
  • 3篇神经系
  • 3篇神经系统
  • 3篇脑胶质瘤
  • 2篇血管
  • 2篇神经元
  • 2篇神经元产生
  • 2篇手术
  • 2篇肿瘤
  • 2篇NAV1
  • 1篇蛋白

机构

  • 12篇中国医科大学...
  • 3篇郑州大学第一...
  • 2篇山东大学第二...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沈阳市第一人...

作者

  • 11篇王军
  • 11篇王运杰
  • 9篇欧绍武
  • 7篇邢德广
  • 5篇丁大领
  • 5篇仇波
  • 3篇王勇
  • 2篇陶钧
  • 1篇赵文钺
  • 1篇管格非
  • 1篇刘璐
  • 1篇李心国
  • 1篇王占福
  • 1篇王成伟
  • 1篇张恒
  • 1篇张东勇
  • 1篇李光宇
  • 1篇郑家涛

传媒

  • 3篇解剖科学进展
  • 1篇中国肿瘤生物...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沈阳医学院学...
  • 1篇中国微侵袭神...
  • 1篇神经疾病与精...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中国现代神经...
  • 1篇临床神经外科...

年份

  • 1篇2016
  • 6篇2014
  • 5篇2013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电压-门控Na^+通道在神经系统中的分布及与胶质瘤的关系
2013年
电压-门控Na+通道是神经元产生兴奋性所需的最基本的离子通道,在神经元静息电位的维持、动作电位的产生及传导等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已知至少有9种亚型的电压-门控Na+通道在神经系统中表达,它们不仅在维持神经元正常电生理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且与神经系统许多疾患,如胶质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邢德广王军王运杰欧绍武
关键词:神经系统胶质瘤门控神经元产生电生理活动离子通道
人脑胶质瘤组织高表达nNav1.5促进肿瘤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观察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voltage-gated sodium channel,VGSC)亚型nNav1.5在人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对脑胶质瘤U251细胞迁移及侵袭的影响。方法:收集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于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脑胶质瘤组织标本68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脑胶质瘤组织中nNav1.5的表达。设计并化学合成nNav1.5基因特异性小干扰RNA(nNav1.5-siRNA),用脂质体介导转染胶质瘤U251细胞,应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分别检测U251细胞中nNav1.5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并采用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U251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变化。结果:nNav1.5在人脑胶质瘤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组织(72.6%vs23.0%,P〈0.01),并且其在高级别胶质瘤(WHOⅢ~Ⅳ级)组织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低级别胶质瘤(WHOⅠ~Ⅱ级)组织(85.8%vs 52.9%,P〈0.01)。nNav1.5-siRNA转染可显著抑制U251细胞中nNav1.5 mRNA和蛋白的表达(P〈0.01);转染后U251细胞的迁移距离明显小于未转染细胞[(0.019±0.015)vs(0.223±0.031)mm,P〈0.01],且其侵袭指数明显低于未转染细胞[(2.99±0.15)%vs(6.77±0.26)%,P〈0.01]。结论:nNav1.5在人脑胶质瘤组织中高表达,干扰nNav1.5表达可显著抑制胶质瘤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nNav1.5是胶质瘤恶性侵袭的调控因子并有望成为胶质瘤的新标志物和治疗靶点。
邢德广王军欧绍武王运杰丁大领马二猛
关键词:胶质瘤RNA干扰
神经系统电压-门控Na^+通道与疼痛关系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3年
神经系统电压-门控Na+通道(Nav)是神经元产生兴奋性所需的最基本的离子通道,在神经元静息电位的维持、动作电位的产生及传导等过程中发挥着始动作用。研究发现,电压-门控Na+通道在神经系统疼痛的产生及传导等过程中亦发挥着主要的作用,而且目前已经证实电压-门控Na+通道Nav1.7、Nav1.8、Nav1.9及Nav1.3与疼痛有关,本文结合国内外关于神经系统电压-门控Na+通道与疼痛关系的研究进展及本小组的工作,对神经系统电压-门控Na+通道的结构、种类及与疼痛的关系作一综述。
王军欧绍武王运杰邢德广
关键词:离子通道神经系统NA^+疼痛神经元产生NAV1
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Nav1.5与肿瘤关系研究进展
2013年
Nav1.5钠离子通道是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的一种,研究发现Nav1.5不仅在维持正常电生理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且其多种变构体的表达被认为是和肿瘤形成有密切关系的胚胎基因的再表达。最近的研究证明Nav1.5在人体许多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如人脑胶质瘤、乳腺癌等。深入研究发现其在各种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迁移等过程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将结合国内外对电压-门控Na+通道Nav1.5的最新研究进展及本小组的工作,对Nav1.5及其与相关肿瘤的关系作一综述。
邢德广王军王运杰欧绍武丁大领管格非仇波
关键词:NAV1肿瘤
颅脑创伤模型小鼠海马水通道蛋白1表达及作用被引量:7
2014年
研究背景颅脑创伤后继发性脑损伤包括脑组织缺血、缺氧和脑水肿,可进一步加重原发性损伤,影响预后。作为选择性易损区,海马对缺血和水肿尤为敏感,易出现不可逆性损伤。水通道蛋白1(AQP1)与脑水肿的发生关系密切,但迄今尚无颅脑创伤后海马AQP1表达变化及其相关作用的报道。本研究采用闭合性颅脑创伤小鼠模型对海马水肿过程进行观察,以探讨AQP1在相关病理生理学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改良自由落体法建立BALB/c系小鼠闭合性颅脑创伤模型,于创伤后不同观察时间点(1、6、24和72 h)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价和脑组织含水量测定,并通过TUNEL法观察海马神经元凋亡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AQP1表达变化。结果成功制备闭合性颅脑创伤小鼠模型,并经神经功能评价和脑组织含水量测定证实存在重型颅脑创伤和脑水肿。TUNEL检测显示,模型组小鼠伤后6 h海马神经元凋亡率即升高[(44.26±15.18)%对(8.61±8.25)%;t=-9.676,P=0.002],至72 h达峰值水平[(61.62±26.55)%对(10.17±6.08)%;t=-5.018,P=0.01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Western blotting法观察,模型组小鼠创伤后各观察时间点海马AQP1表达水平均高于假手术组(P<0.05),以伤后24 h表达水平最高(0.69±0.32对0.15±0.07,t=-4.335,P=0.023;0.46±0.19对0.14±0.04,t=-4.113,P=0.004)。结论颅脑创伤后小鼠海马AQP1表达上调可能参与了脑水肿和迟发性神经元凋亡等病理生理学过程,AQP1可能成为继发性脑损伤机制研究的新靶点。
仇波李心国王勇王军王运杰
关键词:脑损伤水孔蛋白质类海马脑水肿免疫印迹法
缺氧诱导因子家族与胶质瘤的研究进展
2013年
缺氧诱导因子家族(HIFs)是细胞传递缺氧信号并引发"缺氧效应"的关键分子,HIFs的表达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在胶质瘤中,抑癌基因的失活促进HIFs的表达,HIFs还可以诱导肿瘤中癌基因的表达,促进血管生成,促进肿瘤干细胞形成并抑制其分化,降低肿瘤对放化疗的敏感性,探讨了HIFs在胶质瘤治疗中的前景。
赵文钺刘璐李光宇
关键词:缺氧诱导因子胶质瘤家族抑癌基因血管生成细胞形成
siRNA靶向下调nNav1.5影响胶质瘤细胞增殖与凋亡研究
2014年
目的研究下调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VGSCs)幼稚型钠离子通道1.5(n Nav1.5)的表达对胶质瘤U251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n Nav1.5在U251细胞的表达;设计合成n Nav1.5的靶向小干扰核糖核酸(siRNA),脂质体瞬时转染至U251细胞,用实时定量逆转录酶-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RT-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分别检测n Nav1.5的mRNA和蛋白水平变化,并判断siRNA干扰效果;用四唑盐比色法(MTT)和流式细胞仪检测siRNA对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结果 n Nav1.5主要在U251细胞核中表达;siRNA可显著下调n Nav1.5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并抑制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结论 n Nav1.5在胶质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促进作用,可能成为胶质瘤诊断和治疗的一个新靶点。
邢德广王军欧绍武丁大领马二猛王运杰王成伟
关键词:胶质瘤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与显微外科治疗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与显微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分析32例(34个病灶)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病人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手术治疗及预后。病人术前均行头颅M刚和(或)CT检查,单发病灶30例,多发病灶2例。主要临床表现为头痛、癫痫及神经功能障碍。均行最微外科手术。结果全切除33个病灶,部分切除1个病灶,术前诊断均与病理相符。15例伴癫痫者术中均予皮质脑电监测,根据术中发现行扩大切除5例,皮质热灼3例;术后达EngelI级14例,EngelⅡ级1例,术后无新发癫痫病例。24例随访3—26个月,均未发现复发病例。结论影像技术的进步使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术前诊断率大大提高。颅内海绵状血管瘤可通过显微手术切除获得良好疗效。伴有癫痫者需行术中皮质脑电监测并根据术中发现决定手术策略。
仇波张恒王勇王军欧绍武王运杰
关键词:癫痫磁共振成像显微外科手术
白细胞介素-6在人脑胶质瘤干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侵袭性的作用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在人脑胶质瘤干细胞(GSCs)中的表达及其对GSCs侵袭力的影响。方法从8例人脑胶质瘤中培养出GSCs并予以鉴定。实时定量RT—PCR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IL-6在GSCs以及相应原代培养胶质瘤细胞(PGCs)中的表达水平并比较分析;使用中和性IL-6抗体或外源性IL-6后进行基质胶侵袭实验,检测GSCs及相应PGCs侵袭力的变化并比较分析。结果配对t检验结果显示IL-6在GSCs中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相应的PGCs(分别为t=2.578,v=7,P〈0.05和t=4.690,v=7,P〈0.005);基质胶侵袭实验中,加入IL-6抗体可以明显减低PGCs和GSCs的侵袭力(分别为t=3.105,v=7,P〈0.05和t=13.922,v=7,P〈0.001);而外源性IL-6则可增加PGCs和GSCs的侵袭力(分别为t=-5.983,v=7,P〈0.001和t=-6.935,v=7,P〈0.001)。结论IL-6在GSCs中高表达,并且在体外实验中与PGCs和GSCs的侵袭性相关。IL-6可能在胶质瘤免疫抑制及肿瘤侵袭中起关键作用。
仇波张东勇王军王勇陶钧欧绍武王运杰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6神经胶质瘤肿瘤干细胞肿瘤浸润
无功能性垂体腺瘤87例临床治疗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无功能性垂体腺瘤的诊断治疗,提高对无功能性垂体腺瘤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本科收治的87例无功能性垂体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表现,结合内分泌及影像学检查可对肿瘤明确诊断并选择最佳治疗方案。结果无功能性垂体腺瘤患者无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全部患者均经手术治疗,肿瘤全切除59例,次全切19例,大部分切除9例。术后视力、视野改善者43例,头痛缓解23例,无明显变化者20例,无手术死亡。术后平均随访6.5个月,其中实访82例,失访5例。结论无功能性垂体腺瘤发病隐匿,容易延误诊治,影响手术疗效,早期诊断及治疗对患者术后症状的改善尤为重要。经鼻蝶显微手术是目前治疗无功能性垂体腺瘤主要手术方法,手术成功率高。
邢德广陶钧王占福丁大领马二猛王军王运杰
关键词:无功能性垂体腺瘤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