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GB2000012610)

作品数:2 被引量:55H指数:2
相关作者:刘勇陈巨莲郭光喜倪汉祥程登发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山东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篇中华通草蛉
  • 1篇瓢虫
  • 1篇七星瓢虫
  • 1篇取食
  • 1篇缢管蚜
  • 1篇小麦
  • 1篇小麦品种
  • 1篇小麦品种(系...
  • 1篇麦长管蚜
  • 1篇麦蚜
  • 1篇龟纹瓢虫
  • 1篇禾谷
  • 1篇禾谷缢管蚜
  • 1篇草蛉
  • 1篇触角电位
  • 1篇大草蛉

机构

  • 2篇山东农业大学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2篇陈巨莲
  • 2篇刘勇
  • 1篇倪汉祥
  • 1篇程登发
  • 1篇郭光喜

传媒

  • 1篇昆虫学报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年份

  • 1篇2007
  • 1篇2005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瓢虫和草蛉对小麦挥发物组分的行为及电生理反应被引量:30
2005年
利用触角电位 (electroantennogram, EAG) 和嗅觉测定技术, 比较分析了 4 种捕食性天敌昆虫七星瓢虫 Coccinellaseptempunctata、龟纹瓢虫 Propylaea japonica、中华通草蛉 Chrysoperla sinica和大草蛉Chrysopa septempunctata对麦蚜取食诱导小麦挥发物的行为和电生理反应, 揭示了瓢虫及草蛉类天敌昆虫的嗅觉反应特点。4种捕食性天敌昆虫对麦蚜取食诱导挥发物都有较高的EAG反应值, 七星瓢虫和龟纹瓢虫对6_甲基_5_庚烯_2_酮、6_甲基_5_庚烯_2_醇的反应值较大; 中华通草蛉和大草蛉对6_甲基_5_庚烯_2_醇和水杨酸甲酯的反应值较大, 七星瓢虫对6_甲基_5_庚烯_2_醇的反应值最大, 为0 96±0 18 mV; 4种天敌昆虫对苯甲醛的EAG反应值较低, 对反_2_己烯醛无反应。“Y”型管嗅觉测定结果表明, 4种天敌昆虫对2_莰烯、6_甲基_5_庚烯_2_酮、6_甲基_5_庚烯_2_醇和水杨酸甲酯具有正趋性。说明4种多食性的捕食性天敌昆虫对麦蚜取食诱导挥发物各组分的嗅觉与行为反应各具特点; 寄主麦蚜生境中的嗅觉线索在这4种捕食性天敌昆虫的寄主定位和生境选择中起重要作用。
刘勇郭光喜陈巨莲倪汉祥
关键词:七星瓢虫龟纹瓢虫中华通草蛉大草蛉触角电位
不同小麦品种(系)叶片表面蜡质对两种麦蚜取食的影响被引量:25
2007年
采用气质联用(GC-MS)和生物测定法,探讨了不同小麦品种(系)叶片表面蜡质对麦长管蚜和禾谷缢管蚜取食的影响.结果表明:SN80、SN18和ZM12叶片表面蜡质对2种蚜虫取食具有刺激作用,而SN87叶片表面蜡质无刺激作用.对4种小麦材料叶片表面蜡质进行GC-MS分析发现,其表面蜡质化学组分有所不同,但主要组分均为长链烷烃,其它组分包括7-十四碳烯、8-十五烷酮、十四烷酸乙酯和十六烷酸乙酯等.生物测定结果表明:长链烷烃(>C17)、7-十四碳烯及8-十五烷酮对两种蚜虫取食具有显著的刺激作用;而乙基柠檬酸、十四烷酸乙酯和十六烷酸乙酯对麦长管蚜取食无刺激作用;十四烷酸乙酯和十六烷酸乙酯对禾谷缢管蚜取食也无刺激作用.
刘勇陈巨莲程登发
关键词:麦长管蚜禾谷缢管蚜小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