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71170)

作品数:13 被引量:30H指数:3
相关作者:杭春华申伟张顶顶李伟凌海平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脑损伤
  • 3篇蛋白
  • 3篇血管
  • 3篇手术
  • 3篇免疫
  • 3篇创伤
  • 3篇创伤性
  • 3篇创伤性脑损伤
  • 2篇动脉
  • 2篇血管病
  • 2篇抑制剂
  • 2篇制剂
  • 2篇神经保护
  • 2篇组织化学
  • 2篇细胞
  • 2篇免疫组织
  • 2篇免疫组织化学
  • 2篇脑血
  • 2篇脑血管
  • 2篇胶质

机构

  • 10篇南京军区南京...
  • 6篇南方医科大学
  • 3篇南京大学
  • 1篇潍坊市人民医...
  • 1篇延安市人民医...

作者

  • 12篇杭春华
  • 3篇申伟
  • 3篇张顶顶
  • 2篇孙青
  • 2篇李松
  • 2篇彭岱
  • 2篇凌海平
  • 2篇李劲松
  • 2篇王汉东
  • 2篇刘翔宇
  • 2篇庄宗
  • 2篇蒋天伟
  • 2篇李伟
  • 1篇唐勇
  • 1篇李维德
  • 1篇杨海贵
  • 1篇张翔圣
  • 1篇潘云曦
  • 1篇于欢欢
  • 1篇曹立平

传媒

  • 5篇中华神经外科...
  • 3篇中华实验外科...
  • 2篇医学研究生学...
  • 2篇中国脑血管病...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6篇2013
  • 2篇2012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协同刺激分子B7-H6在脑胶质瘤组织的表达及其生物学功能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协同刺激分子B7-H6在脑胶质瘤组织中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相关性,观察其在脑胶质瘤细胞株U87中表达下调对肿瘤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 方法取胶质瘤患者肿瘤组织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B7-H6表达与临床参数的相关性。通过RNA干扰技术,观察下调B7-H6表达对胶质瘤细胞株U87的增殖、迁移、侵袭和细胞周期等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 结果B7-H6在人脑胶质瘤组织中高表达,且与病理类型(Z/χ2=23.935,P=0.000)、WHO分级(Z/χ2=3.008,P=0.003)以及组织类型(Z/χ2=13.908,P=0.001)显著相关;通过使用RNA干扰技术成功构建B7-H6下调表达细胞株U87-B7-H6-siRNA以及转染对照组U87-NC,CCK-8细胞增殖实验显示在72 h,U87-B7-H6-siRNA组细胞增殖水平明显低于U87-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划痕试验结果表明,24 h后U87-B7-H6-siRNA组的划痕愈合速度低于U87-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Transwell侵袭实验表明,U87-B7-H6-siRNA组与U87-NC组比较,24 h后侵入的细胞数量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细胞周期分析结果表明,下调B7-H6表达后,G1期细胞比例增多,G2/M期细胞比例减少,细胞周期出现阻滞。 结论B7-H6表达与脑胶质瘤患者肿瘤恶性程度有关,且在神经胶质瘤细胞的生物学行为中起重要的调节作用。
蒋天伟吴伟张华升张翔圣张顶顶王强黄磊王冶杭春华
关键词:脑胶质瘤U87RNA干扰
前循环高级别破裂动脉瘤急诊开颅术中脑肿胀的对策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前循环高级别破裂动脉瘤手术中脑肿胀是影响手术效果的重要原因,文中探讨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1年9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5l例中高级别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ismalsubarachnoidhemorrhage,aSAH)病例,采用术中腰穿持续引流、脑室额角穿刺和清除血肿后再释放脑脊液3种方法以降低颅内压,利于显露、夹闭动脉瘤。结果动脉瘤全部夹闭,1个月后患者GOS评分:好(4—5分)25例(49.O%),差(2~3分)24例(47.1%),死亡(1分)2例(3.9%)。结论通过术中释放脑脊液的方法可取得良好的显露效果,顺利夹闭动脉瘤。
李劲松王汉东杭春华潘云曦刘翔宇彭岱
关键词:动脉瘤脑肿胀手术急诊
西维来司钠对小鼠颅脑创伤后神经保护作用的研究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特异性抑制剂西维来司钠(ONO-5046)在小鼠创伤性颅脑损伤(TBI)后的抗凋亡作用。方法 64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TBI组、TBI+ONO-5046低剂量组(30 mg/kg)以及TBI+ONO-5046高剂量组(50 mg/kg),所有小鼠均于致伤后24h处死,分别应用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PCR)、Western blot检测挫伤灶周围皮层caspase3、bcl-2、bcl-xl的表达水平。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生物素脱氧尿嘧啶核苷酸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皮层神经元凋亡。结果 TBI后损伤灶周围皮层caspase3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bcl-2、bcl-xl的mRNA表达水平有轻度升高;TUNEL阳性细胞显著增多。施加ONO-5046治疗后,caspase3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bcl-2、bcl-xl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TUNEL阳性细胞显著减少,其中50 mg/kg剂量组阳性细胞数减少更为明显(P<0.05)。结论 ONO-5046能够明显抑制TBI后脑组织中caspase3的表达,并且促进bcl-2、bcl-xl的表达,有效抑制神经细胞的凋亡,减轻TBI后的继发性脑损害。
凌海平杭春华李伟庄宗唐勇
关键词: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抑制剂创伤性脑损伤西维来司钠
SENP3在小鼠脑损伤模型中的表达与细胞内定位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研究小泛素类修饰蛋白(SUMO)特异性蛋白酶3(SENP3)在创伤性脑损伤(TBI)脑组织中的分布和表达变化。方法成年雄性ICR小鼠8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TBI后3 h、6 h、12 h、24 h、3 d、5 d共7组(每组12只)。通过自由落体法制作小鼠TBI模型,应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法检测TBI后脑组织中SENP3及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ase-3)的蛋白表达变化。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TBI后脑组织中SENP3的表达和分布变化。结果 Western blot结果显示,SENP3及Caspase-3蛋白水平在TBI后6 h开始升高,24 h达到高峰。RT-PCR结果显示伤灶周围脑组织中的SENP3的mRNA水平在TBI后逐渐升高,并在12 h达到高峰。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结果显示假手术组SENP3在细胞核及胞浆内均有表达,但主要位于核内。与假手术组相比,TBI组的脑组织中SENP3阳性细胞的核明显增大、固缩,细胞排列紊乱。结论 SENP3可能参与了TBI后的神经细胞凋亡的机制。
玉壮张顶顶厉华闫惠颖黄立添张华升杭春华
关键词: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小鼠
创伤性脑损伤中孕酮的应用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6年
孕酮在创伤性脑损伤中作用富有争议,本文从孕酮在对中枢神经系统影响的机制、孕酮在创伤性脑损伤保护作用基础研究及孕酮在创伤性脑损伤中保护作用临床研究三个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阐述,旨在分析其中矛盾存在之处、存在原因。
蒋天伟杭春华
关键词:创伤性脑损伤孕酮
丙酮酸乙酯对人脑胶质母细胞瘤U251细胞和HMGB1的抑制作用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丙酮酸乙酯(EP)对人脑胶质母细胞瘤U251细胞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不同浓度EP处理U251细胞后,分别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和平板克隆的方法检测EP对U251增殖及克隆形成能力的影响,并采用Hoechst 33258染色和膜联蛋白V-异硫氰酸荧光素/碘化丙啶(Annexin V-FITC/PI)染色流式细胞术观察细胞凋亡的变化,蛋白印迹法分析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EP(10、15、20 mmol/L)分别作用8 h、16 h、24 h后均能抑制U251细胞的增殖,且存在显著的剂量-时间效应关系。与对照组相比,EP处理后U251细胞克隆形成能力减弱、细胞凋亡率升高。不同浓度组EP作用U251细胞24 h后HMGB1的蛋白表达水平随药物浓度的增加而降低。结论 EP能明显抑制人脑胶质母细胞瘤U251增殖,并诱导其凋亡,其机制可能与下调HMGB1的表达水平有关。
李松杭春华苏兴奋刘明刘寰东曹立平
关键词:丙酮酸乙酯胶质母细胞瘤高迁移率族蛋白B1
烟雾病病因学研究及其动物模型的构建被引量:3
2013年
烟雾病是一类以双侧颈内动脉进行性狭窄和大脑底部异常血管网形成为特征的大脑血管病变。异常血管网的形成常被认为是代偿性原发脑缺血的继发性病变,异常发展的血管网也称为烟雾状血管。
蒋天暐杭春华
关键词:烟雾病病因学脑血管病变进行性狭窄继发性病变颈内动脉
TAK1抑制剂5Z-7-oxozeaenol对大鼠脑外伤海马CA1区的神经保护作用研究
2013年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激酶(TAK1)选择性抑制剂5Z-7-oxozeaenol在创伤性颅脑损伤中对伤侧海马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72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外伤+二甲基亚砜组,外伤+5Z-7-oxozeaenol组,按照改良的Feeney法制作大鼠颅脑外伤模型,外伤后10 min通过左侧侧脑室给药,24 h后取标本,Western blot检测TAK1和磷酸化TAK1的表达,并用凝胶迁移实验检测其下游核因子κB和活化蛋白-1的活性,采用原位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生物素脱氧尿嘧啶核苷酸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海马CA1区神经元的凋亡情况,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免疫组化染色检测星形胶质细胞的表达;结果与溶剂组相比,治疗组伤侧海马TAK1和磷酸化TAK1的表达量、核因子κB和活化蛋白-1的DNA结合活性显著降低,同时海马CA1区TUNEL和GFAP阳性细胞明显减少(P<0.05)。结论 5Z-7-oxozeaenol通过抑制TAK1信号通路降低海马组织中NF-κB和AP-1的活性起到抗凋亡作用。
张顶顶杭春华胡阳春胡阳春孙青庄宗陈振瑞
关键词:创伤性脑损伤凋亡
脑红蛋白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大鼠脑组织中的表达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研究脑红蛋白(Ngb)在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模型脑组织中的表达。方法将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8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12只)和SAH组(72只),SAH组再分为模型建立后3、6、12、24、48及72 h共6个亚组(每组12只)。通过改良后视交叉池注血法建立大鼠SAH模型。应用Western Blot、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SAH后不同时间点脑组织中Ngb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水平水平变化和分布。结果①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大鼠正常脑组织中Ngb含量较少(0.56±0.14)。SAH后3 h脑组织中Ngb表达蛋白水平开始升高(0.77±0.16),24 h达到高峰(1.27±0.18),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后逐渐下降。②实时荧光定量RT-PCR结果显示,大鼠脑组织Ngb mRNA从SAH后3 h开始增加,6 h达高峰,随后逐渐下降,至72 h基本下降到对照组水平。其中6 h及12 h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③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对照组大鼠脑组织中有少量Ngb表达阳性细胞,但多呈弱阳性表达,且在颞叶皮质表达较多,海马区也有少量表达;SAH后Ngb阳性细胞明显增多,并且多数呈强阳性表达,在颞叶皮质增高最明显。结论大鼠SAH后脑组织内Ngb蛋白及mRNA水平表达均上调,提示Ngb可能参与对SAH后早期脑损伤的保护作用。
李维德孙青李松杭春华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脑红蛋白蛋白质印迹法免疫组织化学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经小切口锁孔技术切除幕上病变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如何减少并发症,加快术后康复是目前神经外科研究的热点。文中探讨幕上病变手术新方法,减少对组织的创伤,达到微创手术的目的。方法对71例颅内病变患者在MRI、CT等影像学定位或在神经导航的引导下,用直切口锁孔入路,切除幕上病变。结果 71例患者中有70例定位准确,1例偏离骨窗缘外0.5 cm,病灶肉眼下全切除,5例(7.04%)功能区病灶术后神经功能障碍加重,4例完全恢复,1例部分恢复。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1.3±0.9)d,同期神经外科患者住院时间为17.3 d,本组患者输血量平均为(75.8±8.7)mL。平均手术时间为(2.4±0.5)h。结论小切口锁孔入路切除幕上病灶是一种安全有效,损伤小的手术方式。
李劲松王汉东杭春华刘翔宇彭岱
关键词:小骨窗手术颅内肿瘤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